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想化痰效果快,就先要弄清楚,痰是如何而來的。只有究其根由,才能應對有方。 痰的成因,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就是,“氣不順生火,火太大,煉液成痰”??梢哉f,這火與痰就算得上是體內的病之源、禍之根。 就比如說,平日里多咳嗽,而且咳痰黃而黏,質地稠,還會時不時地胸悶。同時還伴有舌頭發(fā)紅,苔黃膩。一般在現(xiàn)代醫(yī)學看來,則多為,肺炎、慢性支氣管炎一類疾病。但在傳統(tǒng)醫(yī)學眼中,一般將其歸納為痰熱互結的范疇。 因為痰黏稠,則說明體內有痰濁。 若是痰黃,或是舌紅苔黃膩,則說明是體內有熱的表現(xiàn)。 痰熱互結這一現(xiàn)象是如何產生的?
大意是說,有痰,只是表象。而這一切的根源,則在于順氣。 我們一身的氣機,在體內本應該是順暢無阻地運轉的。若一旦氣機不順,就容易氣郁而化火,一旦有了火熱之邪就會煉液成痰。 這一理論就告訴了我們,若是此時存在脾虛而水濕不化的問題所在。那么體內的火熱之邪就會蒸灼津液而成痰。
所以說,當我們在面對痰熱互結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清痰熱。 此外,在清痰熱的同時,還要兼顧化痰、散結和燥濕。 若是痰熱互結阻滯心肺,那么就容易氣逆而咳。 若是痰熱互結阻滯中焦胃脘,就容易嘔逆。 而這也就說明了,為什么那些老慢支患者動不動就會惡心、欲嘔、沒食欲了。 因此,我們在化痰的同時,還需要止嘔了。 當然,以上單單只是以化痰、清熱,還僅僅只是治標;治本則還需理氣。正所謂氣順痰自消。 ![]() 一般醫(yī)家常用組方為:陳皮6克,杏仁6克,枳實6克,黃芩6克,瓜蔞仁6克,茯苓6克,膽南星9克,制半夏9克,水煎服,加生姜3片;或將生姜研為藥汁,將這些藥物做成藥丸,每次服用6到9克,每日2次,溫水送下。 而這也是古方今用的一個不錯的代表。他可謂是真正的調理氣管類疾病的好方法。而現(xiàn)代中醫(yī)方劑學中,常把它作為祛痰劑使用。比如說,借鑒他應對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胃痛、心悸、慢阻肺等癥屬痰熱互結的疾病。 當然,組方雖說兼顧全面。但其中的加減,對于普通人而言,還是很難將其精準把控的。因此,對于普通人而言,就可以選用由現(xiàn)代工藝加工而成,由梔子、羅漢果、胖大海、橘紅、甘草等組合而成的橘紅梔子茶代茶飲。 這其中,以羅漢果來清熱涼血、生津止咳,同時還能潤肺化痰;而胖大海,則可以清熱利喉;甘草,則是可以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清肺火;化橘紅就更不必多說,它能有效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等;而梔子則可以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而這樣的搭配,也正好符合順氣、清熱、化痰等理念。 每天泡上兩杯,有助于理氣、清熱、化痰,若長期堅持,效果自然可見! |
|
|
來自: 國粹古中醫(yī) > 《名醫(yī)中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