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崗老墟鎮(zhèn)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主要是由客家人、廣府人、潮汕人以及部分華僑聚居而成,不同民系在生活方式和建筑形制上都存在差異,形成多種民居混雜并存的聚落特征。整體呈三街六巷排布,以兩棵參天老榕為生活空間中心,宗祠和書院點布其中。豐富的城市肌理,宜人的街道尺度,以及承載著故事的街角巷屋,使老墟鎮(zhèn)具有了獨特魅力。 ![]()
“龍崗怪樓”則是位于其中、始建于20世紀70-80年代的9層小樓。外觀像碉樓,但卻無碉樓慣有的裝飾。建筑整體封閉,只有三樓有窗戶,屋頂是一個巨大的鐵籠。建筑內部沒有通常的樓層概念而是形態(tài)各異的空間立體咬合在一起。建筑內部的樓梯通道不止一條,而且盤根錯節(jié)。空間非常狹小低矮,內有許多猜不出用途的家具,家具大多由混凝土澆筑。據說此樓由一位性格古怪的香港老人所建。 ![]()
2012年,建筑師馮果川和他的團隊曾進入內部三天進行測繪建模。從結構上看,在當時大家普遍用磚建房的時候,怪樓直接用鋼筋混凝土建造,至今也很堅固,各種電線和管道都預埋在墻壁中。怪樓的結構告示人們樓主有很強的空間思維,怪樓更像是一個實驗建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