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子介紹【正名釋名】始載于(《圖經本草》)。為豆科植物扁莖黃芪或華黃芪的干燥成熟種子。相傳唐玄宗的女兒永樂公主自幼多病。因“安史之亂”流落到陜西省沙苑一帶。在這里,以該地的蒺藜子為茶,逐漸健康,2-3年后,疾病全無,身強體壯。她又將蒺藜子送給皇兄肅宗服用,肅宗也耳聰目明。肅宗下令沙苑一帶廣為種植蒺藜子,并將其改名沙苑子。 化學成分沙苑子含脂肪油、維生素A類、生物堿、黃酮類、酚類、鞣質、蛋白質、氨基酸、及硒、銅、鋅、錳、鐵、鎂、鉻、鈣等元素。 藥理作用1.與黃芪在降血壓、減慢心率、降低心肌張力時間指數等方面有相同作用。同時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胸血管阻力。 2.其煎劑(5克/公斤)使正常小白鼠體重增加,顯著降低肝糖元、肝總蛋白及甘油三酯。顯示本品有促進生長發(fā)育及增加肝糖元代謝作用。若給藥劑量增加(10克/公斤),藥物活性未見增強,反趨于減弱。 3.沙苑子煎劑5克/公斤能使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造型大鼠高SGPT明顯降低,肝內膽固醇顯著下降。 4.還尚有抗利尿、抗衰老、收縮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性味歸經甘,溫。入心、肝、腎三經。 功效主治1.補腎固精,沙苑子味甘性溫,入腎經,則甘溫補腎,固精縮尿。如《本草匯言》曰:“沙苑蒺藜,補腎澀精之藥也?!背S弥文I虛腰痛,陽萎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等證。 2.養(yǎng)肝明目 沙苑子甘溫,入肝經,善于養(yǎng)肝明目。如《本草匯言》曰:“養(yǎng)肝明目,潤澤瞳人。常用治目暗不明,頭昏目花等癥。 3.鑒別應用:沙苑子與白蒺藜,兩藥皆可治目疾,然實為兩類藥物,兩種性能。沙苑子平補肝腎,主治肝腎陰虛目疾,而白蒺藜長于疏肝解郁,祛風明目,而無補益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6-9克,煎服,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和合宜忌】 1.烏頭為之使(《得配本草》)。 2.相火熾盛,陽強易舉者忌服?!侗窘浄暝吩唬骸澳I與膀胱偏于熱者忌服?!?/p> 【配伍應用】 1.配白蒺藜沙苑子味甘性溫,柔潤而降,補腎而收澀,滋肝而明目,善于補腎滋陰以治下;白蒺藜辛苦溫,性升而散,平肝開郁,祛風明目。長于行氣平肝以治上,兩藥合用,一上一下,平補肝腎,益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治肝腎不足,肝風上擾,頭昏目眩,視物不清,腰疫痛,遺精,小便淋濁,婦女帶下。 2.配菊花,沙苑子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菊花平肝祛風,清肝明目。兩藥合用,一滋一清,滋養(yǎng)肝腎,清熱明目。治肝腎不足,眼目昏花。<得配本草》曰:“得甘菊,除風熱?!?/p> 3.配生地,沙苑子補腎益精,平補肝腎;生地滋陰補腎而養(yǎng)血。兩藥配用,一滋一固,補腎育陰,治療肝腎兩虛,頭暈限花,腰脊疼痛。 4.配杜仲,沙苑子補腎益精,平補肝腎,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兩藥合用,補腎強筋,治腎虛腰痛。 5.配芡實,沙苑子與芡實均有補腎澀精之功。兩藥配伍,相須為用,既可澀精液之外泄,又能補腎精之不足。治夢遺滑精,白帶。 6.配蓮子,沙苑子補腎澀精,溫而不燥。蓮子益腎固澀,健脾止瀉,兩藥相配,補腎固精止帶,健脾止瀉力強。適用于脾腎兩虛之久瀉,白帶過多及腎虛精關不固之遺精。 |
|
|
來自: 詢6anp8zmlmd5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