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貿(mào)圣佳2022年春季拍賣會 藝術(shù)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中貿(mào)圣佳 怡園諸賢,金石奇緣,海派風(fēng)流 未發(fā)跡前的吳昌碩,四處游學(xué),為生計(jì)奔波,而在與友朋的往來中,缶翁“金石之好”愈深,自此“與古為徒”,燦爛藝史。其中,“古磚”收藏,為其一大類。《缶廬別存》卷三中,即收錄了吳昌碩自作磚硯銘十三條。
1921年,杭州西泠印社建缶龕,圖為吳昌碩在缶龕旁留影。
吳昌碩(1844-1927) “以磚顏虛室,人詩兩勁瘦”,吳昌碩的古磚收藏,受清末大藏書家陸心源影響極深。陸心源自號“五百漢晉磚齋主人”,尤嗜古磚,又著《千甓亭磚錄》,以記其近千古磚珍藏。而自光緒初年(1875)始,吳昌碩曾寓居陸家,“假館授餐”,為陸氏整理、集拓古物,時(shí)間長達(dá)兩年之久。 “金石文字之可貴,以其可以考古事、證異文、故學(xué)者多嗜之,而于古甓亦然?!痹诮?jīng)年繁復(fù)的“手拓古磚”中,吳昌碩遂有“磚癖”,且一發(fā)不可止也。《吳昌碩全集·篆刻卷二》,其曾刻“磚癖”一印。其《缶廬印存二集》,載所刻“道在瓦甓”邊款中,亦言:“舊藏漢、晉磚甚多,性所好也。爰取《莊子》語摹印,丙子(1876)二月,倉碩記?!?/span>
吳昌碩刻“磚癖”,《吳昌碩全集·篆刻卷二》
吳昌碩刻“道在瓦甓”,《缶廬印存二集》 吳昌碩的“古磚收藏”,亦受摯友沈石友影響頗深。沈石友,名汝瑾,字公周,號石友,以號行,別號鈍居士、聽松亭長、百石老人等,常熟人。其能丹青外,間治古文,故亦擅作詩。吳昌碩稱沈詩謂“樂府鮑明遠(yuǎn),詩成劉長卿?!?/span> 吳沈二人交誼至深,可謂莫逆。其《缶廬詩存》,沈石友為之???,沈石友的《鳴堅(jiān)石齋詩鈔》,吳昌碩為之作序,并為題簽。序中,吳昌碩稱“吾與石友論交,為歲壬午,今三十余年,……但歲必有詩贈答……好硯石,乃以哦詩抱石,……當(dāng)不以吾言為不負(fù)石友于地下也。” 其子吳子茹亦從之為師。而沈石友亦好藏硯,其《沈氏硯林》中,由吳昌碩親書硯銘者,其數(shù)亦甚多。另有隱秘者,則是吳昌碩因應(yīng)和之作甚多,不少題畫詩為請沈石友著筆代為。
吳昌碩繪沈石友《品研圖》 沈石友曾贈吳昌碩“赤烏七年”古磚,為缶翁所珍視。吳昌碩將之斫而為硯,刻硯銘,并作《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詩,以歌詠之。此次,中貿(mào)圣佳2022年春拍,即征得此千年古磚,即“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吳昌碩、翦淞閣舊藏,可謂金石不朽,殊為可珍。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 硯:H:7cm L:15 cm W:9 cm 硯來源:吳昌碩舊藏;翦淞閣舊藏 硯著錄:《缶廬集·卷一》 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 “赤烏磚”為三國時(shí)期吳國孫權(quán)年號古磚,遺世鮮少?!俺酁跗吣辍睘楣?44年。俞樾有詩曾云“吳宮花草付荒煙,幸此佳城筑尚堅(jiān)。千古漫矜銅雀瓦,一抔猶剩赤烏磚。”而此“赤烏磚”為吳昌碩極是珍視之物,其時(shí)價(jià)亦是頗昂。 陸心源即曾慨言因同好者爭購競收,“古磚”奇貴。吳昌碩《缶廬別存》自序中,也說“予嗜古磚,絀于資,不可多得,得則琢為硯,且鐫銘焉?!贝私钥梢姽糯u之不易得也。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 筆者考安吉吳昌碩紀(jì)念館藏“潘鐘瑞、楊峴等題吳昌碩'赤烏’磚殘硯拓本”,即拓自此中貿(mào)圣佳“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拍品。潘鐘瑞為潘祖蔭族兄,為吳昌碩早期老師。其《香禪日記》光緒十一年(1885)三月初十日,載,其曾通過吳昌碩購得“赤烏”、“雙虎”、“雙鳳”、“建興”等古磚。
潘鐘瑞、楊峴等題吳昌碩“赤烏”磚殘硯拓本 安吉吳昌碩紀(jì)念館藏 而清刻本《潛園友朋書問》又載,楊峴致陸心源的書札中,也提及其與吳昌碩志趣相投,共研古磚。札言:“近與昌石(吳昌碩)同弄古磚消遣歲月,惜兩人皆無錢,又吳中非產(chǎn)磚之區(qū),不可多得。不得已,以兩漢、三國為斷,三國而下一概不收。(昌石并無漢磚,只收吳磚)”。 由此可見,囊中羞澀的吳昌碩,得沈石友相贈古磚,賦詩作答,歡悅之情,躍然也。另有首都博物館藏“仿六朝磚硯”,硯匣面刻吳昌碩作達(dá)摩像,題贊有言“甲寅花朝為鈍居士寫佛硯,并為之贊,安吉吳俊卿”。此亦可見吳昌碩與沈石友的“磚硯”交誼。 此外,據(jù)朱關(guān)田《吳昌碩年譜長編》中考訂,《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詩為吳昌碩得“赤烏七年”古磚后,作于光緒十三年(1887)早春?!兜涝谕哧叮簠遣T的古磚收藏與藝術(shù)實(shí)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封面,亦出版有此古磚銘拓。
《道在瓦甓:吳昌碩的古磚收藏與藝術(shù)實(shí)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封面 《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詩中,吳昌碩云:“得無累爾重蔣陵,筆畫殘經(jīng)匠手斫。缶廬藏甓舊有此,金大論交重一諾?!笨梢娚蚴淹?,金石收藏家金杰亦送其“赤烏磚”。而后缶翁斫成硯臺,以充文房之用。 《缶廬集》卷二中,吳昌碩亦有詩云“永寧拓雙行,廿字類史籀。赤烏認(rèn)八分,波磔謝古茂”,上海圖書館藏有《吳昌碩磚銘題跋八軸》、《吳昌碩磚硯題跋四軸》等,同樣可見吳昌碩的磚硯癖好。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 晚清時(shí)期,諸金石家“與古為友”,凡周秦古璽、石鼓、銅盤、淚夫泥封、瓦甓、鏡缶、碑碣與古金石之有文字資料考證者,莫不精研其詣趣,融合其神理。而古磚之高古、蒼茫、雄渾,最是契合金石趣味。其古意盎然,亦可發(fā)思古之幽情。 吳昌碩耽好金石,其古磚嗜好,亦見其道在瓦甓。如其詩所云“缶廬長物唯磚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jì)拙,商量改作水仙盆。”筆者私以為,吳昌碩的篆刻,當(dāng)也有“以磚入印”的嘗試,以求其斑駁殘缺的古意。其書畫亦有古磚中汲取審美視角,而一系列的藝術(shù)實(shí)踐,也在不斷豐富與完善吳昌碩的藝術(shù)視角。 此次,中貿(mào)圣佳2022春拍中,亦征得吳昌碩、金心蘭“墨梅·行書 手卷”,卷中也有此“赤烏七年”古磚的銘拓,并錄有缶翁行書《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詩。時(shí)隔百年后,二者將一起亮相拍場,類此“金石奇緣”,誠是藝林雅事,風(fēng)流盡呈矣。
金心蘭(1841-1909)畫、吳昌碩(1844-1927)書 金瞎牛墨梅吳缶廬贈水野疏梅詩并赤烏磚研拓本合裝卷 手卷 水墨紙本 畫心:25×116cm 本幅1:26×130cm 本幅2:21.5×132cm 說明:吳昌碩行書詩上款人為水野元直。 此卷為金心蘭《墨梅》、吳昌碩《為吳榖祥書赤烏磚詩》、吳昌碩《為水野疏梅作行書詩》三件之合裝卷。 此卷為金心蘭《墨梅》、吳昌碩《為吳榖祥書赤烏磚詩》并赤烏磚研拓本、吳昌碩《為水野疏梅作行書詩》三件之合裝卷。簽條題寫“金瞎牛墨梅吳缶廬贈水野疏梅詩并赤烏磚研拓本合裝卷。老行記,時(shí)戊辰(1928年)冬?!备接袉⒐﹂L跋。
吳昌碩 《為吳榖祥書赤烏磚詩》
局部 《為吳榖祥書赤烏磚詩》即《謝沈公周瑾贈赤烏殘磚》。其詩文著錄于吳東邁編《吳昌碩談藝錄》,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P129-130,見《缶廬集》卷一。
吳東邁編《吳昌碩談藝錄》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3年,P129-130 另有《吳昌碩詩集》2012年,P63,見《缶廬詩》卷三。亦或《道在瓦甓:吳昌碩的古磚收藏與藝術(shù)實(shí)踐》,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7年,P146-147,也有此詩文著錄。
《吳昌碩詩集》P63 款識:“謝公周贈赤烏磚詩。秋農(nóng)老兄屬重錄一過。庚寅花朝先三日,倉碩吳俊。”其中,“秋農(nóng)”為吳穀祥,“公周”即沈石友。 吳穀祥,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筆蒼勁,設(shè)色清麗。俞曲園評其畫為“神品”,其曾于北京鬻畫,名噪南北,深得翁同龢、王懿榮贊賞。吳昌碩《春水札》(過云樓藏)中,也曾言:“日昨感擾,至今飽。往奉繳冊頁二本(僧彌、南田),紈扇一柄(秋農(nóng)),春水詞,石鼎扇,共五件,乞檢入。”可見其曾借摹顧麟士家收藏的吳穀祥畫作。 吳昌碩題其《東山絲竹圖》亦言:“秋農(nóng)吾宗,畫于山水有癖嗜,一山一石,靡不究其真相。自謂能得文(徵明)之潔,取仇(英)之神,然摹文者甚多,學(xué)仇者罕見。余見其小冊神韻飛動絕類此……”知對其之推崇。
怡園主人像,吳穀祥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外,吳穀祥與吳昌碩、金心蘭、顧文彬、胡三橋、倪墨耕、顧沄等并稱“怡園七子”,彼此間相互砥礪,精進(jìn)技藝。其繪事超絕外,又為人甚是友善,故吳昌碩常與其探討筆墨,切磋六法等,多有助益?!秴遣T篆刻選集》亦有載,吳昌碩曾為刻“谷羊書畫”印,邊題:“辛巳十月四日,為秋農(nóng)老友破斧鐙下,吳俊。”此皆可見二人深厚交契。
吳昌碩銘赤烏七年磚硯,硯拓 所謂“怡園七子”,即晚清時(shí)期甚有影響的“怡園畫社”的中堅(jiān)文士。吳大澂被推為“怡園畫社”首任社長。延至宣統(tǒng)元年(1909),隨著吳大澂、顧沄、吳穀祥、金心蘭等人相繼離世,而吳昌碩、陸恢等人又移至海上發(fā)展,聲名愈彰,“怡園雅集”才逐漸停止。
怡園七子 怡園園主顧文彬,亦是“過云樓”主人,時(shí)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說。此園修建在明代閣老吳寬的“復(fù)園”舊址,為光緒年間耗銀二十萬兩所筑。園成之后,勝景遍處,亭榭隱約,棠云梨雨。 顧文彬又以“怡園”與“過云樓”,互為依托,經(jīng)常組織“詩會、畫會、琴會、曲會”等,一時(shí)間文人云集,聲名極盛。顧沄曾為怡園十六景寫實(shí)留圖,吳大澂年譜中有記載:“先生奉諱家居,重理績事,與老友顧沄及費(fèi)念慈、王同愈、翁綬琪、陸恢、顧麟士、金心蘭、倪寶田諸畫家集書畫社于怡園?!?/span>
怡園舊景 此手卷中,亦有列名“怡園七子”的金心蘭所作《墨梅》。 金心蘭繪法精湛,其山水私淑“小四王”之一王宸,并擅長花卉,畫梅尤其特長,清似汪士慎。蘇州博物館、蕭山博物館等藏有其畫作。其中,蘇州博物館為原太平天國忠王府舊址,其遺存戲臺正面墻壁,即是金心蘭所作的梅花仕女圖,雕刻在黃楊木圓洞門屏障之上。 卷中,金心蘭繪墨梅,清冷雅淡,疏影橫斜,香痕點(diǎn)點(diǎn),疏密有致,濃淡分明,線條亦有古籀筆意。其與吳昌碩都擅于畫梅,聲望雖不及缶翁卓著,然以梅為友,聲氣相通,亦稱譽(yù)畫壇。 款識:“平生心事許誰知,不是梅花不賦詩。莫向西湖踏殘雪,東風(fēng)多在向南枝。辛丑四月,心蘭。”知作于1901年,為“庚子之變”次年。題詩則語出元人貢性之《題梅》,略有不同,詩意表達(dá)隱逸,向往梅花之孤高品格。
金心蘭繪《墨梅》
局部 考《吳昌碩年表》,吳昌碩與金心蘭訂交于光緒六年(1880),并為之刻“冷香館主”印,邊款“庚辰五月蒼石持贈”?!扼緩]集》卷一中,吳昌碩曾有詩云:“結(jié)交又得金瞎牛,良醫(yī)肯居古人后?新詩吟罷吳山秋。移家別君過舊歲,訪友乘興無扁舟。遙想梅花寫尺幅,明月寒水溪云流?!?/span> 二人私交甚深,吳昌碩列金心蘭為十二詩友和《石交錄》中四十三契友之一。冒廣生有詩《水龍吟·六月四日顧鶴逸、金心蘭、吳昌碩、曹君直招同云間和尚餞余于虎邱》,也可知金心蘭、吳昌碩之間,往來諸多。 故宮博物院亦藏有金心蘭舊藏,吳大澂、顧麟士等合作書畫,吳昌碩引首題跋,述及“怡園畫社”往事,令人神往。
局部
場景圖 “怡園雅集”的諸文士,或原為蘇州人,或客居此地,可稱“吳門畫派”余緒。吳大澂曾作《畫中七友歌》盛贊“怡園畫社”藝友之風(fēng)雅。而吳昌碩、金心蘭、吳穀祥、倪墨耕、顧沄、顧麟士、陸恢等,亦同列名于“海上六十名家”,其中,吳昌碩更是被奉為“海派領(lǐng)袖”。
怡園“梅花廳事” 而手卷中《為水野疏梅作行書詩》則是1920年,吳昌碩寫贈日本弟子水野元直。
吳昌碩 《為水野疏梅作行書詩》
局部
左起:吳藏龕,吳昌碩,水野疏梅,王一亭(吳昌碩紀(jì)念館館藏) 水野元直,字小栗,號疏梅,日本福岡人。辛亥革命后,水野元直到上海拜師于晚清著名金石文字學(xué)家楊守敬門下,學(xué)成之后,楊守敬贈其《學(xué)書邇言》,此書在日本廣為流傳。在上海期間,水野元直經(jīng)王一亭引薦,跟隨吳昌碩學(xué)畫數(shù)月,水野喜好詩文,曾作《疏梅詩存》,吳昌碩曾為其題耑。 吳昌碩與水野元直意氣相投,時(shí)有唱酬和韻。二人初結(jié)識時(shí),水野贈缶翁日本長柄葫蘆。吳昌碩興而作詩《依樣》,詩云“長柄葫蘆眾共珍,我將乞種種蕪園?!辈⒎Q其“長髯過腹,苦心為詩”,可見水野詩文造詣不淺。
吳昌碩,水野疏梅 《缶廬詩卷第七》中,吳昌碩亦有詩《疏梅游倦東歸索詩,時(shí)丙辰十月二日》,詩云“扶桑渾似古蓬萊,曾聽王郎(謂一亭)說異才??洗薰珨y筆去,疏梅一樹并移來?!币部梢妳遣T與水野元直的深厚交誼。 而此《為水野疏梅作行書詩》,著錄于陶紫正,洪亮主編;《吳昌碩》,西泠印社,1993年,P203-204。詩文內(nèi)容略有不同。
陶紫正,洪亮主編;《吳昌碩》,西泠印社,1993年,P203-204 朱關(guān)田校輯《 吳昌碩題畫詩》,西泠印社,2016年,P468-469。詩文內(nèi)容略有不同。
朱關(guān)田校輯《吳昌碩題畫詩》,西泠印社,2016年,P468-469 吳昌碩另有詩,如《水野疏梅見訪即贈二首》《又題二首》《疏影將東歸來言別和之三首》等,皆可見二人師徒情緣外,亦是詩友。 吳昌碩被譽(yù)為“文人畫最后的集大成者”,其詩書畫印無一不精。而是行書詩,鋪敘水野元直其人其事,引為知音。書法則字形縱向拉長、字勢重心欹側(cè),如行云流水,或一筆書數(shù)字,或單字中,折筆尖銳,弧線有力,有疾徐錯落的觀感,金石味俱足。《為吳榖祥書赤烏磚詩》書法亦精妙。
啟功,跋言 卷末附有啟功題跋。啟功書法倍受世人珍愛,價(jià)值亦高。如其所言“按瞎牛先生名,字心蘭。喜畫梅。此卷作于辛丑,蓋庚子事變之翌年也。缶翁硯銘作于壬午,翁年卅九。贈秋農(nóng)一段作于庚寅,翁年四十七。贈疏香詩一段,則七十七歲老筆也?!?/span> 可見此卷心翁墨梅之后,又集缶翁二長歌一硯拓,其中,墨梅清朗,行書蒼勁,可謂書畫俱老,而磚硯高古,硯銘篆刻老辣,俱屬絕精之品,無怪乎啟功贊言“此等備文獻(xiàn)藝事于一卷者,最稱雅玩”。此外,啟功所言“當(dāng)日怡園招諸名家為六法之會,吳秋農(nóng)先生實(shí)為祭酒?!眲t可見彼時(shí)吳穀祥之位尊,倍受同人推崇。 ▼結(jié)語▼ 此次,中貿(mào)圣佳2022春拍,《吳昌碩 金心蘭 墨梅·行書 手卷》與吳昌碩自銘“赤烏磚硯”,一起現(xiàn)身拍場,金石情緣,百年重逢,今日歸來如昨夢,藝林幸事也。 卷中所呈現(xiàn)金心蘭、吳穀祥、吳昌碩等“怡園”諸賢的交誼,令人遙思慨懷,吳昌碩正是在與眾人的交游往來中,才逐步成長為藝林巨擘。寫贈水野元直的行書詩,亦為其另一段跨國友誼的見證。 而“赤烏磚銘”、“謝公周贈赤烏磚詩”、“吳昌碩自銘赤烏磚硯”等,則是吳昌碩與沈石友“莫逆之情”的再現(xiàn)。尤是相隔百年后,磚銘與原磚古物,再度重逢,齊聚一室,此間“金石不朽”,奇也,雅人深致也。啟功長文題跋,亦為之增色不少。 中貿(mào)圣佳2022春拍中,佳制諸多,因篇幅所限,實(shí)無法一一俱足,方家屆時(shí)可蒞往預(yù)展現(xiàn)場,一窺究竟為宜。
梅松:吳昌碩的古磚收藏 梅松:道在瓦甓 吳昌碩的古磚收藏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 ▲ 同古堂堅(jiān)持原創(chuà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