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到了唐代,開始變得異常璀璨,楷書常稱四大家,有三家都出自唐代,可見書法盛世。其次,自從太宗皇帝崇拜王羲之法書,整個國家全方位的提升書法和書法審美。  可惜,由于戰(zhàn)亂,王氏一門法書留下的甚少,太宗雖然搜刮,但所得已經(jīng)不能和東晉時候相比。而古代紙媒傳播有限,所以想要大范圍傳播,就只能借助刻碑勒石,這樣流傳較久。刻碑勒石,傳播書帖,是一種聰明的辦法,而首先要刻的就是王氏一門法帖,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位功不可沒的人——懷仁。 懷仁是一位和尚,有大把時間可以集字,另外懷仁的審美水平很好,對書法很有感覺,他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終于集字集成了名垂后世的《圣教序》。《圣教序》是一篇文章,太宗高宗皆有,但這次集字的是太宗的。 我臨摹懷仁的《圣教序》已然很久,也很傾慕,這篇文章和這幅書法都很不錯,尤其臨摹時候更能感受到懷仁的用心,何其良苦。 以前臨摹,臨的是自己的朦朦朧朧的感覺,現(xiàn)在再看這幅書法,真的是感動,我這次寫的是懷仁集字的《心經(jīng)》,這幅書法常常后綴在《圣教序》后面,但是章法、字法都很好,無有紊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