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國唯一流傳至今的傳國神器,中國九大鎮(zhèn)國之寶之一陳倉石鼓。公元627年一名放羊的老人在陜西鳳翔府陳倉山上,發(fā)現(xiàn)了十個巨大的石鼓,讓人感到神秘的是,石鼓上面刻著當時誰也看不懂的文字,于是流言四起,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天降的神物,紛紛去焚香跪拜。 陳倉石鼓也因為民間的傳聞變得神之又神。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后,唐玄宗的長子害怕叛軍獲得神物,就將他們掩埋在了荒野之中。半個世紀之后,當陳倉石鼓再次重見天日之時,十面石鼓只剩下了九面,其中乍原石鼓不見了。幸運的是,200多年以后,北宋的一名金石收藏家在關(guān)東的一戶農(nóng)村家里發(fā)現(xiàn)了乍原石鼓,幾百年間,乍原石鼓被當成了磨刀石,上面的文字被磨掉了大半,損毀的非常嚴重,但好在石鼓終于聚齊了,宋徽宗下令在十面石鼓的文字的槽縫之中填補黃金, 為其鑄以金身,但靖康事變之后。金軍將陳倉石鼓給搶走了,金國人不懂陳倉石鼓的價值,將鼓上的黃金刮下之后,就把它扔在了北京的大興縣。南宋時期,陳倉石鼓再次被人發(fā)現(xiàn),在元、明、清三朝,陳倉石鼓均被保存在了孔廟之中,并請人專門看護。解放戰(zhàn)爭時期,陳倉石鼓本來是要被運到臺灣的,但因為它太重了,每一個都一噸左右,就放棄了。我們國家成立之后,考古專家就對上面的文字進行了解讀,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由大篆向小篆過渡的文字,被人稱之為籀文或者石鼓文。 這十枚石鼓身上其實刻的是十首四言古詩,記述了秦始皇統(tǒng)一之前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石刻詩文。大家一定聽說過先秦時期的銘文一字抵千金,而這種存世時間極短的文字更為珍貴,被譽為中華第一古物?,F(xiàn)在它的真品藏于故宮博物院的石鼓館,而石鼓的發(fā)現(xiàn)地寶雞,也建立了中華石鼓園、石鼓館等建筑來作為紀念。 看到這兒,想必您和老田也是同道中人,和我一樣喜歡逛博物館看國寶的朋友推薦您這本國寶檔案。用國寶這把鑰匙打開歷史的大門,滿足好奇心的同時,中華文明更迭的歷史大事也都掌握了,非常值得擁有。 #話題大發(fā)明家##分享歷史那些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