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帝劉啟繼位后,謹(jǐn)記文帝遺訓(xùn),任命條侯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同時還任命他當(dāng)太子時的得力手下晁錯為御史大夫。 這位晁錯當(dāng)太子舍人的時候便以聰明干練著稱,當(dāng)時被人稱為太子府的“智囊”。他做事風(fēng)格潑辣,積極進(jìn)取。劉啟曾把他推薦給文帝,但是他的作風(fēng)與“無為而治”的漢文帝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文帝雖然欣賞他的才干卻并沒有重用他。而景帝劉啟繼位后,一心想改革朝政,任用賢能,晁錯自然成為最得力的人選。 ![]() 但是晁錯的行事作風(fēng)遭到了大多數(shù)大臣的非議。自丞相申屠嘉以下,大家都很討厭他。申屠嘉甚至還找了晁錯的一點小過錯要殺掉他,但是晁錯得到了景帝的祖護。為此,申屠嘉丞相竟氣得嘔血而亡了。 晁錯的主要政治主張便是削藩,即為了加強漢帝國的中央集權(quán),減少諸侯王的領(lǐng)地,削弱他們的勢力。 當(dāng)時許多大國都已經(jīng)被文帝拆分得七零八落了,除了東南的吳、楚兩國還稱得上是大國外,當(dāng)時另一個大國的諸侯王便是景帝劉啟的親弟弟,竇太后的愛子梁王劉武。 梁國的領(lǐng)地有40多座城,土地肥沃,人民富足。劉武最初只被文帝封為淮陽王,當(dāng)時的名士賈誼與文帝分析天下形勢時認(rèn)為,如今天下大國林立,諸侯王強悍,漢法難以在各國有效實施。準(zhǔn)陽國與這些大國相比,僅如人臉上的一顆痣而已,一旦諸侯叛亂,淮陽國很快就會覆滅。作為太子的親兄弟,賈誼認(rèn)為該封劉武為梁王。以梁國的強大和它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一旦天下有變,梁國足以捍衛(wèi)京師,獨當(dāng)一面。文帝采納了賈誼的建議,于是便改封劉武為梁王。而賈誼的這個建議事后也足以證明他的遠(yuǎn)見,可惜這位雄才年僅33歲便早逝了。 而梁王劉武的確人如其名,他是西漢時有名的軍事家。由于劉武得寵于竇太后,他每年得到的賞賜不計其數(shù)。梁國府庫中的奇珍異寶數(shù)不勝數(shù),就連皇帝的庫房都無法與之相比。梁王劉武還大力營建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他大建宮室,極盡奢華,睢陽的壯麗程度絕不亞于長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梁王劉武進(jìn)京朝賀。景帝命使者持節(jié)出迎,并用自己的馬車和儀仗出關(guān)載梁王進(jìn)城。梁王得到的寵幸盛極一時,絕非其他諸侯王可比,梁王每次進(jìn)京朝見,都會在京師逗留半年以上,這是其他諸候王難以想象的。當(dāng)時景帝尚未立太子,晚間在宮中擺家,竇太后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為自己敬酒祝壽,高興極了,不由得多喝了幾杯。見母親如此有興致,景帝劉啟為了討母親歡心,隨口對梁王劉武說:“老弟大才,將來我千秋之后,一定要將皇位傳給你?!甭犃烁绺邕@話,梁王明知這不是他的肺腑之言,但是也不禁心中暗喜,連忙跪下道:“微臣不敢。 景帝的這番承諾,也令竇太后大喜。劉武是她最疼愛的兒子,如果將來皇位能夠兄終弟繼,對老太太來說,再好不過了。當(dāng)時竇太后的侄子詹事竇嬰正在席間服侍,聽到景帝這番話后,借著向席上送酒的機會,插話道:“大漢的天下是高祖的天下,高祖曾約定,皇位父子相傳,陛下怎么能傳給梁王呢?” 這個掃興的竇嬰,一盆冷水,把席間的一團和氣都澆涼了。聽到他的話,席上的三個人都不再說話了。自這件事以后,竇太后開始憎恨竇嬰,她不僅讓景帝罷了他的官,還沒收了他的皇宮出入證,不許他進(jìn)宮請安。 而梁王劉武自從得到了景帝劉啟的這個言不由衷的承諾后,也漸漸地驕橫起來。 景帝劉啟的這個承諾看似無心,其實還是很有深意的,他要用這句話籠絡(luò)他的親兄弟為他賣命,因為他正在籌劃一件大事—削藩。 之前,御史大夫晁錯不止一次對景帝說:“如今天下雄藩,無過吳、楚。最初,楚王是高祖的弟弟,封40多座城,而吳王則是高祖的侄子,封50多座城。他們都不是高祖的嫡系子孫,卻擁有將近天下一半的土地。況且,陛下您當(dāng)太子時,還親手殺了吳王的太子劉賢,這個仇吳王早晚會報的。如果削藩,吳王肯定反,但是不削藩,吳王早晚也會反。與其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反,還不如逼他反,這樣主動權(quán)就在我們手里了?!?/p> 景帝劉啟非常認(rèn)可晁錯的話,經(jīng)過再三考慮,他決定開始實施削藩計劃。但是戰(zhàn)爭畢竟風(fēng)險太大,如果能夠和平地達(dá)到削藩的目的,那是再好不過了。所以第一個倒霉蛋便是漢高祖的異母弟楚元王劉交的孫子楚王劉戊。 削藩也不能上來就蠻干,怎么著也都得有點理由才行。于是景帝和晁錯君臣表演雙簧,晁錯上書彈劾楚王劉戊,說他在薄太后的葬禮期間有失恭敬,按漢律當(dāng)誅。而景帝“格外開恩”赦免楚王劉戊的死罪,削東???今山江蘇一帶)以示懲罰。為了掩飾削藩的矛頭,同一批被削地的還有趙王劉遂和膠西王劉卬。 削諸侯王的封地歷來都是大事,兔死狐悲,其他沒有被削的諸侯王知道后也都心中不安。聰明的吳王劉濞更是看出這件事是沖著他來的,他覺得,下一步被削地的一定就是自己。 吳王與景帝早有私怨,盡管劉濞不想起兵造反,但是如果他不反,景帝劉啟心里就不踏實,事情到這份兒上了,不得已,年邁的吳王劉濞決定起兵。為了制造聲勢,劉濞派人去拉攏那些他認(rèn)為對朝廷不滿的諸侯王們一起起事。首先吳王派使者去鄰國楚國,約楚王劉戊一起謀反。剛被削地的劉戊正在憤憤不平呢,剛好大伯劉濞派人來約他造反,因此吳、楚兩國一拍即合。 吳王又去約淮南厲王劉長的3個兒子,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勃和廬江王劉賜一起起兵。使者先到淮南國,此時淮南王劉安已經(jīng)30多歲了,每當(dāng)想起當(dāng)年父親劉長未得善終,劉安便十分心痛。他雖然對朝廷一直懷有怨恨,但沒有想過造反的事。這次吳王劉濞帶頭造反,讓劉安看到了雪父仇的機會,于是答應(yīng)劉濞起兵響應(yīng)??墒钱?dāng)劉安將起兵的命令傳達(dá)下去的時候,事情卻發(fā)生了變化。當(dāng)時淮南相向劉安自薦,愿意領(lǐng)兵,于是劉安便將調(diào)兵的虎符交與淮南相??傻玫杰姍?quán)后的淮南相派兵將淮南王劉安軟禁了起來,還派兵守城,準(zhǔn)備抵抗吳楚軍隊。 從淮南國出來,吳使又去了衡山國和廬江國,但是他的造反請求都被回絕了。使者只得回報吳王劉濞道:“人各有志,咱們也不能強求,但這事,非友即敵,淮南三國只能戰(zhàn)場上見了。 劉濞又想到了文帝時兵敗伏誅的濟北王劉興居,他還有好幾個兄弟健在,而且他們兄弟之中的膠西王劉印,剛被朝廷削了6個縣,而且劉印為人好武,勇力過人。如果能說服他加入,那他的兄弟們也一定都會追隨。 為了避免像淮南三國那樣被回絕,吳王劉濞選了一個能說會道的得力手下應(yīng)高去游說膠西王劉印。 應(yīng)高來到膠西國面見劉卬,對他說:“大王,如今朝廷任用奸臣,不斷地侵削諸侯,日甚一日。照這樣下去,恐怕將來諸侯都會亡國啊。我私下里聽說,大王您因為點小過便被朝廷削了6個縣,我覺得這罪名太小,懲罰過重,只怕朝廷的目的并不是削地呀?!?/p> 膠西王劉卬心中一動,他看了看應(yīng)高,試探地說:“是有這么回事,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應(yīng)高繼續(xù)說道:“吳王因身有內(nèi)疾,不能進(jìn)京朝見天子,一直被朝廷猜忌,不能自白,如今削地的懲罰眼看就要落到吳王的頭上了。吳王與大王您同病相憐,他審時度勢之后決定即使拼得一死,也要為天下除患,只是不知大王您意下如何?” 雖然隱約感覺到應(yīng)高會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但是真正聽到的時候,膠西王劉印還是嚇了一大跳。他害怕地說:人怎敢這樣?天子辦事雖然有些急躁,但大不了是個作為臣子怎能造反?” 應(yīng)高道:“大王,這是您的長者之言,但是天子未必會這樣看待您?,F(xiàn)在他已經(jīng)被御史大夫晁錯所迷惑,一心只想侵奪諸侯。吳王曾發(fā)使聯(lián)絡(luò)各國,了解到現(xiàn)在諸侯都有舉兵之意。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呀。吳王愿以誅晁錯為名,追隨大王縱橫天下。以大王的威名,一定會所向披靡,敵人也一定會望風(fēng)歸順,天下誰敢不服?如今只要大王您能許臣一言,吳王便同楚王攻略函谷關(guān),守滎陽、敖倉的軍糧,在那里與漢軍相持,等待大王您的大軍。只要咱們兩軍會合,那天下就是咱們的了。到時平分天下,您看如何?” 本來就好兵的膠西王劉口被應(yīng)高的這番話說得心潮澎湃,不住點頭稱是:“好!請致意吳王,這件事,我答應(yīng)了?!?/p> 得到應(yīng)高的回報,吳王大喜,但是為了穩(wěn)妥起見,吳王劉濞又親自去了趟膠西國,與膠西王劉印面談。這次的面談,更堅定了劉印造反的決心,他向吳王劉濞保證,他那幾個兄弟的事情都包在他的身上了。吳王走后,膠西王劉印便開始約他的幾個兄弟一起起事,很快,齊王劉將間,菌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濟南王劉辟光全部許諾一起謀反。吳王劉濞又遣使去趙國,約剛剛被削掉常山郡的趙王劉遂。趙王不但欣然應(yīng)允,而且還給匈奴單于寫信,讓匈奴到時出兵幫忙。 就這樣,諸侯起事的計劃暗地里順利地進(jìn)行著,只待起事總指揮吳王劉濞一聲令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