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河在天津市的位置 1959年,寧河縣與漢沽區(qū)合并為漢沽區(qū)。兩年后,復置寧河縣。根據(jù)記載,這一帶運河很多,水患也多,所以就起了個名字叫“寧河”,希望運河安寧無事。—01— 在寧河,有一片天津最大的天然濕地——七里海。雖然叫作七里海,但這片濕地卻比七里大得多,面積達到了10萬畝。相傳在很久以前,七里海是渤海的一部分。后來,海水慢慢退去,形成了一個湖泊。但在湖中卻有一只水怪,每到半夜就出來興風作浪,使得周圍人們不得安寧。人們與水怪展開了艱苦的斗爭,但都沒有效果。一天,一位白發(fā)老人路過,聽說了這事,就給人們出了個主意。人們就按照老人的指點,挖了一條河,將湖中的水引出。水怪看到湖水變少,就沖向了人們的家園。這時,人們吹起了老人留下的玉笛,天空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麒麟。麒麟沖向水怪,最后將水怪制服,人們又過上了好日子。為了紀念這只麒麟,人們就把這片湖泊叫作麒麟海,后來就變成了七里海。當然,這只是個美麗的傳說。七里海其實就是古代海域的遺留。與七里海同時留下的,還有牡蠣灘,是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分布最廣、序列最清晰的古海岸遺跡。七里海獨特的自然條件也造就了獨特的物產(chǎn),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河蟹。相傳當年還沒當上皇帝的李世民落難于此,駿馬陷入淤泥中動彈不得,這時正好有很多螃蟹爬出來,駿馬就踩在螃蟹上走出了泥潭,因此七里海的螃蟹殼上都有馬蹄印。明清時,七里海河蟹是朝廷貢品。“南有陽澄湖,北有七里海”這句話或許就是對七里海河蟹品質的最好詮釋。—02— 在豐臺鎮(zhèn),有一座具有鮮明明代特征的三層木結構閣樓——天尊閣。聽這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座道教建筑,但這座天尊閣卻是全國唯一一座以元始天尊命名的道教建筑。天尊閣始建于唐貞觀十九年(645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修,后又經(jīng)歷了數(shù)次修繕,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周圍建筑均遭破壞,只有天尊閣安然無恙。現(xiàn)存的天尊閣僅留下大閣,配殿、山門等均被毀。大閣坐落在磚石臺基之上,高17.4米,上層是紫微殿,中間是王母殿,下為三清殿,是全國供奉元始天尊的主道場。天尊閣數(shù)百年屹立不倒,自然也引來了人們的紛紛猜想,形成了很多的傳說故事,其中很多都是與魯班有關。當然這都不足為信,但這么一座優(yōu)秀的建筑確確實實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早就的。—03— 王錫朋是清代著名將領,出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武舉。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次年,王錫朋奉命去上海吳淞口協(xié)助江南提督陳化成反擊侵略者,但最后戰(zhàn)死沙場。18年后,王錫朋的曾孫王照出生。王照于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進士,戊戌變法失敗后,王照去了日本。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王照回到天津,并創(chuàng)制了官話字母,寫成了《官話合聲字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套漢字筆畫式拼音文字方案,對后來的拼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照不僅創(chuàng)制了漢字拼音,還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chuàng)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地方小學,也就是現(xiàn)在的蘆臺鎮(zhèn)第一小學。王照為人正直,在當?shù)睾苁苋俗鹬?,至今還流傳著這么一句歇后語:王小航打表叔——公事公辦。▼麒麟:有仙子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