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崗路并不是上海什么知名的馬路,就算偶爾登上上海景觀道的名單,也不會像那些法租界的老馬路一樣受到追捧。畢竟沙崗路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是在80年代末,也不過三十幾年的歷史罷了。甚至有的文章偶然提及沙崗路那一抹綠蔭,也只是草草地說“沙崗路(佳木斯路-國順東路)市級林蔭道,兩側(cè)的懸鈴木枝繁葉茂,擋住盛夏陽光“。 ![]() (沙崗路兩側(cè)種植的樹學(xué)名叫“欒樹”,典型的中國樹種,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下游。欒樹在夏初開小黃色花,滿樹金黃,花謝時落花如雨,因此英語稱它為“金雨樹”(Goldenrain tree),花落后結(jié)出一串串皮質(zhì)蒴果,內(nèi)包有黑色小球形種子,圓錐形蒴果中空如同中國燈籠,因此也被稱為“燈籠樹”。欒樹花可以作為黃色染料,欒樹葉雖然是綠色,但如果和白色布一起煮會使布染成黑色,因此俗語也稱它為“烏葉子樹”,樹葉可以作黑色染料。而“懸鈴木”一般人是對法國梧桐的俗稱) ![]() 沙崗路就一直這么靜靜地,淡定地過著自己慵懶的日子,但這種慵懶的氣息不同于那些著名的上海老馬路。那些著名的老馬路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帶著洋氣,基本都建于租界的年代。林蔭道邊是法國梧桐,兩側(cè)則都是洋房,從鑄鐵的圍墻里飄出淡淡的咖啡香氣,初夏的陽光甚至都很難穿過法國梧桐那肥厚寬闊的葉子。漫步在這些老馬路,它們的慵懶中是法國香頌的味道,一如《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的曲調(diào)一般。沙崗路就不同了,建成于上海即將煥發(fā)新生的時期。林蔭道邊是中國的本土樹木,夏初陽光燦爛的日子,“金雨樹”金色的小花隨著樹影搖蕩,時不時地隨風(fēng)掉落下來,路邊人行道上漸漸堆積起金色花的線條。一場小雨則讓經(jīng)過的汽車與行人傘上都覆了一層金色的小花?;浜?,樹上結(jié)滿了成串淡綠色和粉色的“燈籠”,這些“燈籠”很輕盈,隨著微風(fēng)搖曳,偶爾也會落下一些“燈籠”,輕盈的依舊隨風(fēng)飄過。沙崗路確實沒有那些老馬路洋氣,但有著自己的慵懶。沙崗路邊有一座茶館,茶的香氣自然不如咖啡飄散得遠(yuǎn),漫步在沙崗路,她的淡定與從容是中國文人的味道,一如李叔同《送別》的曲調(diào)一般,亦如豐子愷的水墨漫畫一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