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數千年來,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直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因為管理成本、地方勢力平衡等諸多原因,通常,縣以下的區(qū)域都是由地主士紳階層統(tǒng)治的。
古代皇帝 而這些掌握了農村幾乎所有大權的士紳階層們,也因此成為地方的土皇帝。不過,雖然在家鄉(xiāng)一言九鼎,但是,作為農村壟斷土地和知識的階層,高不成低不就的他們也是有自己的理想的。 這些士紳階層的終極理想,莫過于地方自治:沒有上級政府的權力干涉,同時又能將當地建設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村村無訟,家家有余”的大同世界。 然而,這樣的目標即便看看也知道十分艱難,且不說人心難測,想要達到如此階段,必然意味著對于地方有極其強大的掌控力。所以,為此目標努力的鄉(xiāng)紳數不勝數,但是,真正能實現的卻寥寥無幾。 而這樣的目標,在民國時期卻有一個人真的將它實現了,這個人就是占據宛西13縣的“內鄉(xiāng)王”別廷芳。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出現了軍閥割據、土匪橫行的局面,當時,全國各個省幾乎都出現了統(tǒng)治一省之地的諸侯。 比如陜西有楊虎城,山西有閻錫山,廣西有李宗仁,云南有龍云,青海有馬步芳,山東有韓復榘。然而,看過民國地圖的人都會發(fā)現,位于中原復興之地的河南,卻很少出現能夠占據一省的大軍閥。 河南地處戰(zhàn)略要地,又控制著京漢、隴海兩大鐵路干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為什么河南反而沒有統(tǒng)治一省的大軍閥出現呢? 原因恰恰與河南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有關。河南的地位太過重要,反而成為各大軍閥力量紛爭的焦點,也因此,四戰(zhàn)之地的河南始終難以形成大的軍閥力量。 河南成為軍閥混戰(zhàn)的必爭之地,而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區(qū)的宛西,情況更為復雜。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宛西地區(qū),坐落于伏牛山南麓,是河南連接陜西、湖北乃至于四川的交通樞紐。 與此同時,由于宛西地區(qū)地處山區(qū),形勢險要,交通不便,所以,它又成為典型的三不管地帶。再加上當地山多地少,經濟發(fā)展十分落后,人們生活普遍困難,民風彪悍。所以,在混亂的民國時期,宛西毫不意外地成為土匪橫行、軍閥割據之地。
河南 當時,宛西地區(qū)的土匪有多猖獗?以鎮(zhèn)平縣為例,1929年9月28日,鎮(zhèn)平的大股土匪甚至攻破了縣城,焚毀房屋9000多間,期間被拉為肉票、勒索資金的人高達1萬余人。這其中,甚至包括當時的鎮(zhèn)平縣縣長。 僅這一次土匪攻城,鎮(zhèn)平縣財產損失就超過300萬元。所以,遍布全境且十分猖獗的土匪,對于宛西的經濟乃至于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也正是因此,為了維持最起碼的生存,當地人開始結寨自保,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而率領這些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民團的人,往往是當地頗有名望的鄉(xiāng)紳或者強人,別廷芳正是這樣一個人。 別廷芳也是當地人,清朝光緒九年、也就是公元1883年出生于河南南陽內鄉(xiāng)縣陽城鄉(xiāng)張家塘村(現在隸屬西峽縣)。 而且,別廷芳的家境頗為不錯,他的家庭擁有60多畝土地,所以,雖然算不上大地主,但家境小康,吃喝不愁。也因此,年幼的別廷芳有機會在私塾讀書,并接受了頗為完善的舊式教育。
南陽宛西 然而,就當別廷芳安穩(wěn)在學校讀到19歲時,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家里頂梁柱的去世讓別廷芳不得不輟學回家。 不過,同樣得益于小康的家境,回家后的別廷芳并沒有成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在經營自己家的土地的同時,還有機會狩獵,甚至因此練出一身好槍法。 當時內鄉(xiāng)武風昌盛,自幼好動的別廷芳還練出一身好身手。再加上別廷芳讀過書,算是讀書人,又擁有極強的組織能力,所以,年輕時的別廷芳在當地就已經頗有名氣。 別廷芳輟學之時,正值清末民初,當時,全國都陷入一片混亂之際,土匪更是四處打家劫舍。內鄉(xiāng)縣也不例外,當時,就有一股土匪在別廷芳家鄉(xiāng)一帶四處劫掠。 為了最起碼的生存,當地人不得不建立保護自己的武裝力量。然而,當時的農村人普遍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大家請能言善辯、識文斷字又有一身好武藝的別廷芳出面保護。
內鄉(xiāng)縣衙 本就不甘人后的別廷芳正中下懷,一口答應。就這樣,別廷芳利用家鄉(xiāng)人的土槍、長矛等武器,來到村北的老虎寨建立了第1支屬于自己的武裝力量。 不得不說,別廷芳的老鄉(xiāng)們確實沒選錯人,出任民團團長的別廷芳,很快就展現出卓越的能力。他在村里修筑了完善的工事,并將村中壯年編列為寨勇,每日練兵。 與此同時,別廷芳還要求每家每戶都養(yǎng)狗,而且每到傍晚讓狗臥在墻根,這樣一來,一旦土匪趁黑攻寨,狗便會群起而吠,從而喚醒大家從容應戰(zhàn)。 因此,在別廷芳的經營之下,老虎寨雖然多次被土匪進攻,卻從來沒有被攻破過。正是因為老虎寨的赫赫戰(zhàn)績,使得別廷芳在當地名聲大振。 也因此,老虎寨周邊的村寨為了免受土匪騷擾之苦,紛紛選擇投靠別廷芳。與此同時,別廷芳也開始主動出擊,他先后吃掉多支土匪和當地的村寨,從而將勢力迅速擴大。 而在吞并過程中,別廷芳也開始展現出他的另外一面:擴大勢力過程中,別廷芳幾乎無所不用其極,有時他采用武力吞并的方式,有時則采用陰謀詭計。
內鄉(xiāng)縣衙 例如1918年時,為了吞并他親家掌握的石創(chuàng)寨,別廷芳甚至派人深夜將其打死,絲毫不顧親戚之誼。就這樣,靠著武力和高超手腕,別廷芳的勢力很快走出家鄉(xiāng)。 到1925年時,別廷芳已經擁有2000多人槍,并獲得了民團團總的名號,成為內鄉(xiāng)縣最強的兩支力量之一。當時,能夠與別廷芳一較高下的,只有內鄉(xiāng)縣團總張和宣。 而對于這個對手,別廷芳自然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1926年,別廷芳終于找到機會,當時,趁張和宣率部到南陽換防之際,在其必經之路上伏擊,將張和宣部擊潰,張和宣只身逃往洛陽。 自此之后,再沒有阻力的別廷芳逐步吞并了內鄉(xiāng)全境的所有武裝力量,成為說一不二的內鄉(xiāng)霸主。然而,別廷芳依然不滿足,1928年,別廷芳更是公然暗殺掉內鄉(xiāng)縣縣長袁旭,從而入主內鄉(xiāng)縣城,成為名副其實的內鄉(xiāng)王。 掌握內鄉(xiāng)之后,別廷芳并沒有像許多土皇帝一樣志得意滿、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相反,他對于麾下的那支武裝力量十分重視,不但開辦軍校,更是以自己的軍官學校為骨干,將全縣青少年編列入民團之中。
當時,別廷芳在內鄉(xiāng)建立了9個團、擁有高達2萬余團丁。而且,這2萬余人還幾乎人人持槍。除此之外,對于內鄉(xiāng)縣所有的青壯年別廷芳也沒有放過。他將全縣所有人編入保甲,所有男壯丁定時訓練。 而這依然不算完。1930年9月,別廷芳又邀請淅川縣、鄧縣和鎮(zhèn)平縣三縣的民團首領開會,成立了宛西地方自治團。由于別廷芳槍最多,勢力最強,所以,他被推為宛西地方自治地方自衛(wèi)團總司令兼第一支隊長。 也正是靠著這個名義,別廷芳走出內鄉(xiāng),通過率部幫助這三個縣剿匪,逐步擊敗對手,到1934年時,別廷芳已經基本控制了宛西四縣。 而到了抗戰(zhàn)時期,通過勾結當時國民黨南陽專員,別廷芳更是被國民黨任命為宛屬13縣聯防主任,勢力達到巔峰。 當然,如別廷芳這樣倚仗武力瘋狂擴張,統(tǒng)治一縣、一市甚至一省之地的軍閥比比皆是,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而且,由于軍閥倚仗武力肆意橫行,往往也存在“其興也乎焉,其亡也勃焉”的現象。 然而,別廷芳卻并非只知軍事力量的大老粗。事實上,在瘋狂擴張的同時,別廷芳一直十分注重對于統(tǒng)治區(qū)域的建設。
內鄉(xiāng)縣地圖 例如,1928年,別廷芳開辦了軍官學校,培養(yǎng)屬于自己的軍官,從而能夠更牢固地掌握部隊,提升軍隊的戰(zhàn)斗力。與此同時,他還在自己起家的根本之地——老虎寨建立了軍械廠。也正是靠著自己創(chuàng)辦的兵工廠,別廷芳才能夠避免受制于人,實現槍炮自足。 當然,別廷芳最著名的并不是對于軍隊的建設,而是對于地方的經營。事實上,早在成為老虎寨寨主之時,別廷芳就十分重視對于麾下百姓的治理。 為了真正地控制百姓,了解當地情況的別廷芳學習了蔣介石的保甲制,并更進一步,在統(tǒng)治區(qū)域內進行最為徹底的查戶口。 當時,別廷芳的登記有多詳細?登記表不但要有戶主姓名、親屬姓名,甚至還有雇工姓名、是否識字、殘廢情況等信息,可謂十分詳盡。 完成戶口登記之后則進行編制保甲,當時,別廷芳以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編為一保,十保編為一聯保,從而將所有人控制在保甲制度之內。 建立保甲,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清查戶口,最為關鍵的在于控制。所以,建立保甲制度之后,別廷芳又實施了極為嚴酷的連坐制度:一家犯罪,10家連坐。 正是因為這種連坐制度,使得內鄉(xiāng)任何一戶,下至普通村民上至保長、甲長,都不敢有絲毫包庇行為。因為,根據別廷芳的規(guī)定,一旦發(fā)現有土匪蹤跡,不但土匪要被處死,窩藏包庇的人也難以幸免。
民國土匪 這樣一來,橫行宛西的土匪迅速絕跡,他們不是逃走就是被別廷芳發(fā)現后消滅。所以,曾經土匪遍地的宛西在別廷芳的治理下,一時間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 據說,當時一輛汽車經過內鄉(xiāng)縣時掉下來一件重要物品,走了上百里才發(fā)現,反過頭來尋找時,見到一位老農正抱著掉落的貨物坐在路邊。 汽車上的人問他:為什么不拿走???他回答,拿走如果不告訴保甲長,讓保長查出了必受重罰,如果告訴保甲長,就必須去司令部出示招領,此處離別司令處甚遠,與其遠道送去,不如自己倒霉,坐等失主來取。 也正是這種嚴酷的制度,使得當時土匪橫行的宛西地區(qū)迅速平靜下來。 除了剿滅土匪,編練保甲之外,別廷芳還在統(tǒng)治區(qū)域內進行掃盲行動。例如,1930年,僅在內鄉(xiāng),別廷芳就辦起了92個國民小學和多個針對成人的掃盲民校。從而使得一貫貧困、文教不興的宛西,識字率反而在河南各地區(qū)名列前茅。 然而,宛西地區(qū)地處山區(qū),土地貧瘠,歷來是貧困地區(qū),想要供養(yǎng)數以萬計的民團,沒有足夠的錢是不可能的。
民國時期的保甲制 所以,別廷芳又開始進行了大力建設,一方面,他開始大規(guī)模治河改地植樹造林,從而改善當地的自然生產條件。 例如,1934年,別廷芳就修成了能澆地近萬畝的石龍堰,極大地增加了當地的產量。與此同時,每年在農閑之際,他還集全縣之力植樹造林。從而起到了防洪固堤、增加產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別廷芳還引進了產量更高的兩種稻谷——九月寒。 另一方面,別廷芳在全縣范圍內進行田賦和契稅的整理。當時,他在全縣范圍內找了200多個能寫會算的人,進行集訓之后分到各鄉(xiāng)各區(qū),對全縣的土地進行丈量,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從而徹底理清了全縣的土地和等級。 別廷芳的田賦和契稅整理,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內鄉(xiāng)縣田賦混亂、負擔不均的現象,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最貧苦農民的負擔,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而對于縣內種種惡習,別廷芳也進行了大力根治,當時,他在統(tǒng)治區(qū)內實行了五大禁——禁止吸大煙、禁止吸紙煙、禁止用洋電、禁止用洋貨、禁止賭博。 這些禁止有的十分合理,例如禁大煙禁賭博,有的則屬于地方保護主義,不過,種種措施之下,還是大大促進了本地工商業(yè)發(fā)展,防止了資金的外流,同時凈化了當地的風氣。
別廷芳修筑的別公堰 然而,與此同時,別廷芳幾乎將宛西各地視為禁臠,不容任何人染指。當時,他在宛西推行的政策為自衛(wèi)、自治、自養(yǎng),幾乎將宛西經營為自己的獨立王國。 對于外來勢力,無論是河南大軍閥還是蔣介石這樣的國民政府領袖,都絲毫不懼。 例如,抗戰(zhàn)時期曾長期駐扎在河南的中央軍湯恩湯恩伯部,曾將河南禍害的極為慘烈,也因此,湯恩伯還被河南人民稱為“水旱蝗湯”四害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支占據中央大義、裝備精良、又有數十萬規(guī)模的部隊,在宛西卻只能規(guī)規(guī)矩矩。當時,有湯恩伯的軍隊在當地搶劫,甚至直接被別廷芳下令活埋。 看到這里,許多人是不是會將別廷芳視為一個鐵面無私、手段高超、為民做主的“霸道總裁”?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將宛西經營成“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村村無數,戶戶有余”的土皇帝,卻還有著極為嗜殺一面。 因為從始至終,別廷芳都不是傳說中愛民如子的青天大老爺,相反,他對于麾下統(tǒng)治的人民,一直視為奴隸,肆意宰割。 如果別廷芳的“一家有匪,全家皆殺”尚可用亂世用重典來解釋的話,那么,對于其他的政策,就完全摸不著頭腦了。
保甲制 別廷芳的所有政策幾乎都沒有明文,全靠自己的喜好。比如他規(guī)定:好打官司者,殺;替人寫狀紙者,殺;不務正業(yè)、不聽民團指揮者,殺。 而且,許多人被殺,全在別廷芳的一念之間,既沒有審判,更沒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做依據。他完全是以盲代法,說殺就殺。 例如,有一次一個商人在路上丟了一匹布,他怕說少了不被重視,所以對別廷芳說丟了兩匹布。別廷芳隨即命令士兵包圍附近村莊,逐戶搜查,果然在一家農戶中搜出了一匹布。 別廷芳問商人:你到底丟了幾匹布?商人這才說了實話:說漏了嘴,多報了一匹。然而,別廷芳再沒聽一句辯解,直接讓士兵將商人和偷布匹的農民都擊斃。 又有一次,別廷芳看到一個小孩在地里掰玉米,神色慌張。他隨即叫住小孩,問這地是誰家的,見小孩回答不出,居然直接命令士兵將小孩擊斃。當聞聲而來的小孩母親抱著孩子尸體大哭之時,別廷芳卻說:小小年紀偷東西,長大也不是好東西,隨即帶著人絕塵而去。 還有一次,別廷芳聽到一個老人向他告狀,說孩子嫌棄他,不管他。別廷芳隨即將老人的兒子叫過來當場擊斃。 可以說,別廷芳的殺人,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卻完全憑自己的好惡。歸根結底,別廷芳就是一個草菅人命的土皇帝。
而對于這樣一個割據地方、既不聽命也不聽宣的地方軍閥,蔣介石也不是沒有想過解決。例如,1940年,國民黨大將衛(wèi)立煌就曾以商辦為名,將別廷芳招到洛陽,想將其扣留,瓦解其對宛西的統(tǒng)治,卻最終沒能成功。 1940年4月3日,別廷芳因病吐血而死,時年58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