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生活,就像是一杯苦茶,剛?cè)肟诩?xì)品的時候,只感覺到苦澀難耐。當(dāng)苦澀消散之后,甘甜將洋溢在我們的口齒之間。 只是這苦澀的過程,會讓絕大多數(shù)人都失去了對于“人生”的希望,以至于他們哪怕盡了全力,還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想起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前途似錦,未來就如同水晶一般熠熠生輝。殊不知,沒有一種光亮,是能永恒的。 等我們老了才明白,所有熠熠生輝的水晶,也都有黯淡的那一天。因為生活的塵埃太多了,終究會把一切的光芒給遮蔽。 何謂“塵世”?那就是充滿痛苦和壓力的世界。在這世界里面,我們除了經(jīng)受已知或者未知的苦,還需要認(rèn)識到這個世界發(fā)展的本質(zhì)。 就連李叔同也在圓寂前頓悟——悲欣交集??上攵肋h(yuǎn)都是“悲”在前方,而“欣”在后方。所謂“先苦后甜”就是這個道理。 人老了才逐漸看透,黯然失色的人生,從退休前遇到這幾件事開始,要做好防備了。
02 黯然失色的人生,從兜里沒錢開始。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無論我們想要做什么,想要過上什么樣的生活,都需要談到這一個字——錢。 談錢,看似有點俗氣,讓人感覺到充滿了銅臭味,可實際上,金錢是這個世上最靠譜的東西,也是讓我們能夠走南闖北且暢通無阻的通行證。 越是俗氣的東西,越是散發(fā)著它特殊的價值。尤其是對于上了年紀(jì)的中老年人來說,這些俗氣的錢,才是我們的必需品。 人老了,為什么需要錢呢?因為金錢是晚年的保證。兒女有可能背叛父母,不尊重父母,但錢財,依舊會守在我們的身邊。 在這個世上,最忠誠的,并非是溫暖的人,而是冰冷的錢。也許這番話很難聽??涩F(xiàn)實卻是,溫暖的人很善變,而冰冷的錢,就像是騎士一樣,庇護(hù)著我們的當(dāng)下和未來。 所以說,美好的人生,從兜里有錢開始。而黯然的人生,從一貧如洗開始。
03 黯然失色的人生,從過分念舊開始。 普通人有這么一個特點——念舊。 念舊,本該是人之溫情的體現(xiàn)。可如果超越了一個限度,過分念舊,那它就是我們痛苦的源頭。 為什么現(xiàn)代人提倡“斷舍離”,而不提倡“多多益善”?因為我們知道,斷絕不屬于自己的關(guān)系,減少不必要的糾紛,那才是立身于世的基礎(chǔ), 反之,如果我們總是喜歡跟沒必要的人扯來扯去,甚至惹來了不必要的麻煩,那才是吃不了兜著走的無奈。 人上了一定的年紀(jì),就沒必要過分深情了。哪怕對于某些親戚朋友,我們也不妨狠心一點,能遠(yuǎn)離就遠(yuǎn)離,盡量過好自己的生活,那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還考慮什么感情,什么合群的事宜,其實就過分膚淺了。要知道,愈發(fā)活得孤獨,選擇獨處,是每個人必然的經(jīng)歷。而合群什么的,不過是小孩子的過家家罷了。 生活很難,沒有人會花時間對我們好。既然如此,莫管他人瓦上霜,才是最好的選擇。
04 黯然失色的人生,從依賴兒女開始。 自古以來,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都存在著這么一個想法——養(yǎng)兒防老。 養(yǎng)孩子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防老。前期的投入,就是為了換來他日的回報。這,就是經(jīng)濟(jì)學(xué)中的跨期投資。 當(dāng)然,養(yǎng)兒就是為了防老,這樣的說法,貌似有些太自私了。只不過,兒女給父母養(yǎng)老,那是義務(wù)。而兒女會不會承擔(dān)義務(wù),那就看他們的能力和心意了。 對于父母來說,我們不要有“完全依賴兒女”的心理。因為希望越大,失望就會更大。所謂“靠樹樹會倒,靠人人會跑”就是這個道理。 能夠依靠,那我們可以試一試依賴他們,但要保持個人的獨立性。而不能依靠,那我們不妨活得自信獨立一點。 要知道,我們的晚年,終究由我們來負(fù)責(zé)。而對于其他人,沒必要有太多的希冀。 05 黯然失色的人生,從身心出現(xiàn)問題開始。 一個人,要想過得幸福,那他就得“內(nèi)外兼修”。 以現(xiàn)代的說法,內(nèi),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養(yǎng)好自己的身體。外,則是端正做人的態(tài)度,存好一定的錢財。 如果我們有了一定的存款,那下一步,我們該做什么呢?毫無疑問,就是要從身體和心理入手,好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身心。 身體好,心態(tài)好,手中有點小錢,那我們就是穩(wěn)妥妥的人生贏家。而身體不好,心態(tài)消極,手中沒錢,那災(zāi)禍就會不期而至。 只能說,錢財,永遠(yuǎn)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身心,永遠(yuǎn)都是我們的根本。 人到中晚年,不要折騰太多了,給身心放個假,好好地保養(yǎng),那才是長久之道。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