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有意于通覽《尚書》。實早于上個月前,就已聽過李民先生所授課程,今又在讀金兆梓先生的釋本,只窺十之四五,雖猶未盡興,但已頗感于先生之德風,我輩自應仰止。只覺可嘆的是,今世之上,斗筲之人滿地,圖一財者,為一名者,“營營逐逐,急急巴巴”,教多養(yǎng)狐犬兮,心無以恒一也,真難以言復興之說。 我無《尚書》有太多的見識,只覺此書能傳于今日,實已萬幸之事。自秦始佚,漢成今文之書,古文之書,因家學興盛,所傳版本甚多。中有伏生、劉歆等人,口述、整理、編纂、著錄……實有千古之宏德。后及五胡入我中原,今古文之書盡佚,又得有獻書者,實已較初文相去甚遠。得有歷代之學人,辨其文字,疏其義理,才使吾輩之人今日覽之。于此,見國之興衰,政之弊益,人之皂白,及我國風俗之變,詵詵之難盡述矣。吾以為吾國之民,應盡悉此書,或淺或厚,能得一“知”字也可。方明國之肇始,族之性及倫之本也。人非為獸乎,多守庸常,無所恒求也,生無外行于棺木之土上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