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動力轟炸機 除了核武器很厲害在之外,其實還有洲際彈道導彈,核航母以及核潛艇等等,但是為什么沒有核動力轟炸機呢?觀察人士指出,早在冷戰(zhàn)時期就研制過核轟炸機,但是因為當時技術有限并沒有完成,所以美俄兩國只能不斷地去提升遠程核打擊能力,雖然已經有了圖-59以及D-36這種先進的轟炸機,但是還是很難去提升和打擊效率,所以他們就把這個念頭放在了核動力身上。 核動力能讓裝備航程、機動性有明顯提升,美國常規(guī)動力航母想要保持30節(jié)的速度航行,那么就首先要對鍋爐進行冷態(tài)啟動,這個時間最起碼要一個小時以上,可是如果換成核動力的話,那么加速到30節(jié)只需要180秒,所以也就意味著這個時間會大大縮短,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高速抵達目的地,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 
 移動的核導彈 如果把核動力反應堆安置在轟炸機上,那么必然也會提升空戰(zhàn)實力,所以蘇聯(lián)時期很快就啟動了核動力轟炸機研究項目,并取名為圖-119配備vvr-C核反應堆以及4臺nk-14a型核發(fā)動機,它的復雜程度是遠遠超過NB-36H的,所以它也是全球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核動力轟炸機,起飛就意味著開戰(zhàn),他加滿油能繞地球跑80圈。 當時為了能夠確保這個項目實現(xiàn),伊戈爾庫爾恰托夫都親自上陣指導項目了,因為畢竟核反應堆是比較復雜的,一旦起飛就如同一枚核彈在運行,也就是說一旦起飛就意味著在向全世界宣戰(zhàn),這也是很多國家不敢輕易將其擊落的原因,但是后來考慮到會有核輻射等問題,最終還是取消了這個計劃,雖然被取消但圖-119也是仍然是全球上唯一一架核動力轟炸機,對于這個項目取消還是有很多猜測的,因為實際測試下來反應堆過熱的散熱問題,可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這種飛機本身就是核彈,也可以理解成是移動的核彈機器,想想就知道很危險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