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幾千年的文明進程里,祖宗給我們留下許多生活經驗,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有了現(xiàn)在的好生活。而俗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的比較直白,一看就懂;有的則要好好想一想,結合現(xiàn)在的實際才能懂。 比如:“好男有毛不圓月,好女有膘不祭灶”這一句俗語,我們是有一些不好懂:好男有毛這句好懂,而不圓月則有些不好懂;好女有膘這句好懂,不祭灶則有些不好懂,現(xiàn)在就給大家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好男有毛不圓月:在古人看來,一個男人體毛旺盛與否雖然不能作為健康的標準,但體毛多少卻能從側面反映出男性是否陽剛,就像古人男子留胡子一樣,反之體毛太少的話,很容易被人認為生理有問題。 古代男子留胡子代表著美感和陽剛,所以歷史上出現(xiàn)了許多美髯公,比如我們熟知的關羽被大家稱做美男子。以現(xiàn)在科學的角度來看,體毛的多少都是因雄性激素分泌的多少來決定的,其實與美沒有關系。
好男不圓月,則有些不好理解,在中秋節(jié)里我們與家人吃完晚飯、忙完家務,坐在亭子里、屋檐下一同賞月,說說這些日子里的見聞,享受天倫之樂,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團圓,圓月則是賞月和拜月的意思。 中秋節(jié)有一個祭祀儀式——賞月和拜月,是不能由男人去做的,必須由女人來完成。因為月亮為陰,男子為陽,而月神是嫦娥,一個男人向女性祭拜,女人看了不喜歡,于理也有些不符,所以說男不圓月。
好女有膘不祭灶:在古代女人以胖為美,比如楊玉環(huán)豐容艷麗、體態(tài)豐盈、雍容華貴,不像現(xiàn)代人以瘦為美,瘦得似風吹得起還以為是美,其實這是一種病態(tài),經不起風吹雨打,稍受風寒就可能一病不起。 現(xiàn)在許多女性是以瘦為美,認為體重是一百斤左右為好,然而瘦的女人一般免疫力低、抵抗力弱,也干不了什么活,如果氣溫突然降低或下一點小雨,因為衣服穿得少,免疫力又低,那她們就容易得感冒。 如果要想活得健健康康,女人還是要胖一點,吃得下飯、干得了活、受得了苦,還加得起班、受得起風吹雨打。唐玄宗為什么那么愛楊玉環(huán)?還不是因為楊玉環(huán)身材豐滿、肌膚豐潤嗎,所以還是要胖一點!
好女不祭灶,古人會在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祭拜灶神,即“金三銀四”之習俗。但女性不可拜灶,古人認為灶王爺是為男性,是要由男人來祭拜;如果家里沒有男人,由女人來祭灶,就顯得有些輕視灶神。 根據(jù)古人的說法,太陽是陽,月亮是陰,男人是陽,女人是陰。男人和月亮,就是陰陽相對,所以男人不拜月。也根據(jù)民間傳說,灶神是男人,是陽,女人是陰,女人和灶,是陰陽相對,所以女人不祭灶。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勞動人民根據(jù)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俗語,其中一些知名俗語被廣為流傳。比如:“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落雨別爬坡,落難別攀親”。
我自從接觸到俗語后,就喜歡上它了,俗語簡練又能讓人學習到知識,甚至可以指點迷津、讓人警醒。當細細研究它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俗語不僅包含了知識和哲理,更能從中感受到各地的習俗和禁忌的差異。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俗語的內容很廣,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人情世故、風俗習慣、天氣預測等領域建樹頗多,它們作為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哪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俗語依然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的確也是如此,那么看了以上的內容,你知道“好男有毛不圓月,好女有膘不祭灶”這一句俗語是什么意思了嗎?是不是說得有些道理?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讓大家能夠有更全面的理解! 寫于湘南千年水鄉(xiāng)古鎮(zhèn)大浦 2022.5.24.16: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