|
版本二
版本三
千佛山《歷山銘》碑刻全文: 乾隆六十年,龍集單閼七月庚戌朔。 起居注日講官、文昌閣直閣事、詹事府詹事、提督山東學政儀征阮元,游登歷山,勒銘樂石,其詞曰: 登此翠微,堂基戴石。岱麓分陰,媯田啟陌。 雷雨坐生,峰巒競碧。樓駕三重,崖懸百尺。 繞墻虹落,瓦閣云飛。碑頭六代,松腰十圍。 岑苔藉屐,天華滿衣。磴隨客意,嵐成佛輝。 下涌泉原,清交水木。湖平鏡揩,城回帶曲。 野氣沈村,林煙隱屋。兩岫同秋,千塍共綠。 平原似海,曉日開天。燕齊道直,蓬萊景圓。 山棲壽佛,臺降飛仙。后之來者,亦百千年。 曲阜桂馥書 桂馥為紀曉嵐書牌匾
碑文撰寫人阮元書法作品(位于蓬萊閣)
《歷山銘》鐫刻在千佛山歷山院西門門坊內(nèi),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著名學者阮元撰文,桂馥書寫的。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號蕓臺,江蘇儀征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著有《山左金石志》等,主編《經(jīng)籍篡詁》,為清代駢文大家。 《歷山銘》寫于1795年夏歷七月初一,時任山東學政桂馥,字冬卉,號未谷,山東曲阜人,乾隆年間進士,訓詁學家,文字學大師,著有《說文義證》、《札樸》等著作,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隸書家。他在中進士前長期寓居濟南,和著名學者、我國公共圖書館首創(chuàng)者周永年在五龍?zhí)杜辖ㄖS,題名“潭西精舍”,后來兩人把各自藏書幾萬卷捐出來,成立“借書園”,供公眾借閱。《歷山銘》堪稱其隸書之代表作。 阮元、桂馥兩位學者的文筆書法交相輝映,彌足珍貴,為千佛山增色不少。 登此翠微,堂基戴石。岱麓分陰,偽田啟陌。雷雨坐生,峰巒競碧。樓駕三重,崖縣百尺。繞墻虹落,穿閣云飛。碑頭六代,松腰十圍。岑苔藉屐,天華滿衣。登隨客意,嵐成佛輝。下涌泉原,清交水木。湖平鏡揩,城回帶曲。野氣沈,林煙隱屋。兩由同秋,千塍共綠。平原似海,曉日開天。燕齊道直,蓬萊景圓。山棲壽佛,臺降飛仙。后之來者,亦百千年。 銘文對歷山之來歷、地勢、意境做了精辟的概括和贊美,特別最后兩句“山棲壽佛,臺降飛仙。后之來者,亦百千年”堪稱絕句,說的是這深山里棲息著長壽的佛祖,靈臺降臨御風的神仙,后世將有無數(shù)游人登臨于此,歷山的勝境也將會綿延千年。難道正是應了先人的這句“吉言”,才有了千佛山今日的勝境? 《歷山銘》的鐫刻年代距今已經(jīng)200多年了,青石壁上斑駁陸離,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但碑文中字字蒼遒有力,歷經(jīng)兩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仍然昭示于后人,可謂意味深長,才思無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