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承音駿語|熱與冷的交相輝映——我眼中的兩位八零后詩人印象

 視覺作家李承駿 2022-06-01 發(fā)布于廣西


李承駿,壯族,廣西德??h人。有詩歌、散文、小說、評論、體育評述、報告文學(xué)、新聞通訊、政論、娛樂影評等作品在海內(nèi)外報刊雜志發(fā)表或獲獎。

百色作家


承音駿語|我眼中的詩人作家

熱與冷的交相輝映

——我眼中的兩位八零后詩人

●李承駿(百色)

只有一個萍鄉(xiāng)

——江西詩人金培洪詩歌印象

于我而言,并沒有太多按詩人出生年代來劃分“XX后”的概念。在此借用“XX后”的說法,也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罷。在與我交往的詩友里邊,有鶴發(fā)童顏的老者,也有壯懷激烈的中年,更有青草一樣茂盛的青少年一代……其中,最為不乏的,當(dāng)是曾經(jīng)熱鬧非常的“八零后”。金培洪,一位生長于贛西鄉(xiāng)村的青年歌者,正是這熱鬧的一群里邊,比較安靜的一位。在我看來,他不是眼下人們慣常稱謂的那一群動輒喊出嚇?biāo)廊丝谔柕拇糖嗍降摹霸餆崤伞痹娙?,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八零后”。

他安份,但不沉寂;他刻苦,但不張揚(yáng)。或許正是因了這兩樣素質(zhì),他和他的詩,也便成為我心深處的“好友閣”??汀?/p>

無論你喜歡詩歌與否,我們必須承認(rèn),處于這樣一個“作秀當(dāng)吃飯”的年代,作為“時代觸覺”的詩歌當(dāng)然不會太于寂寞。事實上,相比于社會各方面日新月異的發(fā)展,現(xiàn)今的詩壇,亦稱得上是“群雄并起,與時俱進(jìn)”的格局,一個可喜的“百花齊放”的中國詩歌的大時代正在熔融之中。而“八零后”顯然是這個熔融過程中的攪漿者之一。前有“中生代”和“七十后”為鑒,身邊是龐大的“八零后”族群并駕齊驅(qū),身后,更為幼嫩的“九零后”“零零后”已然躍躍欲試或登上舞臺。這樣的局面,我想,作為詩人,任何一個夢想有所作為的“八零后”,必然是熱血沸騰的。

從這個角度上說,金培洪堪稱幸運(yùn)。生而為“八零后”,雖然不是他的刻意選擇,卻也真真切切地令他于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便置身于一個“有得比”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他的成長或成熟,也便因此而有了可能。

極巧的是,讀到他這一本行將付印的集子時,正值中秋前夕,也因此,他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濃濃鄉(xiāng)情,便更為輕而易舉地令我深醉其中,幾欲淚零。從這本長達(dá)一千四百多行的詩集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在為自己深愛的家園而顫栗。作為萍鄉(xiāng)大地滋養(yǎng)的詩人,金培洪的心里,詩里,夢里,無處不是萍鄉(xiāng),無一不是故園。這一點,從他為自己的集子所分的小輯名稱里,可見一斑。

金培洪把自己的處女詩集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輯是《深愛這土地》,第二輯為《懷抱我故鄉(xiāng)》,第三輯則是《要做一匹馬》。這三個輯子,讀來給人以層層遞進(jìn)的感覺,是詩人對家鄉(xiāng)情感的逐級升溫。

在第一輯里,詩人以自己的方式,詩寫故園之美,鄉(xiāng)情之醇,親情之厚。風(fēng)、童年、月亮、火車、石頭、父母、草原、河流等人、事、物,皆被善感的詩人一一攝入詩中。與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八零后詩人競相摹仿的“八零后朦朧詩”抑或“大白話八零后”不同,金培洪不人云亦云,也不盲目追逐“潮流”,在同樣敏感的八零后詩群中,他的詩更為注重詩歌的傳統(tǒng)與特質(zhì)——唯真唯美,其語言樸實無華,卻以意境開闊、感情真摯見長。

真摯的情感,浪漫的情懷,是構(gòu)成金培洪詩歌的重要元素。他列在開集第一首的《下雨了》,開頭第一句就是“其實我的心是很痛的”。因為他擔(dān)心“下雨”的時候,“大樹下有人/是否會被雷擊”但詩人同時又是矛盾的,因為他也知道有些地方卻是“農(nóng)田可能干旱少雨”,正需要這雨的滋潤。這種無奈并非天生,卻因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關(guān)注而變得沉重。

但無奈同時也不是詩人筆下的全部,家鄉(xiāng)在詩人眼里,是美麗的?!耙粸硿\淺的小河/彎過幾道迷你的田壟和/孩提時候常常出沒的窄路/捧起你熱鬧的甘泉和/你哺育的生計的小魚,蟲蝦/一陣一陣的歡喜掩隱在你胸脯//小河啊,我看出了你焦灼的目光/宛如慈母的精心呵護(hù)/我感到了你器宇軒昂的氣度/宛如幽雅的詩章躍然紙上”(《你,小河》)。在這里,彎彎的小河不但有著“焦灼的目光”,還有著“器宇軒昂的氣度”。還有那“月亮下的打谷場上”,那些嬉戲著的孩子,那些“捉迷藏,抓小雞”的鮮活的游戲中,便有著詩人自身的《童年》印記深刻其中。

而在《當(dāng)一切都如火車一樣疾馳而過》一詩中,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情愫則另有一番感慨。他說,“當(dāng)一切都如火車一樣疾馳而過/時間淡化成永恒/……原諒我/純粹的咿呀/到達(dá)不了你的心臟”;他說,“聽說難產(chǎn)一種感動/比如詩歌需要設(shè)身處地/比如殯儀館匆忙/我沒有能夠呼出更新的氣息//比如曖昧的人情味/就像午夜的燈火/不會照在夢囈的故鄉(xiāng)”……

對于家鄉(xiāng)的人和事的深愛,他毫不掩飾?!拔业膼凼謭杂?,石頭打的/上帝用泥捏的,花兒開的”(《那些人》),他說。“路邊的花兒醉了,李白說/……路邊的鳥兒昏了,我說”(《那些事》)。“一個時代會葬送一批人……/看似火熱/他們卻依然孤獨”,“當(dāng)太陽靠近下山的時候/我走向黑夜/端起詩書,挑燈夜讀/很快就習(xí)慣/這種神仙般的生活”。(《石頭開花》)。

金培洪的詩里,親情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他寫《母親》,“溫暖的床/窩在一起的童年”,與此同時詩人透過陽光背后,也看到了“歲月見縫鍤針,飄過的落葉/已經(jīng)不見了,走過的雨/再次回頭/母親,我看見了你/為我而流下的淚”。他也深愛著《父親》,“黝黑削瘦的背影/僅僅在離別之后才感覺/平凡而偉大”,“他從來一肩挑,扛不住大山/卻依然在守候/一年還是一年……”

而第二輯《懷抱我故鄉(xiāng)》,與其說是詩人心懷故里,放眼山外。不如說是詩人對故鄉(xiāng)情感的進(jìn)一步提升。只不過他把切入點主要放在了大山之外,放在那些看得見或看不見的物事里。在詩人看來,“時間不過是一場旅行”(《時間》)。那些《向后的風(fēng)》,雖然會“把頭發(fā)弄白”,卻依然“要吹回我的故鄉(xiāng)”。作為大山里走出來的學(xué)子,詩人雖然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里生活,但他的目光和耳朵,卻一刻也不曾離開過家鄉(xiāng)的方向。他甚至關(guān)注到那些老輩人的心事,“她們害怕水做的身體不能親近大地/軟弱的骨頭就要散在盒子里”(《村里實行火葬的那年》)。在(《殤》組詩)里,雖然大抵以哲思短語的方式記錄下了詩人在若干個某一時刻里的心靈火花,卻依然把深深的鄉(xiāng)情與親情蘊(yùn)涵其中。

詩人筆下,《失色的花朵》(組詩)也是令人深思的。在這一組短詩里,我們可以看得見詩人于光怪陸離的生活表象中捕捉到的若干真實。“一件事物。我就會想起狗/充滿誘惑力的音樂、死亡”。還有“打過我的夏天”,“他的行為的確可愛/像晚霞,照在一片天空/沿著山坡滑過稻田”?!按巴馐且恍窀闪说娜兆?一些走來走去的光”。在《多少年來我默默地堅守》里,詩人“盼呀盼結(jié)果卻亂成一堆/找也找不到的柴垛”,“內(nèi)斂無助尖銳地插在心端”但詩人沒有退縮,“我的堅守只有我知道”?!岸^了的時候/我會在春端繼續(xù)地堅守”。因為他明白,“摸摸母親織就的毛線”,“看看過期的郵票”,都是一種幸福和愛(《因為愛……》)。

隨著生活經(jīng)歷和閱歷的不斷豐富,詩人的目光不僅僅停留在遙遠(yuǎn)的故鄉(xiāng)或者熱鬧的城市“主流”。更多的時候,他把內(nèi)心的愛,留給了那些素不相識的打工者,或者浮萍般在旅途中相遇的有緣人。他們當(dāng)中,也許就有一些來自詩人的故鄉(xiāng)。他欣賞那些敢作敢為的打工仔打工妹?!敖?jīng)她焊接的鐵皮鐵邊/像她的笑容/就那么一捧/在異鄉(xiāng)在車站/那么的強(qiáng)悍”(《異鄉(xiāng)打工者》)。甚而至于,詩人自己也曾經(jīng)在假期到打工族中深入生活。“那時候,在閩南的一個小鎮(zhèn)/我用雙手操作機(jī)器/用心靈感覺著雙腳穿的襪子……”他欣悅于一個“詩意的邂逅”——“美麗的陽光射入那節(jié)車廂/從溫州到萍鄉(xiāng)”,“我用發(fā)現(xiàn)的目光籠著你——/一個年輕女子的容顏/像車窗外的稻穗/每一瓣/都閃著不同的芳香”(《旅行》)。

然而,無論目光曾經(jīng)巡撫過多少山外的世界,詩人最終的關(guān)懷,還是回到故鄉(xiāng)的上空。在第二輯里,對于萍鄉(xiāng),詩人可謂不惜筆墨。在不斷地吟詠中,仍然有不少篇什直抒鄉(xiāng)情。比如“我無法清點故鄉(xiāng)的山/它一脈相連”(《故鄉(xiāng)》);“家鄉(xiāng)的山和水都不是很突出/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只不過是不起眼的那么一小塊……”(《家鄉(xiāng)》)等等。無一不把故鄉(xiāng)納入詩寫的框架中予以傾情詠唱。

人們常說,“詩言志”,“言為心聲”??释兴鳛榈那嗄暝娙私鹋嗪橐嗍侨绱?。如果說,前面兩輯都是對故土情深的詩意表達(dá),那么,詩人在第三輯《要做一匹馬》里,則是把對故里的愛,升華為了做一番事業(yè)的理想。他“要做一匹馬”,一匹馱著鄉(xiāng)親疾苦和幸福的好馬。他認(rèn)為,這樣的一匹馬,必須是“一匹無拘無束的馬”,“一匹窮且益堅的馬”, “一匹馱起人民的馬”,“在江西以西的村莊或曰'贛西大地’/耕耘奮斗……灑熱血拋頭顱”,“背著鄉(xiāng)親父老/無怨無悔”(《要做一匹馬》)。詩人渴望著大學(xué)畢業(yè)后能為家鄉(xiāng)貢獻(xiàn)力量。哪怕是“用并不標(biāo)準(zhǔn)的普通話”給孩子們“朗誦王家新的詩”(《夏天》)。想起即將為家鄉(xiāng)、為萍鄉(xiāng)這片熱土效力,年輕的詩人禁不住熱血沸騰。“渴望著新鮮的日子到來”,“翻開雙卷本的書冊/上冊記載著你的過去/下冊我將努力為你填滿/在內(nèi)心久存的信念”,“我將傾倒/在每一寸/你精心呵護(hù)的土地上/用烙印刻上萍鄉(xiāng)的字樣……”(《信念:故鄉(xiāng)》)。

在這里,詩人一腔熱血想要為萍鄉(xiāng)而灑,一份忠誠愿意為故鄉(xiāng)而守護(hù)。盡管,“十年前,那條泥濘的小路”,如今“水泥鋪就的馬路/我走著只覺得太平坦”(《印象》)?!斑@有什么關(guān)系,喊出我的名字”,“這有什么關(guān)系,喊出土地的名字/那些土地是不會疼痛你的”(《喊出我的名字》)?!澳潜环Q為城的縣/對于鎮(zhèn)的城是多么遙遠(yuǎn)啊”(《縣城》)?!跋矚g故鄉(xiāng)的山/——即使它的名字并不十分響亮”。(《更早的時候》)?!坝嘘P(guān)歲月/我們一半是爭取/一半是丟棄”(《有什么讓我們?nèi)绱颂弁础罚!澳赣H每次和我講起——她的曾經(jīng)/都引起我的無數(shù)次哽咽”(《外面的兒子》)?!案赣H從來沒有出過遠(yuǎn)門/望著長途汽車/卻是那么興奮”,以致我感覺到“從南昌到上栗的距離/其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長途汽車》)?!斑@些日子洪水泛濫,已成事實/雖然離我所在的南方小城/依然遙遠(yuǎn)……”

正如詩人在后記里所說的:“大學(xué)生活即將過去,特別不能忘記的是那些為詩而狂的歲月。不是想做一位偉大的詩人,而是像草原上的駿馬一樣”。與此同時,詩人也明白,“想要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dá)方式是不容易的,就像并非所有人都能驚天動地一樣”?!霸谖业奈淖掷?,沒有太多的修辭方法,就像我這個人一樣,回到生命的本真和樸實無華才是我對人生的最好詮釋。我愛著這土地、山川、河流,愛著親人、朋友,甚至是陌路人,愛著那個我的村莊和無比向往的草原和遠(yuǎn)方,所有的這些就是我詩歌的全部。”

詩人如是說,也在按著自己的意愿在努力地去做。事實上,通觀全集,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人其實是在用一條看不見的鄉(xiāng)情牽系著整本詩集,三個輯子互相鏈接,是一個成熟的整體。而詩人之所以把這本集子分為三個部分,我想,除了方便讀者閱讀以外,恐怕也是為了表達(dá)這樣一種逐層推進(jìn)的“愛故園”、“愛萍鄉(xiāng)”的深情:“我”深愛這土地,因此“我”便能夠“心懷我故鄉(xiāng)”,而正因為對故鄉(xiāng)有了這樣的深情厚愛,“我”才會想“要做一匹馬”,去為故鄉(xiāng)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奔騰不息。

如果單單從詩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講,平心而論,在詩歌的路途上,年輕的詩人金培洪可謂才剛剛上路。也因此,他的詩歌里,自然也有著許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比如詩句的精煉與否、題材的主次選取、同類內(nèi)容的重復(fù)之累或者復(fù)沓之美、詩的結(jié)構(gòu)零散與結(jié)構(gòu)美感等等方面,都是需要詩人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中進(jìn)一步去注意和把握的。難能可貴的是,他才剛剛起步,卻已站在了正確的方向上。而沒有被當(dāng)下眼花繚亂的世相所左右,寫詩了,卻依然保持著一份難得的清醒和純真的情懷。更為難得的是,這位來自萍鄉(xiāng),也正在攢著勁要為家鄉(xiāng)鞠躬盡瘁的年輕歌者,能夠把詩之筆觸從自身對家鄉(xiāng)的愛里,延展出來一個純美而闊大的精神世界。讓人讀后,不禁心生這樣一番感慨。也許,那一方熱土已經(jīng)、正在、也必將持續(xù)不斷地涌現(xiàn)出各類人才,但是,“只有一個萍鄉(xiāng)”這樣一種為故鄉(xiāng)出力獻(xiàn)智的詩意情懷,卻不一定有人記得提出來。幸運(yùn)的是,我卻在金培洪的這一本凝聚著他大學(xué)生涯心靈火花的集子里看到了。

是的,“只有一個萍鄉(xiāng)”,也“只有一個金培洪”,作為詩友,我在讀他的詩作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品讀著他。在這里,謹(jǐn)祝培洪在未來的道路上,在他所選定的理想的田野上,堅定地走下去,連同詩歌,和他的“馱起人民”的抱負(fù)。


冷峻,溫暖,張力及其它

——廣西詩人黃尚寧詩歌印象

“讀李清照的詞,/越讀越見其瘦。/是一個瘦的鋼骨傘撐住一個哀怨的容顏在風(fēng)雨編織的囹圄之中。/我讀我被命運(yùn)雕琢的浮腫的往事!/越讀越想哭?!保ɡ罡┎恢獮楹危?dāng)我提筆想為青年詩人黃尚寧寫幾句話的時候,竟不期然想起中學(xué)時代讀過的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首詩?;蛟S,是尚寧作品中那些同樣冷峻的風(fēng)骨,令我想起了李老這首寥寥數(shù)語、卻意味悠遠(yuǎn)的名作?

詩風(fēng)冷峻、意涵溫暖、意境深邃、意象層出不窮——竊以為這是黃尚寧作品中最為出彩的地方,也是我關(guān)注和喜歡的一些特質(zhì)。雖然同為民刊《民族詩人》的負(fù)責(zé)人,我與尚寧相識數(shù)年卻一直緣吝一面。但彼此間,卻仿佛自小一塊兒長大的兄弟般熟悉。尤其是他的詩作,比之他與我在網(wǎng)絡(luò)或電話間的言談,似乎更能令我深一些讀到一位心靈歌者在青春最深處的執(zhí)著與夢想:那一腔腔豪邁與赤坦,那一綹綹飄逸與灑脫,都在一顆顆方形文字里得到了融煉與升華。

從容與冷峻

黃尚寧的詩給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冷峻。他擅長于調(diào)動那些看似平凡的漢字,使之按自己的心意有機(jī)地組合在一起,在冷峻的敘述中不動聲色地托出不俗的意境。在他的筆下,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你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人或物。這些角色,虛中有實,幻中有真,令人難以比擬,卻又都在詩人的敘述中活靈活現(xiàn)。

汪曾祺先生曾說過:“敘事要冷,要冷在骨頭里,皮肉冷不算?!睌⑹乱洌@個冷,是冷靜,不動聲色,不張狂,不做作,不拿腔捏調(diào)。黃尚寧的諸多作品中,就深具這樣一種樸素與冷峻的真實。他善于讓作品本身說話,不輕易動輒在句子里灌注自己的意愿,令讀者在一步步陷入詩人營造的深邃意境并深深迷惘的同時,倏然間有身臨其境之感,甚而至于恍然大悟。

“在眾目睽睽之下/一個女人攜著花枝走過/一個昂首挺胸的女人/走在現(xiàn)代化的街板發(fā)出噔噔響//她的走過/讓街頭賣紅薯的伙計/瞪直了眼。擦皮鞋的女子/不知覺把手當(dāng)成抹布……有人從健身房里探首/放出看老外的眼神”這是詩人在《一個女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過市中心》里描摹的一個女人,她“從清朝的大觀園走來/讓寶玉惟命是從,黛玉甘拜下風(fēng)”,并且,“與五十年代的瑪麗蓮在洛杉磯相遇……”這樣一個場景,與千古名篇《洛神賦》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首詩中,詩人通篇沒有一個字表達(dá)自己的好惡,哪怕是末一句“耳邊傳來廣播電臺的加急消息:/趙飛燕下崗了,楊貴妃升職了”,也沒有絲毫詩人的主觀表達(dá)。但作品本身所要表達(dá)的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即從“好瘦”到“喜胖”的轉(zhuǎn)變,已經(jīng)恰到好處地表達(dá)了出來。

而與這首同一時間創(chuàng)作的《夜晚騎摩托車的女人》,詩人同樣采用了不動聲色的表達(dá)方式。這種冷峻和留白,使詩歌驀然間翻了一個身,而留給讀者諸君的,只是一個若有所思的暗示。

博愛與溫暖

我一直認(rèn)為,一個好的詩人,必然也是一個非但有才而且有情的人。黃尚寧筆調(diào)冷峻,卻沒有讓讀者在品讀他的詩時感到冷。很顯然,詩人沒有忘記在冷峻而從容的敘述中寄寓深情,令讀者在詩美中感受著陽光和溫暖。

“陽光炙烤著地里的豆子噼啪作響/向農(nóng)夫高舉的籮筐飛濺?;j筐/是向上的。收獲了一個秋天的農(nóng)夫/提了提向上的勇氣,撒腿就往城市/飛奔……”(《向上的力量》);“雨落在春天的手掌心,痛穿/大地的心坎。吟著水的沃土/仰天張望”(《春天的犁鏵》)……在這里,“籮筐”是“向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朝上的。作為一個生于農(nóng)村長于農(nóng)村的詩人,“農(nóng)夫”們在收獲后敢于“提了提向上的勇氣”向城市“飛奔”,尚寧是看在眼里欣慰在心中的。就算是那些往往被人們忽略掉的“吟著水的沃土”,在詩人的眼里,也是在“仰天張望”的——因為在天的深處,有著無限的希望在孕育,在生長。在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抒情中,詩人的作品重量無疑也如“農(nóng)夫”們籮筐中的收獲般日漸飽滿。

在我所讀到的黃尚寧數(shù)十首詩作中,那些代表著“人類”或“你”“她”“風(fēng)”“雪”“女孩”(或“女人”)等等較為頻繁的意象,在詩人的精心呵護(hù)下,竟因為錯位、幻影、跨時空聚集在一起而組成一幅幅奇詭意象,一個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例如:《遭遇幻覺》(組詩)、《三個女人一座山》(組詩)、《風(fēng)流才子》《找一個懂得知足的女人》《態(tài)度》《讓我們在下一個春天里公開我們的幸?!返鹊取_@些作品中,無論是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還是以第三人稱介入,詩人都給詩中的角色以美、以憐、以愛、以深深的關(guān)注和真情。

這種博愛和真誠,在《我想我會愛上她們的》一詩中,表現(xiàn)得最為大膽、瑰麗而直截了當(dāng)。無論是泰坦尼克號上的“別人的未婚妻”,還是“不沾塵世的小精靈”,無論是“終南山下的俠女”,還是“名滿京城的御妓(李師師-評者注)”,詩人都毫不猶豫地“一一愛上她們”,然后帶著她們“一一私奔”,“帶著愛每天忘我地注入/在某天的某個時辰得了失憶癥/從此不知什么殘花和敗柳”……對于這首詩,青年評論家羅雨的點評可謂一語中的:“詩人懷著一顆博愛之心,帶著滿腔無私的愛,愛所有不平凡的女性……在這些閃耀著愛情最亮的光芒的女性身上,詩人用飽醮感情的詩句昭示著他對愛情真諦不懈的追求。”

張力及可能

意象的層層疊疊,色彩斑瀾,令黃尚寧的作品活色生香。而他的詩歌語言中所展示出來的張力和彈性,正是當(dāng)今一些青年詩寫者所缺乏的詩歌質(zhì)素和生命節(jié)點。請看——

“花樣年華我來過這里/在門墻埋下一粒種子/長成一棵守門樹……/我是你窗門外拖著病體的樵夫/砍不下密葉間爬滿亂麻的枝節(jié)/你是我身上的軟肋/日夜拿捏著我深埋的痛楚//你的沉默/是世間最長的繩……”(《病體樵夫》);“一萬支箭射向千里開外的蒙古草原/一萬匹馬揚(yáng)起鐵蹄踏遍中原/萬船齊發(fā)的大江上,喊聲震天//船,全觸了礁;馬,都撩倒在地上/劍在弦上沒有發(fā)出……(《英雄短路》);“只是一陣晚起的東風(fēng)她就來了/在你心臟的核心位置,空降/搶灘登陸。并且心安理得地住了下來……”(《位置》);“噢!造物主,我請求您的寬恕……我的眼里有水,容得下整座森林/以及所有的綠;它也容得一片汪洋/以及所有的藍(lán);以及所有的出于藍(lán)……/我的眼里容得大海,但容不下沙子!”(《大海,沙子。或者愛情》)

最令人叫絕的是詩人的《難產(chǎn)組詩》。在談及由《簡單的木頭》《安居》《意外》《遭遇》《難產(chǎn)》等短詩組成的“難產(chǎn)”組詩時,詩人稱這是其構(gòu)思最為漫長的一組詩,把這組詩總命名為“難產(chǎn)”,便是要強(qiáng)調(diào)其創(chuàng)作過程的艱難。對此詩人曾自嘲:“它們相互之間本無聯(lián)系,卻因為同樣'難產(chǎn)’而有如一體?!倍谖铱磥恚c其說這是一組“難產(chǎn)”的文字,不如說這是黃尚寧在早期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高峰。詩人所說的難產(chǎn)期,或許正是其時其境中步入創(chuàng)作的“高原期”而已。一旦破繭而出,這些詩自然有如醇酒,香氣盈溢,充滿著無限的張力及可能。其中,詩人所展示的《意外》畫卷,更令人嚼之爽脆意味無窮。在這里,我們不妨一起來品味一下詩人精心剪裁的生活掠影:“無法容忍的是一個早晨的兩記耳光/一只魚在水面上的一段正規(guī)式仰泳/一個女人的第三次背叛/夏天的廣場,無法容忍的陽光/總是不聲不響來到你面前//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希望有風(fēng)/希望烏云在大海上消失/希望夜晚的星辰不請自來/希望專偷睡眠的烏賊滾得越快越好//有一條路,每一步都隱藏希望/每一步的意外,都將讓你無法容忍”……

待人謙遜,真誠,熱情而細(xì)致,這是我印象中的黃尚寧。為詩冷峻,大膽,豪放而富有想象,這是我所感受到的黃尚寧詩里蘊(yùn)含的力量。當(dāng)然,詩人尚年輕,他的作品和才情,絕不僅僅限于這些作品里。而這些作品,也定然不會是完美無缺的。在黃尚寧如今的作品里,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些許李白的豪情李賀的奇詭,李商隱的浪漫杜甫那常常皺起的眉。但他的未來,顯然我們期待得更多。

【編稿人語】金培洪(江西詩人)與黃尚寧(廣西詩人)都是我在辦《民族詩人》過程中,因《民族詩人》而相識的兩位愛好寫詩的兄弟。兩人雖然一個是江西的,一個是廣西的,卻都是八零后詩人。他們不僅僅在辦報(《民族詩人》)上給予編務(wù)、組稿等各方面的協(xié)助,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我們彼此間也經(jīng)常交流。其中,之所以有《只有一個萍鄉(xiāng)》這篇詩人印象,所依據(jù)的文本,主要是通讀培洪在出版他的第一本詩歌集《向后的風(fēng)》一書出版前寄給我的草稿本。因此,這里所提及的培洪的詩歌藝術(shù),也大抵以培洪在詩寫那一本集子時的作品為參考。而黃尚寧的作品同樣是如此。寫這篇東西的時候,尚寧正在整理出版一本叫《簡單的木頭》的電子詩集。我所賞讀的內(nèi)容和看法,就是根據(jù)這一本集子里尚寧所寫的詩作這些文本為底子,再加上我對他們兩個多年的結(jié)識所得到的整體印象,遂有了這兩篇印象。希望能夠再讀到他們更多的作品。也希望桂西作家群中,有越來越多的詩人、作家的詩歌集、散文集、小說集、評論集、隨筆集、報告文學(xué)集、散文詩集、雜文集、小小說集等作品出版(哪怕只是整理成冊先),讓桂西大地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讓更多的愛好者、初學(xué)者從躍躍欲試到動筆寫作,從動筆寫作到初試啼聲,從初試啼聲到歌聲嘹亮,百家齊放,茍能如此,“桂西作家群”必將會給廣西西部這一片山歌迭迭的多民族聚居地帶來更多更美好的未來。(李承駿)



《百色作家》|不僅僅講述百色故事

主編:李承駿|運(yùn)營:詩豹傳媒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