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鐘
西周晚期(前9世紀(jì)上半葉—前771年) 高53.1厘米 銑長29.7厘米 孫鼎1979年捐贈 體呈合瓦形,甬部飾波曲紋和重環(huán)紋,篆間飾竊曲紋,鼓部飾相背卷龍紋、右側(cè)有一鳳鳥紋。 旅鐘出土?xí)r為七件,此為第四鐘。與其他鐘銘對讀,可知本銘漏鑄、虢、秉、御四個字。大意為旅稱贊父親惠叔有良好的品德,并以其父為榜樣,同樣勤奮地效命于天子,因此得到王的賞賜,故作此鐘。父親的在天之靈一定會護翼人間的旅,降賜許多福祉,旅及子孫將永遠寶用之。 宜興窯陳鴻壽“延年”銘紫砂壺
清(1644—1911年) 連蓋高8.8厘米 底縱7.5厘米 底橫12.3厘米 龔理曾、龔理荃、龔理華、龔理宸、龔理菁1964年捐贈 壺仿漢瓦當(dāng)式,壺身半圓形,曲柄,短流微曲,蓋頂附曲系。壺身一面銘“延年”,一面銘“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飲之甘泉,春蘿清玩,曼生銘,弟二千六百十一壺”。壺底鈐“阿曼陀室”,壺柄下端鈐“彭年”。 陳曼生即陳鴻壽,字子恭,號曼生,清代篆刻家,其與楊彭年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文人與工匠合作制壺的代表人物,二人合作而成的紫砂壺風(fēng)行一時,倍受稱道。 景德鎮(zhèn)窯黃地三彩雙龍紋鼓凳
明萬歷(1573—1620年) 高33.8厘米 底徑23.0厘米 仇焱之1984年捐贈 繡墩呈鼓式,中空,腹部上下各飾凸起鼓釘一周。座面繪雙龍紋,腹部紋飾以紫色鼓釘為界分三層,上下繪卷草花卉紋,中部以黃釉為地,紫、綠彩繪雙龍穿荷花紋飾。萬歷三彩色地多種多樣,尤以黃釉為地的黃、綠、紫三彩為常見。此器造型敦厚,色調(diào)莊重,是萬歷三彩的代表器物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