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上一次來漁山島,還是13年的時候,參加了象山當(dāng)?shù)氐囊粋€戶外組織的露營活動。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浩淼的大海上,竟然有如此一處海上仙境,那未施粉黛、原始天成的景致;那漁樂融融、民風(fēng)淳樸的慢生活,都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 這次有機會再上漁山行,還是食宿行無憂的這種。雖夏末悶熱,但幸福和興奮之情躍然心上,再次體驗了一番吹著海風(fēng)唱著歌的歡快。
漁山列島離公海僅15海里,是國家級的海洋生態(tài)特別保護區(qū),由南漁山島、北漁山島、五虎礁三大部分及其他眾多的小島礁組成。南漁山島是軍事實彈演習(xí)場,五虎礁是領(lǐng)?;€;而通常游客上島游覽的都是在北漁山島。 聽說整個漁山有可能都被列為軍事基地,到那時就再也去不成了。這次有機會重游,當(dāng)然要好好的享受這份幸運。帶著一份愉悅的心情,用腳細細的丈量,用眼盡情的攬色,用心深刻的感悟,用鏡頭認真的記憶。
北漁山島并不大,只有0.5平方公里,整島地勢呈南高北低。因為島上有著豐富的淡水資源,也就慢慢有漁民聚集于此,逐漸形成了村落。 漁山的村落位于島北邊的一處天然港灣處,石屋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層次鮮明。村里還有座小廟,供奉的媽祖的妹妹如意娘娘。 漁山有著“亞洲第一釣場”的美譽。12號臺風(fēng)“云雀”剛過,整個海域風(fēng)平浪靜,特別適合海釣。尤其是夜幕下來到海岸邊,看著遠端的海際線上海釣者的漁船燈火點點,勾連一線,使人誤以為海對面有條漫長的城市公路。
海釣讓人癡狂,但我專為休閑賞景。漁山的水雖有點澀,但風(fēng)景卻一點也不澀。海是純凈的藍,不摻雜一絲混黃。凝視著無邊無際的大海,浪退浪起,帆影點點。而身側(cè)礁巖,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讓人心潮澎湃,只想迎著海風(fēng),酣暢淋漓的唱一曲歡快的歌。 我不知道詩人海子有沒有來過漁山,但卻記得他那句著名的詩,“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在漁山,絕對能滿足你這個愿望。無論你是住店還是露營,都能找到這句詩的意境。 找個稍微清涼的時間段,漫步在島上的山路上, 心無羈絆,隨心而行。漁山?jīng)]有刻意種植的花草樹木,一切都很自然。島不大,隨便走走都不會迷路。
島的制高點矗立有一處圓柱狀的大型燈塔,通體紅白相間,與蔚藍的大海形成鮮明的襯映。這燈塔可來歷不凡,初建于清光緒年間,期間由于戰(zhàn)火,兩毀兩建。漁山處于南北行船的必經(jīng)之路上,這射程達25海里的燈塔之光,是海上航行的明燈,曾有著“遠東第一大燈塔”之美譽。 燈塔屬于溫州航標局,通常是不對外開放的,只能遠遠的欣賞。這次運氣不錯,有熟人引路,有幸入內(nèi)參觀。 站在燈塔邊遠眺浩淼大海,藍的漫無邊際。海浪蕩漾,驚濤拍岸;漁船穿梭,微風(fēng)熏熏;一切都是那么的純凈自然,讓人不禁陶醉。
過燈塔不遠處,有座“仙人橋”。橋是懸崖絕壁中部坍塌后形成的天然凌空石橋,是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精雕而成。只見橋孔高約二十多米,寬約三十多米,相當(dāng)壯觀;若從海上窺之,又像極一座巨大的城門洞,深邃神秘。 小心翼翼的走上石橋頂,一側(cè)懸崖深邃,另一側(cè)濤卷浪涌聲如雷鳴。落差帶來的心理恐懼,即使膽大如我者,都有一絲的畏怯。海風(fēng)陣陣吹拂、海浪的持續(xù)沖擊,感覺橋身似乎有些打顫,不敢走至橋的盡頭。
漁山島最美的還是那些臥在海中的那些礁石了,有的突兀于海面,形狀奇特,移形換影;有的隱于水中,隨著潮涌潮退,忽隱忽現(xiàn)。 最雄偉最奇特的便是島東端海中的五虎礁了。五虎礁共有11座礁石,但粗看似只有五座。礁巖崢嶸,形態(tài)各異,宛如猛虎家族鎮(zhèn)守海疆國門。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在五虎礁周邊,都有著眾多的釣魚船。礁如山,船如梭,一動一靜;蔚藍大海做底色,光影變幻似畫筆,就不斷的作成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卷。
島上隨便走走,還能發(fā)現(xiàn)很多舊時的軍事工事遺存,譬如戰(zhàn)備山洞、碉堡等,不過大多都掩藏在雜草叢中了。記得上次來,我就獨自在島東南端臨崖的一個廢棄的防空洞摸黑尋覓,走的那個心慌慌。 據(jù)說,島上的山體中有八條坑洞,洞洞相連,都是國民黨退守海島時遺留的軍事工程。如果現(xiàn)在能把它們重新挖掘,修葺一新,絕對是軍事迷們的絕佳探秘之所。
當(dāng)然除了以上這些,漁山還有各種風(fēng)情、各種特有的景致需要我們耐心的去等待、去尋覓。比如日暮日出的海景,比如自然奇觀藍眼淚,更如四五月的漫山野花。當(dāng)然,這些還需要有點運氣。而我兩次來漁山,兩次起早,都等不到日出,有點小小的遺憾??! 漁山的景是原始樸素的美,不著一點點的粉黛,毫不矯作、清新素顏。惟有碧海天城,奇礁環(huán)簇;舢板逐浪,帆影點點;蔚藍的天、湛藍的海;正是這一切,把漁山掩映的如此美麗,猶如上天不經(jīng)意間遺落人間的一方仙境。
除了美景,漁山最讓人激動和垂涎三尺的便是漁家樂了。每到飯點,露天平臺擺上八九桌,食客簇擁,你來我往,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那一盆盆的蟹蝦魚螺可都是海中的寶貝,純野生的,肉質(zhì)細膩。即使簡單的廚藝,都覺得無比鮮美。價格雖有小貴,但海鮮的數(shù)量卻是不少,油而不膩、鮮美多汁,讓人食指大動,紛紛放開了肚皮大口朵頤,盡情饕餮。 夜深人靜,打著手電散步消食。迎著習(xí)習(xí)的海風(fēng)、聞著雷鳴的浪濤聲,細數(shù)著天上的滿天星光和海里遠處的點點漁船燈火,一切都是那么的愜意自然。
▲從石浦水上客運碼頭乘快艇去漁山,單趟船票要220,幾年沒過貴了不少??!
▲到達漁山碼頭后,邊上的石碑標記。
▲島上主要的交通工具,如果你聯(lián)系了賓館,就可以坐著這三輪摩托前往。當(dāng)然走走也是沒多久的。
▲我們住的地方是漁村的最高處,透窗就可一覽全村景色。
▲拉近鏡頭細看,只見石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
▲到達漁山已是中午,收拾收拾后,趕緊吃午飯。豐盛的海鮮大餐啊,圖中只是三分之二的菜肴。
▲午飯后,大家都回賓館休息了,我獨自出行閑逛。海邊的釣魚者成了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
▲船、礁石、釣魚的人,還有藍色的海,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
▲真心佩服這些釣者的熱情和癡狂,如此高溫的中午,也能在海邊靜心垂釣。
▲漁村的港灣碼頭,右側(cè)內(nèi)海也是游泳戲水的地方。
▲曬魚干。其實八月不是曬魚干的好時節(jié)。
▲港灣里停泊的小舢板也是極其漂亮。
▲嶄新的蟹籠整裝待發(fā),現(xiàn)在正是白蟹豐收季。
▲海上不時有機動小漁船突突突的駛過,一幅繁忙的景象。
▲海浪驚濤拍岸,釣者卻恬然自樂。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高處大房子就是我們住的地方。
▲回到住所,稍事休息,待天氣稍涼再出發(fā)尋景。
▲路邊樹叢中,蛛網(wǎng)密集,顯示著這方土地的原始淳樸,未施粉黛。
▲童年是美好的,在無邊的風(fēng)光里,小的也喜歡自娛自樂。
▲換個方位看燈塔,更覺險峻巍峨。
▲從山坡看仙人橋
▲仙人橋上
▲仙人橋和遠端的燈塔
▲海岸礁石和遠處的南漁山
▲迎著海風(fēng)唱著歌
▲美景如斯,留個紀念。
▲這小子,每次拍照都極不合作,只能強按著拍了,有點表情猙獰啊。
▲逛了小島一圈,回到漁村,再來一張。
▲回到住所,恰逢另一撥人開始出行,于是安排好小的,再次游一圈。剛才經(jīng)過卻忽略的殘垣也是一道景。
▲漁民洗頭的場景,讓我回憶起小時候在老家的一幕。
▲不經(jīng)意從巷道中發(fā)現(xiàn)有兩人準備去游泳,趕緊按下快門。
▲剛才還沒多少人游泳的海灣里,此時熱鬧起來了。
▲換個角度看港灣
▲港灣另一側(cè),漁船正整裝待發(fā)。
▲又上山,開始第二輪的巡山。
▲遠眺五虎礁,釣魚船多了不少。
▲剛才錯過的岸邊壁立千秋的巨崖。
▲熟人帶路,進入燈塔范圍參觀。
▲仰視燈塔
▲燈塔下的礁石山巖。
▲燈塔位置再看五虎礁
▲燈塔邊的山崖
▲回望燈塔
▲蔣介石之孫蔣孝嚴題字:如意往來。
▲在仙人橋上看燈塔
▲仙人橋下,兩船競游。
▲路邊的舊碉堡坑道
▲西碼頭一側(cè)的風(fēng)光
▲碼頭外的南漁山和小白礁
▲清晨四點起床看日出
▲清晨的五虎礁
▲可惜云層太厚,沒有那嫩黃出現(xiàn)。等到五點二十,失望而歸。
▲山崖上的等日出的人估計都悻悻而歸吧!
▲一幫人就在海邊搭著帳篷等日出,可惜啊可惜!
▲早上的礁石在陽光下很美
▲昨天沒有下去細看的棧橋附近的海域,美爆了!
▲漁民大清早就開始在巖壁上曬魚干
▲又是一個美好的一天
▲早上穿行在村中,又有一批批新的游客前來。
▲客來客往,我們得走了,雖有一絲不舍。
▲我們吃飯的海之心漁家樂的老板,又在碼頭迎接下一撥的客人了。生意的紅火,從臉上的笑容就可看出。
▲最后留影一張。再見,漁山島!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