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西林 誦讀:荷靜 現(xiàn)在的兒童太幸福啦,哪個沒有一大堆的玩具,什么奧特曼、變形金剛、芭比娃娃、哆唻A夢,有的還有電動火車、蜘蛛俠、動物大抱枕、無人機……多了去了。 我們40后50后小時候可沒有這么幸運,一般的家庭,很少有余錢去買玩具,給個零錢都舍不得買吃的,攢下錢能買本心儀的書就不錯了。男孩子最常有的玩具是彈球、洋畫兒和彈弓,女孩子多半是皮筋、沙包和羊拐。就這些小玩意兒,伴陪了我們這一代人。別看這些玩意兒簡單,玩起來也有不少講頭。 彈 球 ![]() 誰先彈誰后彈也有規(guī)則:就是在靠墻不遠處畫一條線,所有人依次把玻璃球往墻上一撞,球彈回來看誰離那條線近,誰就先彈。這種比賽是事先定好籌碼的,輸了的要付給贏的多少個玻璃球。我看得多玩得少,主要是大孩子在玩。還有一種玩法簡單些,就是互相追逐彈球,誰擊中球誰贏球。 我們小孩手里都會有一些玻璃球,玻璃球也分品相,正常的玻璃球里面都有一個花心,很漂亮,要花錢買。有的玻璃球則沒有花心,就是一個半透明的球,被認為是二等貨。贏來的玻璃球大都有傷,品相不好。 拍洋畫兒 ![]() 這原來是煙草商的一種促銷手段,集齊全套可得大獎。解放后就逐漸沒有了,代之以脫離了香煙而專印的各種畫片,就也叫洋畫兒。印制的比煙畫兒要粗糙,但是很便宜,幾分錢可以買一大張,然后剪成幾十張小畫片。 洋畫兒也可以欣賞、也可以增長知識,當然也可以用來賭輸贏,方法就是每人出若干張洋畫兒,擺成一沓,參加者依次用雙手拍擊桌子或地面,氣流掀翻多少洋畫兒就拿走多少。那時小孩們跪在水泥地上拍洋畫兒,也不怕臟,也不怕吃土。
與此類似的游戲還有搧三角。三角是用煙盒紙疊成的,越是好煙煙盒紙就越厚實,疊出的三角就越“鐵”。搧三角就是比賽誰能把誰的三角搧翻。有時你的三角夠“鐵”,就能贏來一摞三角。 還有一種類似的,就是搧方塊。方塊我們叫它“諞唧”,是用較厚的紙疊出來的,也以能搧翻為勝。 彈 弓 彈弓是男孩子的最愛,可也是闖禍的祖宗。彈弓一般都是自己制作。就是用鉛絲窩出一個彈弓叉子,再綁上皮筋和皮袋就成。要力量小的就用牛皮筋,可以崩出粉筆頭或是紙疊的“子彈”;如果要力量大的就要用干樹杈,綁上自行車內(nèi)胎剪成的橡皮條,那就可以崩出石塊去。
我們用彈弓瞄準樹干練準頭,也用彈弓去打鳥。孩子們頑皮,那被彈弓打碎玻璃、燈泡也時有所聞,大人見了這種“崩弓子”一般都會沒收,但孩子們還總是樂此不疲。 摔 泥 炮 男孩子有時還玩“摔炮”,這不是過年時的小炮仗“摔炮”,而是自制的大“摔炮”,就是要到大坑或工地,去找到紅色的膠泥,一大塊用水泡軟了,再反復地摔打,直到成為細軟光滑的泥坯,類似現(xiàn)在的陶藝土。
可以用來做成器物,或是學著雕塑東西,不過因為沒法燒制成型,不久就會干裂損壞。 而小孩們就把泥坯捏成碗狀,碗口向下扣著使勁一摔,泥坯落地發(fā)出很大聲響,同時碗底會崩出一個大的破洞。以誰的聲響大、破洞大決定勝負。
我們那時常常把一片水泥地摔得花里呼哨的,下雨時不僅沖不干凈,反而更滑,為此挨過大人的訓斥。 推 鐵 環(huán) 男孩子可玩的東西比較多,比如推鐵環(huán)。鐵環(huán)盡管它很簡單,但是粗鐵絲窩成鐵環(huán)要焊上,大鐵環(huán)上還要套幾個小鐵圈,就要想辦法去解決。這樣鐵環(huán)一滾動才會叮鈴鈴地響起來。哦,推鐵環(huán)還要有一個鐵絲把手,把手頭前窩成一個彎槽,好引導鐵環(huán)的走向。
放 風 箏 春天到了,是放風箏的好時機。風箏也是我們自己做,大些的孩子可以做復雜的沙燕風箏,我們做的都是最簡單的“屁簾兒”風箏。就是用竹篾兒用線綁成一個方框,糊上高麗紙(就是糊窗戶的紙),再粘上兩長條紙條就成了,就是栓風箏線是個技術(shù)活,要反復試。這樣春天的宿舍大操場上,就有著各式各樣風箏在飛。
捉 迷 藏 夏天的傍晚,暑氣漸消,就是小伙伴們玩捉迷藏的時機。記得小時候經(jīng)常玩一種叫“拔橛子”的捉迷藏游戲。就是劃出一個圈,躲貓貓的一群人中的一位,把一條短木棍“橛子”遠遠扔出去,守“橛子”的小孩跑去撿回“橛子”放回圈里,這時躲貓貓的一群人都躲好了。
守“橛子”的小孩一一把躲貓貓的人找出來,看見就算。如果都找出來,最先被發(fā)現(xiàn)的小孩就去下一輪守“橛子”。如果守“橛子”的人在找人時,被躲貓貓的人乘機拔了“橛子”,那就還得守“橛子”。別看玩游戲的小孩有大有小,還都挺守游戲規(guī)矩的。
作者:胡西林 誦讀:荷靜 女孩子玩的游戲最多的就是跳皮筋、跳房子和歘拐。估計所有的女孩子都跳過皮筋。皮筋是由多個“象皮筋”或“猴皮筋”穿結(jié)起來的?!跋笃そ睢笔且淮缍嚅L的正規(guī)橡膠皮筋,彈力較好,擁有這樣的皮筋算是“貴族”?!昂锲そ睢逼鋵嵕褪怯米孕熊噧?nèi)胎,橫著剪出的皮圈穿成的,彈力差一些。 跳 皮 筋 跳皮筋是有一套或幾套規(guī)定的動作的,高度由兩位持皮筋的人,從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腰、胸、肩,直至頭頂逐步升起的,而跳皮筋的要求是不失誤,一旦失誤了就換人。記得小時候最常念的跳皮筋歌謠是:“小皮球,踢三踢,馬藺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邊跳一邊唱,上下翻飛,身輕如燕,煞是好看。小時候我們小男孩也當過小姐姐們的皮筋架子。 ![]() 跳 房 子 跳房子比較簡單,男孩女孩都可以玩。用粉筆在硬地上,或用木棍在土地上劃出格子,有一格有兩格,按照規(guī)定的步伐依次跳過這些格子即可。類似的游戲還有“造房子”,就是要準確地把石子、沙包或其他東西依次踢進各個格子里去。記得最光溜的“造房子”的材料是玻璃材質(zhì)的簾子環(huán),在地上能滑好遠,要踢入格子,力量要掌握得恰如其分。
拽 沙 包 ![]() 拽包用的沙包都是自己做的,就是用布縫出一個小口袋,里面裝上粗沙子,再縫嚴實就行了,不能用細沙子,細沙子一是容易漏,二是一旦漏了容易迷眼睛;也不能用石子,那樣打在身上會很痛。講究一點的就把包縫成一個不同花色的六面體,里面不裝沙子裝綠豆,手感與觀感均佳。 挑 人 類似的游戲還有“挑人”,是小一些孩子玩的。也是兩隊人,每隊人多時可以有十幾個人。一隊人手拉手,一邊走上前一邊唱:“我們要挑一位人吶,我們要挑一位人吶?!绷硪魂犎艘彩掷纸又骸澳銈円羰裁慈藚?,你們要挑什么人吶?!钡谝魂牼突卮穑骸拔覀円簟痢痢粒ㄈ嗣┭剑覀円簟痢痢裂??!绷硪魂牼蛦枺骸笆裁慈藖斫铀パ?,什么人來接他去呀。”“×××(人名)來送他去呀,×××來送他去呀?!?/span> 于是點到名字的兩個小朋友就伸手拉扯,一般是被挑到的小朋友就被拉進第一隊,隨即另一隊就開始唱著挑人了。這種游戲人多,熱鬧,唱的起勁,拉的高興,而且大孩小孩、熟悉不熟悉的小孩都可以一起玩,當然每隊都有一個大點的女孩領(lǐng)頭唱歌指揮。我記得就在農(nóng)業(yè)部宿舍二區(qū)的大房子前就常有這種游戲玩。 歘 拐 歘拐是大多數(shù)女孩子的喜好。通常一副拐是四只,拐是取用羊腿關(guān)節(jié)上的骨頭做成的,四只拐形狀一樣,小巧玲瓏,有的還涂上顏色。歘拐玩時是將一個小沙包向上拋起,在接到落下的沙包中間很短時間里,迅速把四只拐一一擺立起來、或擺躺下,這需要手和眼的準確配合。豬的腿關(guān)節(jié)骨頭也可以做拐,只是又大又難看,不受歡迎。
過 家 家 小孩子們最喜歡玩的游戲還有過家家,相信很多小朋友都玩過過家家。很小的時候,大約是學齡前的歲數(shù),記得在家里就用兩只椅子背對背拉開一些距離,椅背上面再蒙上一幅白單子,像一個帳篷,就成了小孩子自己的“家”。鄰居家三四歲的小女孩到我家串門,我邀請她跟我一起玩過家家。她睜大眼睛天真地說:“我們住一間房子里,就是結(jié)婚了吧!你當爸爸,我當媽媽,可是我們沒有孩子??!”
還有一次玩過家家也記憶深刻,那是在住農(nóng)業(yè)部宿舍四區(qū)時,鄰居家有個小姑娘特別活潑,話特多,還古靈精怪的,特別會出點子。有一天,在宿舍“大房子”旁邊,她硬拉著我和她姐姐玩過家家,她用木棍在土地上畫出兩間“房子”,又搬出好多瓶瓶罐罐,大小盒子,說這就是家具和炊具。她忙前忙后“炒菜做飯”,還不停口指揮我們“干活”,我們也就半推半就成了她的“爸爸媽媽”。 “吃”完了“飯”,她指著地上畫的“房子”說:該睡覺了,這間小房子我睡,那間大房子你們倆睡!我和她姐姐對視一下,她的臉一下子緋紅起來,好像很害羞的樣子,她的臉本來就很白皙,這一羞赧弄得我也很尷尬,不知我臉紅沒有,反正心是狂跳了一陣。
過家家不知怎么結(jié)束的,她那含嬌帶羞的神情卻牢牢印在我腦海里了。那女孩的姐姐其實不是親姐姐,和我同年級,不在一個小學。她長得又端正又漂亮,性格溫柔人又文靜,說話也好聽,總之是一個完美的鄰家女孩。我們雖然是鄰居,卻說話不多,也很少在一起玩過。這次偶然的過家家,使我對她有了很深很好的印象。 上中學以后我也偷偷關(guān)注過她,有時還有些想入非非,不過我們以后就無緣相見了。后來得知她考上了大學,又嫁給了一個大連海運學院的高材生,也是我們大院出去的子弟,祝他們好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