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一遇到問題,立即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些人遇到挫折,不僅認為自己能力不夠,還覺得自己人也不行; 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和他人交往時總是小心翼翼。 如果你符合以上一條或多條,說明你有缺乏自尊自愛的表現。自尊自愛的人充分地尊重自己、關愛和認可自己,在遇到事情時能夠把事情和人分開,負面情緒出現時能快速調節(jié)自己,能夠經受更多的挑戰(zhàn)和挫折,因而會獲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自尊自愛是比較穩(wěn)固的特質,一旦建立起來之后難以改變。不過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改變對過去的評價、調整現在的行為和清晰未來的愿景,不斷地改變自我感覺和評價,進而提升自尊自愛。 接納意圖,重新梳理過去 自尊感低的人通常會被類似懶惰、無聊、愚蠢、丑陋、失敗者、毫無價值或者廢物等消極詞匯困擾著。這些聲音就像復讀機一樣每天播放幾百遍。 這些詞匯背后堆積的種種證據就像植物的根須一樣,盤桓在大腦的神經結構里。如果他們試圖辯駁,就得再次經受過往痛苦的凌虐。 這些感受和評價并非「無稽之談」,反而是有很深的根源。它們來源于我們對過往經歷的感覺,以及我們對經驗的歸納總結。 我們大腦記憶的運作原理,是將各種各樣的事情構成一個個組塊進行存儲,而提取組塊的方式是被高度提煉后的一個感覺、一條信念、一種思維模式等。這樣既不占空間,又能被快速調取,便于我們大腦及時反應。 這些記憶并不一定是真相,而是自我的感覺編織的線索,也會隨著感覺變化而更改。如果我們改變了對自我的感覺和評價,這些記憶中的事實也會隨之改變。 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評價來源于我們記憶中的事實,所以改變要從這些記憶著手,梳理過去。 那么如何進行梳理呢?重點是放下對于過往經歷已有的評價,而是親歷者的視角,去澄清故事事件中的事實、感受和意圖。 比如,有一個客戶每次做錯事一被說就感覺很委屈,認為自己沒法像個成年人一樣承擔責任。 這種情況往往是過往陰影的投射,理性是很難起作用的,我們需要去回想過去有類似感受的經歷,然后身臨其境地去感知事實、感受和意圖。 我在陪她梳理過去時,她頭腦中的故事是7歲左右看媽媽從地里回來,想端碗水給媽媽喝,結果摔跤水灑了,既沒有讓媽媽喝著水,還被媽媽一頓數落,當時感覺自己沒用、自責和委屈。 沒用和自責是被事情激發(fā)的,但是委屈的背后則是她想要孝順媽媽的意圖,一直沒有被看見和接納。當客戶意識這一點,充分地關愛和接納內在小孩后,這種纏繞不去的委屈也消散了。 過往經歷中反復出現的故事和感受是在提醒我們去看見、感知它們的需求。當我們用意識之光照進陰影時,陰影也就不復存在了。 接納自己,積極面對現實 我們對于現實的理解建構在過對于往經歷的解讀上。如果有人總是看到事情中消極、負面的一面,并且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在自己身上,不斷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結果因為太過痛苦而開始扭曲、逃避現實。 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源于自身的感知,一旦我們相信什么,頭腦就會去尋找、搜集相關的證據,幫助我們自圓其說。 比如有些女人發(fā)現丈夫出軌,婚姻關系破裂,但覺得為了家庭、孩子不想離婚,于是開始編造各種借口:假裝什么都沒有發(fā)生、認為是別人勾引丈夫的錯、甚至認為自己不好才導致老公出軌等,以此來說服自己繼續(xù)維系婚姻。 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經不住風雨的侵襲。為了逃避現實,需要用更多的謊言來維護它,而謊言也會帶來更多的痛苦。 如何從痛苦走出來呢?答案是接納自己,積極面對現實。不管我們有什么樣的想法、感受、行為、信念、故事,哪怕包含了對自己攻擊、否定,全盤地接納它們,承認其存在。 當我們不再跟痛苦對抗時,痛苦也就失去了能量補給,自然就消散了。 接納并不代表要認同它。 當你不再對抗事實時,你會發(fā)現自己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任憑自己的行為被各種限制性思維和負面情緒控制,也可以將它們放在一邊,采取行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些扭曲現實的信念隱藏在我們的言行之中,難以覺察。比如有些人經常給自己設定目標,定完之后就丟一邊了,就像跟流星許愿一樣,仿佛流星會用魔法來幫他們實現。 現實卻是,沒有行動就不可能有結果。 人們只會做自己相信的事情。我們在制定目標、并采取行動的過程就是在澄清內心假設的過程。而行動后的結果則是校驗我們的內心假設,幫助我們看清楚現實是什么樣子的,客觀地衡量自己的能力,知道如何去提升和改進。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取得想要的結果時,我們的自尊感也會隨之提升。 清晰價值觀和愿景,展望未來 之前寫的文章也提過,自尊自愛的核心是全然地愛和接納自己。這是一種感覺,它不僅建立在自身的經歷上,也可以通過行動去獲得體驗,逐漸提升自尊自愛。 那要如何做呢?首先是活在自己的價值觀上,讓自己的行為和決策符合自身的價值觀。 自尊自愛是指充分地尊重自己、關愛自己、相信自己。 我們在做決定或者行動時,按照自身的原則來選擇,會讓我們感覺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需要是有價值的,同時自己也是值得信賴的,可以自主的。 這時候我們內心也是和諧、有能量的,可以充分地調動各種資源去行動,達成所愿。 同時,我們也需要愿景和使命的指引。清晰的愿景和使命就像燈塔一樣,引導我們前行的方向。當我們的夢想足夠動人又超出自身能力范圍時,會激發(fā)我們的潛能,突破自身的限制,追尋有意義的人生。 當我們不斷行動、取得成績,自我感覺會更好,也會更加認可自己,獲得更多的自尊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