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武警部隊廣西總隊的宿舍里,曾住著這樣一個特殊的人:他用左手打背包,用左手寫字,用左手吃飯,用左手敬禮,甚至用左手射擊…… 他,就是被評為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的戰(zhàn)斗英雄丁曉兵。感動中國欄目組評價他“是一位獨臂英雄,更是一名軍人!” 看到這里,許多人在敬佩之余可能會猜想:他應該是在某次戰(zhàn)斗中負傷,被敵人打傷了右臂吧! 對,也不對。 他的確是在一次戰(zhàn)斗中失去了右臂,但不是被敵人打傷,而是自己親手斬斷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帶大家走進獨臂將軍丁曉兵的故事。
左手行軍禮的丁曉兵 少年立志,從軍報國丁曉兵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叔爺爺和舅舅也都曾經(jīng)當兵打過仗,一家四代都是軍人。 在這種家庭氛圍中長大的丁曉兵,從小就在心里埋下了“長大要當兵”的夢想。 當別的孩童只會玩泥巴時,丁曉兵已經(jīng)會用泥巴做出手槍的樣子,再用墨汁涂上顏色,拿在手里,假裝自己是征戰(zhàn)沙場的將軍。 1983年10月,18歲的丁曉兵如愿以償,順利參軍入伍,穿上軍裝,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懷揣著保家衛(wèi)國的夢想和一腔熱血,丁曉兵走進了軍營。
進入軍營后,丁曉兵訓練異??炭?/span>。 一次投擲手榴彈的訓練中,丁曉兵因為右臂扭傷很難用力,投擲距離怎么也達不到標準。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負責訓練他的排長用斥責的語氣對他大聲喊道:“下去!” 聽到排長對自己喊出這兩個字,丁曉兵的心里像被鞭子抽了一樣,感到十分恥辱,他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手榴彈投擲到合格的位置上。 面對排長的斥責,丁曉兵硬著頭皮大聲請求道:“請讓我再來一次!” 這一次,丁曉兵抱著孤注一擲的決心,不顧右臂的傷勢,用力舉起手榴彈。隨著大臂的弧度越來越大,丁曉兵的右臂也越來越疼,像是被撕裂了一般。 他一邊揮動手臂,一邊助跑,在手榴彈被投擲出去的那一刻,因為用力過猛,丁曉兵的身體也隨之飛了出去。 “嘭!”的一聲爆炸,手榴彈被投擲到了46米外的地方,完美達到標準。 見此情景,排長吹起了集合的口哨。 在集合隊伍前,排長擼起丁曉兵的衣袖。此時,丁曉兵本就有傷的右臂已經(jīng)因為大幅度運動導致二次撕裂,已經(jīng)變得又紅又腫。 排長指著丁曉兵的傷臂,對其他戰(zhàn)士們說:“看到了吧,就得這么練!” 刻苦的訓練讓丁曉兵快速地成長了起來,他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入黨。 當時,中越邊境硝煙不斷,丁曉兵非常想?yún)⑴c到保衛(wèi)國家的行動中去。但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危險任務都是要黨員先上。 丁曉兵親眼看到了部隊里的黨員在執(zhí)行任務時,總是沖在最前面;在危機關頭,也總是黨員最先站出來承擔責任,黨員在官兵隊伍中的形象十分神圣。 丁曉兵眼見黨員們可以參加危險的任務,為國家安全做出貢獻,心里十分羨慕,于是他暗下決心:“我也要成為一名黨員?!?/span> 為此,丁曉兵更加刻苦地訓練和學習著。
1984年,丁曉兵所在的隊伍被編為偵查部隊,承擔在國境附近潛伏偵查的重要任務。 在連隊接到一次非常重要的潛伏抓捕任務時,許多官兵都踴躍請戰(zhàn),剛剛入伍一年的丁曉兵也擠到了連長跟前,請求出戰(zhàn)。 看著又瘦又小的丁曉兵,一些老兵對他說:“你一個新兵,還沒入黨呢,這種任務哪能讓你去做。” 聽到這話,丁曉兵的心頭涌上一股熱血,他隨手抓起一張紙,用匕首劃破了指尖,用鮮血寫下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 “敬愛的黨支部,我堅決要求參加這次戰(zhàn)斗,請黨組織在戰(zhàn)斗中考驗我!” 最終,丁曉兵的堅定感動了連隊干部,破例批準他奔赴戰(zhàn)場。 但沒有人想到,這封用鮮血寫成的入黨申請書,是丁曉兵此生用右手寫下的最后一封書信。
任務至上,壯士斷臂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丁曉兵終于獲得了上前線的機會。他的任務是偵查和抓捕俘虜。 戰(zhàn)爭是殘酷的,有時,丁曉兵和戰(zhàn)友們在國境線附近潛伏,一呆就是一個月。 餓了就吃壓縮餅干,渴了就喝生水,困極了就輪換著瞇一會兒眼睛。 山林里的毒蟲特別多,丁曉兵和戰(zhàn)友們經(jīng)常被一些不知名的蟲子咬得滿身是包,甚至時不時不知從哪鉆出一條毒蛇,從他們脖子上溜過去。 為了心中的理想,丁曉兵和戰(zhàn)友們都不為所動,照樣匍匐在草叢里執(zhí)行著偵查任務。
不僅如此,由于偵察兵的特殊性,他們在戰(zhàn)前的訓練也特別嚴格。 別的連隊在戰(zhàn)前訓練中對打練習時用的是橡皮刀,不管怎么打都不會真的傷到對方,但偵察兵用的卻是真刀。 因為偵察兵在執(zhí)行任務時要保持時刻警惕,不能有絲毫懈怠,而用橡皮刀練習容易意志松懈。 對于前線的戰(zhàn)士們來說,訓練時一松懈,上戰(zhàn)場就要丟掉性命。 因此,雖然丁曉兵所在偵察連的戰(zhàn)友們平日里都親如兄弟,但到了訓練場上卻毫不留情。 丁曉兵回憶說:“一次訓練中,我和戰(zhàn)友對打,我被他卡著喉嚨,卡得兩眼發(fā)黑,但我們誰也沒有停下,照樣對著打。因為我們都知道,今天對戰(zhàn)友留了情,明天到了戰(zhàn)場上,他就可能會丟命?!?/span>
在這種嚴苛的訓練下,丁曉兵出色的完成了二十多次偵查和作戰(zhàn)任務;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驗中,他的身姿變得更加挺拔,目光也更加堅定。 一日,觀察所報告:“發(fā)現(xiàn)越軍特工在我國邊境活動頻繁”。對此,上級指示:“去抓個活的回來?!?/span> 由于之前的出色表現(xiàn),在這次任務中,丁曉兵被任命為第一捕俘組的第一捕俘手。 接到任務的丁曉兵暗暗立誓:“一定要完成任務,哪怕付出生命!” 為了完成任務,丁曉兵和戰(zhàn)友一起潛入了距離敵人陣地不到五十米的位置。這是抓捕俘虜?shù)淖罴盐恢?,也是最容易暴露的位置?/span> 很快,一個越軍特工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丁曉兵看準時機,和戰(zhàn)友一起順利制服了這個越軍,開始將他押送回營。 誰知,這名被俘得越軍身上還帶著一個巴掌大的手雷,為了逃跑,他將手雷扔到了丁曉兵的戰(zhàn)友身邊。
見此情景,丁曉兵出自本能地抓起手雷就往外扔,但還是遲了一點,手雷剛一脫手,就直接爆炸了。 此時在高度緊張狀態(tài)下的丁曉兵,甚至沒有來得及查看自己的傷勢,就撲上去抓住想要逃跑的俘虜,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右手怎么也使不上勁兒了。 當丁曉兵和戰(zhàn)友重新制服了俘虜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右臂被炸斷了,僅剩一點皮肉還和身體連在一起。 即使這樣,丁曉兵也來不及多想,仍舊堅持著和戰(zhàn)友一起押送俘虜回營。 但手雷爆炸的一聲巨響使敵人察覺到了這邊的異動,很快,槍林炮雨從敵軍陣地打來,落在丁曉兵和戰(zhàn)友的身邊。 在回程的路上,一邊要押送俘虜,一邊要躲避敵人的槍炮攻擊,丁曉兵和戰(zhàn)友走得異常艱難。 再加上叢林里灌木叢生,丁曉兵的斷臂不時被樹上的枝杈劃傷,給回撤行動造成了很大不便。 為了不影響任務,丁曉兵忍痛拔出匕首,親手割斷了自己重傷的右臂,將斷掉的右臂插在腰間,想回國后再把這斷臂接上。 經(jīng)過近三個小時的艱難行走,終于將俘虜送到了前來接應的戰(zhàn)友手里。 而身后,則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血路...... 看到戰(zhàn)友來接應的那一刻,丁曉兵再也支撐不住,重重的倒在了地上,因為失血過多,他臉色蒼白的昏了過去。
戰(zhàn)地醫(yī)生搶救傷員 經(jīng)過戰(zhàn)地醫(yī)院三天兩夜的搶救,丁曉兵終于又活了過來,但卻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在所有人都將他稱為英雄,送給他鮮花和掌聲的時候,丁曉兵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決定。 重回基層,再受考驗戰(zhàn)爭結束后,丁曉兵被評為一等功,還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邊陲兒女獎。 各大媒體爭相報道他的先進事跡,無數(shù)青少年將他列為自己學習的榜樣。 那時,許多人勸他向上級要求去機關單位任個閑職,過點清閑的日子,憑借之前的戰(zhàn)功、榮譽和犧牲,上級一定會答應他的。 但丁曉兵卻不這么認為。 在他看來,自己不僅要在戰(zhàn)斗中當英雄,在以后的太平歲月里,還要做英雄該做的事兒。 為此,他放棄了城市機關單位的優(yōu)待,回到了基層部隊,從最底層做起。
在別人眼里,對殘疾人優(yōu)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在部隊,每個人都是軍人,無論你是否殘疾,都要保證完成任務。 剛到基層部隊的丁曉兵可謂步步維艱,事事困難。 他用左手寫字,沒有人知道他寫的什么;他用左手打槍,卻怎么也打不中靶心;就連最普通的疊被子,在他這里都成了困難。 英雄,從來都不會被困難打倒,反而會在困難中越挫越勇。 為了練習左手寫字,丁曉兵一個月用壞了九支鋼筆;為了練好射擊,他用左臂扛著十幾斤重的槍支獨自練習;為了打好背包,他用牙齒咬著繩子與左手配合,嘴角被繩子勒的血流不止也不停下。
一次,一位戰(zhàn)友看到丁曉兵一個人在房間里練習打背包,因為嘴角被抽繩磨破,弄得滿臉是血,就主動對他說:“你別練了,以后這些事我?guī)湍阕觥!?/span> 可是丁曉兵卻說:“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得自己來,你幫不了我一輩子。” 在丁曉兵的努力下,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就可以用左手寫字、洗衣服、打背包、射機槍了,他用一只手,完成了和別人用兩只手才能做到的事情。
用左手打背包的丁曉兵 這種堅韌頑強的精神也讓所在連隊的戰(zhàn)友們深受感動和鼓舞,大家紛紛在心中給他豎起了大拇指。 看到身殘志堅的丁曉兵能做出如此成績,其他人在訓練和學習中也更加努力了。 1996年,部隊進行整改,丁曉兵所在的隊伍被改編成了武警機動部隊,從解放軍轉為武警的丁曉兵再次轉戰(zhàn)新的戰(zhàn)場。 進入武警部隊后,幾次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抗洪搶險行動,丁曉兵全部積極參加。 在抗洪搶險行動中,只有一只胳膊的丁曉兵不能挖土,就擔起了扛包運土的任務;一只胳膊的力量不能打樁,他就潛到水里負責加固和壘圍堰。 每一次行動中,丁曉兵總是身先士卒,沖在隊伍的最前面。 在一次抗洪救險任務中,由于長時間泡在水里,丁曉兵斷臂處的傷口發(fā)生嚴重潰爛,皮肉里露出了當年手雷爆炸后沒有及時取出的一枚小彈片,看起來十分猙獰。 但丁曉兵忍著痛苦,自己用刀子把彈片挑了出來,衛(wèi)生員簡單包扎后,他便又一次投入了救援行動。 回到部隊的丁曉兵不僅在行動上努力爭先,在思想理論上,他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丁曉兵深知,自己雖然在身體上有缺陷,但依然可以發(fā)揮頭腦的作用,因此他在日常訓練之余,也加強了理論學習。 在他擔任連隊指導員時,有一位戰(zhàn)士因患抑郁癥自殺身亡。這件事給丁曉兵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他開始意識到戰(zhàn)士心理問題的重要性。 在丁曉兵看來,他對每一個來到軍營的孩子都負有責任,希望將他們培養(yǎng)成合格的軍人。 他將這名戰(zhàn)士的極端行為歸咎于自己工作的疏漏,久久不能釋懷。 這次事故的教訓,也為丁曉兵后面的工作提供了動力和方向,他開始加強心理方面的學習,希望找出一個可以幫助戰(zhàn)士們疏導心理問題的方法。 后來,他自創(chuàng)了心理自我疏導十二法,全隊戰(zhàn)士人手一本。這十二法的推廣實施,使部隊戰(zhàn)士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也受到了部隊心理專家的充分肯定。 此外,他還深入一線調研,創(chuàng)作了《海關監(jiān)管執(zhí)勤之歌》,制定了《深入持久地打好拒腐防變主動仗的意見》,總結了“四個封住、四個豐富”經(jīng)驗等,為部隊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從18歲參軍入伍,二十多年里,丁曉兵上過前線,下過基層,如今已成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廣西總隊的政委,是公認享有“左手禮特權”的軍人。 多年以來,他把對國家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和對部隊的熱愛傾注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 2006年,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國務院、中央軍委也授予他“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誠衛(wèi)士”的榮譽稱號,所獲獎牌多達284面。 可以說,這個用左手敬禮的戰(zhàn)士是我們永遠的英雄,他以殘缺之軀為黨和人民立下了不平凡的功業(yè)。 |
|
|
來自: 冬不拉拉 > 《自衛(wèi)反擊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