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半夏 對于博物愛好者來說,五月二十二日很特殊,這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恰逢周日,正好有暇。約上三位好友,一起去四明山東部的龍觀鄉(xiāng),刷了一條400-500米海拔的新溝谷,去感受寧波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浙江山梅花 一天下來,收獲頗豐,個人物種記錄單上,增加了幾個新種,有幾個甚至還是模式標本產自于寧波的物種,頗值一記。 最大的驚喜,是遇見了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的木半夏。該植物因春實夏熟而得名。去年3月27日,在丹山赤水第一次遇見它的花開,這次意外邂逅其圓潤鮮艷的果實,非常開心。 
 去年3月27日拍的花 
 木半夏 我們先拍照,然后品嘗了它酸甜可口的味道,感覺比科長胡頹子好吃一些。過眼又過口,算是真正認識木半夏了。 在林海倫老師的遠程指點下,在一處崖壁之上,找到兩種苦苣苔。一是苦苣苔科苦苣苔屬科屬長苦苣苔,另一是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的屬長半蒴苣苔。雖然未開花,但畢竟增加了兩個人新種。而且知道了在什么地方,看花就有希望了。 
 苦苣苔 
 半蒴苣苔 在溪邊看到一種植物,有著烏桕似的花序,卻沒有烏桕那青鳊魚似的著名葉子,不知何物? 回來查《寧波植物圖鑒》,在第三卷看到了它的身影,原來是大戟科烏桕屬的白木烏桕。書上說它的秋葉很漂亮,希望屆時有機會來看看。 
 
 白木烏桕 清雅潔白的浙江山梅花,靠近細嗅,有一股如蘭似麝的清香。認識它已經三四年了,不過昨晚翻看《寧波植物研究》查閱資料的時候,也增加了新知識,原來這是一種模式標本出自寧波奉化的植物。 
 
 
 浙江山梅花 同樣開著白花,且這個季節(jié)路邊最多見的,是繡球花科繡球屬中國繡球,這種植物模式標本出自舟山,1845 年由“茶葉大盜”羅伯特.福瓊采集,也算是一種模式標本產自寧波的植物,畢竟清朝時候,舟山是寧波的。 
 中國繡球 還加新了一種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屬的長梗過路黃,葉子對生,無柄,花梗纖細悠長,花朵精致秀氣,雖然長在崖壁的灌木叢里,但美麗的花朵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的眼光。中國植物志記載,其模式標本采自浙江寧波附近。 
 
 
 長梗過路黃 還有一種模式標本出自寧波的植物,是菊科蒲兒根屬植物蒲兒根,幾乎寧波每條古道或溝谷邊上都是黃燦燦一大片。看到它們都懶得舉起相機了,因為實在太多且常見了。不過花友們喜歡采集回去插瓶,還是非常耐看的。 
 花精林的插花 蒲兒根之外,一路上看到虎耳草也很多,在溝谷邊、崖壁邊時常開成白花花的一大片。這是《邊城》里翠翠夢里采過的野花,也是沈從文先生最愛的一種花,毛茸茸的小小巴掌葉,兔子耳朵一般的小白花,觀葉觀花都極好。 
 
 虎耳草 據最新出版的《寧波植物圖鑒》記載,寧波共有三種商陸,最常見的是美洲商陸,入侵物種,已經泛濫。第二種是商陸,花序朝上,不常見。更少見的是浙江商陸,花序較粗,也是朝上的。 浙江商陸和商陸的明顯區(qū)別,主要靠數雄蕊個數,商陸8-10個,而浙江商陸有12-17個。前幾天剛剛看到林海倫老師拍到,今天居然也看見了。 
 
 浙江商陸 蕁麻科冷水花屬的粗齒冷水花,葉緣的牙齒確實夠粗的,而且它的小尾巴尖還拐了一個彎,樣子很可愛。 
 粗齒冷水花 節(jié)氣剛過小滿,木通上的果子也小得盈滿了。我們標記了一下位子,希望秋天能和小鳥一起品嘗到它們的味道。 
 木通 特殊日子刷山,簡直如有神助,一天居然遇見四種模式標本產于寧波的植物。這條溝谷真可謂模式標本之路了。 ---the end-------- 
 作者簡介:小山,寧波生態(tài)文化協(xié)會理事、專家委員會主任,甬派、甬上等媒體平臺專欄作者。業(yè)余時間致力于發(fā)現(xiàn)身邊觸手可及的草木之美,挖掘尋常草木的文化內涵。參編《認識中國植物》,著有《甬城草木記》、《草木清歡》等作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