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在安徽自駕,在歙縣快捷酒店入住,位置極佳,三條河交匯之處,對面就是明代所建的徽州古城,酒店前臺旁邊立著一幅廣告牌,上面是歙縣附近旅游景點的門票價格表,五六個著名景點都是百元以上的門票,比如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唐模風檀干園、呈坎村古建筑群、潛口明代建筑群,囊中羞澀,只好放棄。選擇了原生態(tài)狀態(tài)下的稠墅牌坊群(G8-308),徽州古城內不收費的許國石坊(G3-102),路邊的長慶寺塔(G7-1043),收費30元的漁梁壩(G5-319)及巴慰祖宅(G8-311),順手撿了太平橋(G8-310),太白樓(縣博物館),這個方案得到媳婦的高度贊許,省錢是第一,其次是歙縣不僅住得好,徽菜發(fā)源地吃的也好,京劇發(fā)源地有文化底蘊,是值得此生必來一趟的地方。 稠墅牌坊群是四座先后排列的石牌坊,比著名的棠樾牌坊群七連排少,尋訪路上還可以看到單一存在的石坊,這些石牌坊是徽州古跡最大的亮點,稠墅牌坊群周圍的環(huán)境依然是自然村的狀態(tài),農(nóng)田在耕種,古村道上青草叢叢,上面殘留著牛糞,這是被圈在景區(qū)里的棠樾牌坊群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距離村口最近的石坊已經(jīng)和居民房鑲嵌在一起,難舍難分。村子在擴張,把原來立在村口的石坊裹在村內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原生態(tài)。四座石坊,其中一座是明代的,三座是清代的,距離村口最遠的是吳氏節(jié)孝坊,乾隆十五年(1750)建,第二座是褒榮三世坊,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第三座是方氏節(jié)孝坊,乾隆三十九年建(1774),第四座是父子大夫坊,崇禎元年(1628年)建,其中褒榮三世坊是最漂亮的石坊,單一石坊很平常,把石坊連成一排成為牌坊群,顯示村子里的文化厚度,明清時期村子里的光榮榜,用石坊來告知天下,帶動了石坊制造業(yè)的發(fā)展。 其實,全國最獨特的石坊也在徽州古城內,就是許國石坊,徽州地區(qū)最早的全國重點文物之一,這是一座由四面牌坊組合在一起的大牌坊,遠看就像一座四方“大鼎”,獨特的創(chuàng)意名留青史。這種八腳石牌坊是帝王級別的,因為巧妙的折疊設計躲過了僭越的罪名,我覺得還有有點過分,石坊的地理位置太顯眼,幾乎是徽州古城中最顯耀的位置,成為古城中的紀念碑,風頭超過任何官府建筑,可以說凌駕于權利之上。另外,石坊上的字是董其昌的,也是明代最有名的頂級書法作品,規(guī)格可謂登峰造極。許國石坊建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坊主許國是歙縣縣城人,嘉靖乙丑(1565)進士,嘉靖、隆慶、萬歷三朝重臣。萬歷十一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成為內閣成員,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在全國現(xiàn)存石坊中,許國石坊主人的官位等級是最高的,在徽州能保存下來這個巨大的石坊,說明徽州不愧為石坊之鄉(xiāng),據(jù)說還有上百座石坊存留。 長慶寺塔很低調,宋代的標準七級浮屠,四方磚塔主體配合木構塔檐,也算是歙縣最老的地上建筑之一,遠遠望去,與寧波二靈塔石塔外形十分相像,長慶寺塔的版本可能是二靈塔仿建的母版,這種塔形在南宋時期可能很流行,這是長慶寺塔的珍貴所在。江邊屹立寶塔的風景很靚麗,可是寶塔的環(huán)境很窘迫,雖然在新建的太平興國寺內,通道被磚封死,不允許靠近參觀,只能在公路邊拍每層塔的壁畫佛像,看不到更多的細節(jié),非常遺憾。網(wǎng)上介紹,《歙縣志》載:“長慶寺塔位于縣城西披云峰麓,原長慶院址前,宋宣和元年(1119)邑南黃備(人)張應周創(chuàng)建。“樓閣式磚木混合結構,平面方形,猶襲唐制。塔七層,高23.1米。底層為石須彌座,邊長5.28米,高2.34米。須彌座束腰部分較高,有間柱、角柱。塔身實心,以黃土膠泥砌磚,塔磚為31×17×5厘米。塔每層邊長由下向上逐層遞減,形成自然圓和的收分,呈現(xiàn)出秀麗舒展的卷殺輪廓。檐口用磚疊澀出五層菱角牙子,疊澀磚上為木構腰檐。塔一層有回廊,各面辟有券門,用疊澀磚砌成,當初應為圭角形塔門,后代維修時砍成發(fā)券形狀。門洞內有石雕蓮瓣佛座。第二層以上每面均隱出假窗,塔身四角有方形倚柱,柱頭作方形櫨斗”。因為不能抵近,回廊和塔基及其靠山側都不能看到,再次遺憾。 從徽州古城步行導航到長慶寺塔,一路走來必須經(jīng)過太平橋和太白樓,順便拍了太平橋和參觀太白樓,也是歙縣博物館,存有余清齋法帖石刻,沒想到太平橋后來升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建于明弘治年間,為16孔石拱橋。現(xiàn)在依然車水馬龍,承擔著繁忙的兩岸的交通,高質量的石橋建筑。 漁梁壩是這次唯一購票參觀的景區(qū),原來以為就是一個水壩,說是唐代所建,現(xiàn)在的主體結構是明代的,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就返回停車場。無意中進入了漁梁壩古街,原來除了水壩之外,漁梁壩景區(qū)更多的地方是古街,最驚喜的是這個古街上是原住居民區(qū),保持著日常生活狀態(tài),看到一些老人做飯上廁所聊天,恍惚回到漁梁壩最輝煌的瞬間,水路運輸曾經(jīng)是古代唯一的遠距離運輸航線,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水陸碼頭聚集著最富有的財富,而漁梁壩做為重要的碼頭富甲四方,其中巴慰祖宅也晉升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很多碼頭隨著水路運輸?shù)牡蛄愣鴾缡Я?,漁梁壩碼頭依然存在,至少有老人在此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