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夜,誰疼痛地把你仰望 ——讀陳超老師《槐樹》漫思 
 清晨的林泉 丫 毛畫 每個男人的生命里注定有一棵難忘的樹。 1987年,我上高二,正是心智迷亂的年齡。我上學(xué)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公路,一條是小路。我周末下午去學(xué)校的時候時間充裕就喜歡走小路,要過一條河,河邊有一個廢棄的水電站,西岸很多高大的楊樹,樹林里有墳?zāi)梗芷ъo,風(fēng)一吹,楊樹葉子就嘩啦啦響,樹干上的瘢痕像鬼眼一樣瞪著你,有點(diǎn)恐怖,但我喜歡。我?guī)е话研〉蹲樱炎约旱拿运汲橄蟪善婀值姆柨淘跇涓缮?,等我過一周兩周再看時,那些劃痕就變成了黑色,充滿了滄桑感。 與此同時,在距離我537KM的省城里,一個大我11歲的青年詩人也想到了他生命中的樹,他鋪開稿紙,寫下了《槐樹》: 如今城里多的是梧桐, 每天我和它們互相走過, 像是許多陌生的面孔, 望過去望過來都是冷漠。 有時我默默地?fù)崦鼈儯?/span> 干凈的枝椏愣得寂靜。 我會想起我去插隊的故鄉(xiāng) 那多的是槐樹。我知道它們 每一道擦痕的來歷, 如今它們還站在村口 睜著蛀空的眼睛,像蒼老的 奶奶等我回來。 在城里住得久了, 所有的枝椏都被正確地修剪, 想起故鄉(xiāng)閃著黑光的槐樹, 我的心也生長出擦痕, 眼睛就流出苦澀的樹汁。 而我的妻子喜歡梧桐。 在樹下,她和兒子繞得—— 生動。遇到樹上棲著小鳥兒 她就講講美麗翅膀的寓言, 她不知道在我插隊的——故鄉(xiāng), 高大的槐樹上結(jié)滿老鴉。 偶爾有風(fēng)從山梁上逼來, 這些鳥兒就猛撞過去, 風(fēng)兒沉默,它們又繞樹三匝 直到扣疼我的靈魂。 這些不祥的鳥兒 眼里總是閃著淚光。它們 全都選擇槐樹,筑成自己的家。 而到了冬天,槐樹們用力舉著烏云 在雪地上投出笨重自尊的影子。 我將選擇一個晴和的假日, 帶他們回去看看。 真正的樹。真正的飛翔。看看 土地和天空本來的顏色 可我的假日總不晴和, 只能在陌生的路上疲憊著優(yōu)雅的梧桐, 想到這兒我猛然攥緊他們的手, 憂傷的神色教他們吃驚。 1987.4.4 
 山坡上的兩棵樹 丫 毛畫 陳超老師的詩里也充滿了矛盾與迷思,插隊生涯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這個本來出生于山西太原的年輕人把他插隊的石家莊郊區(qū)也當(dāng)成了故鄉(xiāng),就是在那里,他與生命里的那棵槐樹邂逅。 詩人故鄉(xiāng)的槐樹古老高大,閃著黑光,樹干上有一道道擦痕,有一個個被蛀空的洞。歷史學(xué)家用大事件勾勒歷史,而詩人用細(xì)節(jié)描繪歷史。文學(xué)的本質(zhì)就是細(xì)節(jié),詩人對故鄉(xiāng)苦難的記憶就定格在這一個個樹的細(xì)節(jié)之中。當(dāng)然給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樹,還有人。那個眼睛像蛀空一樣的白發(fā)蒼蒼的老奶奶——?dú)v經(jīng)苦難默默無語慈祥仁愛的老人啊,請您收下詩人誠摯的懷念與祝福。 我喜歡“偶爾有風(fēng)從山梁上逼來”這樣的句子,很普通的一個詞,很簡單的一句話,讓人想到永恒,有廣闊的空間感與深邃的時間感。顧城的《門前》中也有類似的句子:“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fēng)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不過顧城寫的是一種歲月靜好的和諧畫面,而陳超老師展現(xiàn)的是苦難的永恒,更具一種悲壯美。 既然寫樹,那就必須有鳥了,有幸出現(xiàn)在詩人句子里的鳥是“烏鴉”。這些總是閃著淚光的不祥的鳥,以槐樹為家,繞樹而飛,竟至叩痛詩人的靈魂,烏鴉仍然是故鄉(xiāng)苦難的象征。中外大家的作品中出現(xiàn)“烏鴉”這一意象不少。魯迅《藥》結(jié)尾處就有“一只烏鴉,站在一株沒有葉的樹上”,等上墳的華夏兩位老女人走開后,“啞——”的一聲大叫,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yuǎn)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烏鴉在這里固然有黑色、苦難、悲壯、壓抑的意味,但魯迅為什么在這里單單選取烏鴉來寫呢,這是我很多年后才明白的一個道理。幾年前,我去日本旅游,看到日本隨處可見,毫不怕人甚至與人爭食的烏鴉時頓時大悟,魯迅曾留學(xué)日本,那里的烏鴉肯定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才在小說里呈現(xiàn)了這個細(xì)節(jié)。法國詩人波德萊爾《麥田里的槍聲》寫到:“他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過天空……”請注意詩中“烏鴉”的意象,這是詩人在向偉大而苦難、崇高而悲壯的梵高致敬。美國詩人愛倫·坡也有一首《烏鴉》,講述一位經(jīng)受失親之痛的男子在孤苦無奈,心灰意冷地在深夜與一只烏鴉邂逅的故事,詩中的烏鴉反復(fù)向詩人說:“永不再”,詩人的絕望也隨著烏鴉一聲聲“永不在”而加深,直至無以復(fù)加,不可逆轉(zhuǎn)。有人說,陳超老師的詩受到西方現(xiàn)代詩人的影響,但我更愿意相信,陳老師選擇“烏鴉”這一意象是巧合而非模仿,中外大家都出手不凡,“烏鴉”意象一出,皆成絕響。 苦難的意義在于一個人經(jīng)歷了苦難之后,苦難本身就成了一份寶貴的財富,促其成熟、深刻。陳超老師最終還是離開了他插隊的村莊,先是當(dāng)工人,后來在回復(fù)高考制度的第二年上了大學(xué),然后在城市工作,娶妻生子。城市里多的是梧桐,優(yōu)雅的梧桐,但在作者看來,它們冷漠,與自己形同陌路。一家人出門散步,妻兒繞梧桐樹游戲,妻子為兒子講述關(guān)于小鳥兒美麗童話,其樂融融。但是詩人想到的卻是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槐樹,故鄉(xiāng)的烏鴉,那才是真正的樹,真正的飛翔。想帶妻兒回去看看,總是找不到晴和的假日。其實(shí),詩人明白,一切都回不去了。這是多么的絕望,此時我們仿佛又聽到愛倫·坡的那只烏鴉神諭般的三個字:“永不再”,詩人明白,別人不明白,也許永遠(yuǎn)不會明白。 近日,又是霧霾鎖城,一如我此刻閱讀《槐樹》時的心情,陰暗、悲傷。又想起了老師《風(fēng)車》中的句子:“在冬夜,誰疼痛的把你仰望,誰的淚水,像云陣中依稀的星光?”沒有人能真正理解老師內(nèi)心的疼痛,可是,此時,為什么我的眼里充滿淚水? 等到霧霾散去,天氣晴和,我還能回到故鄉(xiāng)看看那些楊樹嗎?那些奇形怪狀寄托少年心事的劃痕還會在嗎? 
 兩棵樹 丫 毛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