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部分朋友開始被一件事情困擾:腳上開始蛻皮、起水泡、癢起來要人命,越撓越癢……尤其是沒來得及換輕薄鞋襪的人,簡直苦不堪言。
腳癢別盲目,知道下面這些,才能有效「止癢」。 No.1 腳癢≠腳氣!還可能是這些原因 腳氣是皮膚癬菌引起的腳部淺表皮膚真菌感染,發(fā)病率很高,約占皮膚科門診患者的 10%。在皮膚淺表真菌感染中,足癬約占1/3以上。 也因此一提到腳癢,很多人會直接等同于腳氣。 其實除了腳氣,濕疹、汗皰疹、接觸性皮炎、癬菌疹等多種疾病都會表現(xiàn)為水皰、瘙癢等癥狀。但是治療方法卻大不一樣,一旦用錯反而可能會加重。 (1)腳氣 也就是足癬,多是由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具有傳染性。 皮損一般先是單腳,后傳染至另一只腳。表現(xiàn)形式多樣:① 水皰型,以原發(fā)小水皰為主,皰壁不易破,內容物清,水皰干涸后出現(xiàn)脫屑;②趾間糜爛型,趾間糜爛、浸漬,基底部糜爛發(fā)紅,伴有滲出、異味、瘙癢等;③丘疹鱗屑型,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脫屑、紅斑、丘疹,病程較長,皮疹呈弧形或環(huán)形向四周擴散;④角化過度性,表現(xiàn)為局部角質層增厚、粗糙、干燥。
治療方法為抗真菌藥物治療(咪唑類、丙烯胺類、嗎啉類等),合并細菌感染則加用抗生素。 足癬的復發(fā)率很高,研究顯示:80%以上的患者平均每年復發(fā)超過 2 次,繼發(fā)細菌感染者高達 40%,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 、工作和日常生活。 (2)腳部濕疹 腳部濕疹是一種過敏反應,一般常兩側同時出現(xiàn)皮損,對稱性。水皰邊界不清,多見于腳底、趾腹、趾間、趾背、足背等部位。
治療方法多為做足部皮膚保濕,可用皮質激素類霜劑。如果合并真菌感染則需要抗真菌治療。 (3)汗皰疹 汗皰疹是一種好發(fā)于手足部位的結節(jié)性濕疹樣皮膚病,一般在春末夏初至秋季發(fā)病。皮損常對稱出現(xiàn),表現(xiàn)為密集深在的小水皰,在指趾側面較多,嚴重的可出現(xiàn)在手掌和足底,并且聚集成大皰,一般不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衣領狀脫屑。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但是真菌檢測多為陰性。 本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局部過敏或刺激、過敏體質等都可引起。 治療方法多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避免多汗。早期可以用抗組胺藥物,病程后期以脫屑為主時可外用10%尿素霜。 (4)癬菌疹 這種情況多見于先患有腳氣,再加上對癬菌過敏引起過敏反應。這種過敏可以發(fā)生在癬的附近,也可發(fā)生在遠處。比如頭癬引起腳部丘疹水皰等。 治療方法要先抗真菌治療,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抗過敏。 綜上可看出腳癢≠腳氣,千萬別自行亂用藥物,很可能會加重病情。 No.2 這些人和場所,容易傳染! 皮膚癬菌作為導致手癬、足癬的致病菌,非常容易在人與人、人與動物、污染物與人之間傳播。 想要避免被傳染或感染后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一定要做好以下幾點: (1)注意個人衛(wèi)生 洗澡、泡腳后一定要及時擦干腳趾間隙,穿透氣性好的鞋襪,襪子可使用短波紫外線燈進行消毒,避免長期將手腳浸泡入水,出汗較多時可使用抑汗劑、爽身粉、或抗真菌散劑等。保持鞋襪、足部的清潔干燥。 (2)公共場所注意 在公共浴室、宿舍、健身房、游泳池等場所,避免光著腳,最好自帶拖鞋。不與他人公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指甲刀、鞋襪、浴盆、毛巾等。 (3)積極治療 如果身上其他部位患有癬病,尤其是甲真菌病,一定要積極治療,明確病因,避免傳染至其他身體部位。 家庭成員、寵物有癬病的,也要及時尋找醫(yī)生幫助。 編輯:萌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