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四川懸崖村,村民進出爬800米懸崖木梯,如今過上好日子

 朱小鹿 2022-05-19 發(fā)布于湖北


武漢大學(xué)生物化學(xué)與分子生物學(xué)專業(yè)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xué)(NUS)博士后,一門心思搞科研,業(yè)余寫稿不荒廢,努力給你驚喜。

——朱小鹿

四川涼山,懸崖之上,有個小村莊。

天剛微亮,村民拉博的家里早已亂成一團。

全村青壯年都拎著棍棒,陣勢洶洶地等在院子里。

就像一群找茬的人來打群架。

有人催拉博:“快!天快亮了,趕緊走吧,再等下去要出事!”

拉博急得滿頭冒汗:“天黑,路不好走,摔下去,命就沒了!”

其他人受不了他的慫樣,罵他:“難道讓你嫂子在家里等死?”

原來,他們不是要連夜去打群架,而是著急去“救命”。

他們住在懸崖之上,上山和下山,需要攀爬落差高達800米的懸崖,相當(dāng)于200層樓房那么高。

最要命的是,下山最安全的路,是一條用木頭和藤條編成的木梯子。

如果不小心一腳踩空,就會摔下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拉博的嫂子難產(chǎn),疼了一夜,人已經(jīng)快不行了。

天還沒亮,熱心的村里人就過來幫忙,準(zhǔn)備合力把人抬到山下醫(yī)院。

(從懸崖上下山的路,只有一條簡陋的木梯)

白天,一個人爬懸崖尚且不安全。

因為踩空,村里已經(jīng)有10個人摔下懸崖,死了。

連夜趕路更不現(xiàn)實,何況還要背著一個即將生產(chǎn)的孕婦。

等到天蒙蒙亮,村民們再也坐不住。

村里20多個青壯年同心協(xié)力,輪流背著孕婦爬懸崖下山。

一個人背著孕婦走在中間,前后各一人保護,像螞蟻抬蟲子那樣,慢慢順著木梯子往下挪。

為了活下去,他們拼盡全力。

可天公不作美,梯子才爬到一半,人就沒了。

一尸兩命。

這是發(fā)生在“阿土列爾村”的真實事件。

那里平均海拔在1400米到1600米之間,相當(dāng)于一座泰山。

而村民進出,必須經(jīng)過垂直高度800米的懸崖,感覺在演武俠電影。

可他們只是凡夫俗子,不會飛檐走壁。

(村里的孩子們爬木梯下山讀書)

村里人哪怕下山買包鹽,都要冒著生命危險,花一天時間,從早上走到晚上,才能往返。

村里小孩下山讀書,也要爬木梯。

天還沒亮就出發(fā),走到晚上才到學(xué)校。

上學(xué)放學(xué)都需要父母全程護送,父母用繩子把孩子拴在腰上,防止踩空。

因為沒有路,村里人生病只有苦熬。

等到病得快死了,才會由親屬背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下山買藥。

這些年,因延誤治療,最后離去的鮮活生命,不敢細數(shù)。

那么,既然不適合人居住,他們?yōu)槭裁匆≡谀抢铮?/span>

為什么不搬下山?為什么不修路?

懸崖村的故事,很復(fù)雜。

古時候有句話,叫作: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

400多年前,正值明末清初。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川被多股勢力看作“必爭之地”,連年戰(zhàn)亂。

再加上干旱、瘟疫、饑荒、虎害等災(zāi)害頻發(fā),多種因素影響下,四川人口大量死亡。

史書記載:“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span>

后來還引發(fā)“湖廣填四川”,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人,大規(guī)模遷徙到四川定居。

(位于大山深處的阿土列爾村,也就是懸崖村)

四川涼山本就位于大山深處,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彝族。

當(dāng)時,一家姓阿土的人到草原上放牛。

看到這里陽光充沛,與世隔絕,適合躲避戰(zhàn)亂,索性舉家遷徙,在此隱居。

一般人上不去懸崖,土地多,氣候適宜,糧食產(chǎn)量高,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是絕佳的保命之地。

后來,這里世代繁衍生息,逐漸形成村落。

這就是如今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的“阿土列爾村”。

彝語含義是“阿土放牛的地方”。

因為村民進出村莊,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也被稱作“懸崖村”。

現(xiàn)在,懸崖村有98戶常住人家。

其中有76戶人家,共計358個人住在山頂。

(紅色標(biāo)記是進出懸崖村的路線)

想要上山,勉強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路是沿著一邊的山體蜿蜒直上。

相當(dāng)于垂直爬上懸崖,一路上全是碎石,稍有不慎就會打滑。

一旦摔下去,小命不保。

第二條路同樣是沿著山體爬懸崖。

不過有用木頭和藤條編成的梯子,相對安全,村民最喜歡走這條路。

第三條路是走河谷。

這條路比較平,可以多帶一些東西,但比爬懸崖要多繞行十幾公里。

對懸崖村的村民來說,十幾公里山路不是問題,不過多走幾小時而已。

可惜的是,這條路常年有湍急的河水,只有每年枯水期才能通行,為期三個月。

(懸崖村用木頭和藤條搭建成的木梯)

三條路,無論選哪一條,出入村莊都要冒著生命危險。

一次,有記者去懸崖村采訪。

木梯還沒爬到一半,記者就被嚇得直哭,抓著藤條,蹲在原地哭了半小時。

無論別人怎么鼓勵,絕不肯再走。

上也不敢上,下也不敢下。

無奈,4個同行保護的年輕小伙只能輪流背著記者,慢慢把人挪下山。

就連央視新聞的記者,也在采訪視頻里抓著藤條崩潰大哭。

爬到半路,往上是懸崖峭壁,往下是萬丈深淵,進退兩難。

可以落腳的地方,只有巴掌那么大。

記者語帶哭腔,驚恐地問:“非要從這里走嗎?”

得到的答案毫不意外:“只能從這兒走,只有這一條路最安全?!?/span>

記者沒辦法,只能由兩個年輕力壯的老鄉(xiāng)拽著上山。

可這樣的路,是懸崖村的村民和外界唯一的聯(lián)系。

山下才有醫(yī)院、學(xué)校、集市,他們別無選擇。

(家長護送孩子們下山讀書)

路不好走,村里人都盡量減少出入村莊的頻率。

即使想下山賣個玉米增加收入,也恨不得要飛檐走壁。

山下的人賊精。

他們吃準(zhǔn)懸崖村的人進出不便,背下山的東西,賣不掉不可能再背回去。

所以,只要遇到懸崖村的村民下山賣東西,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人就會往死里壓價。

市場上價值100塊錢的東西,懸崖村的人卻只能賣四五十塊。

運氣差一點,二三十塊都有可能。

年成好的時候,村民們一畝土地,一年的收入才七八百元。

一旦遇上干旱等天災(zāi),后果無法想象。

當(dāng)?shù)氐慕逃龡l件,也是大問題。

為了安全,學(xué)校特殊照顧,讓孩子們在山下上十天課,放五天假。

但孩子們一般要七八歲才會下山讀書,有的甚至十四歲才上小學(xué)。

而且不少孩子小學(xué)畢業(yè)就輟學(xué)打工、嫁人,甚至有不少孩子放棄入學(xué),目不識丁。

村里很多孩子在出門打工前,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

沒有見過高樓大廈,不知道去別的地方可以坐汽車。

對他們來說,懸崖村閉塞落后的生活,就是整個世界。

(父母送孩子下山,把孩子拴在腰上)

白天獨自一人上下懸崖,尚且有很大風(fēng)險,如果再背著人,等于是在刀尖上行走。

所以,村民生病,只有在病得很嚴(yán)重的時候,才會由家人背著,下山看病。

這樣的地方,根本不適合居住,他們?yōu)槭裁床话嶙??為什么不修路?/span>

實際上,不是他們不想改變,而是現(xiàn)實不允許。

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跟他們比起來,我們已經(jīng)擁有太多。

抱怨日子太難,只是因為欲望遮住了雙眼,忽略了那些幸福瞬間。

懸崖村想改變有多難?

首先,修路不現(xiàn)實。

根據(jù)評估,修一條通往懸崖村的路,大概需要4000萬元資金。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億元。

但整個縣不通路的村莊還有33個。

如果給懸崖村修路,會花掉全縣一半的財政收入,那其他地方怎么辦?

(央視新聞公布的昭覺縣財政數(shù)據(jù))

其次,大規(guī)模搬遷短期內(nèi)排不上號。

在涼山州,有40%多的村莊,海拔都比懸崖村更高。

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村莊,情況更嚴(yán)重,氣溫低、日照少、土質(zhì)差。

住在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在石頭縫里種土豆、種玉米,靠天吃飯。

種上之后,收一點,算一點。

年成不好的時候,甚至顆粒無收。

還有1600多個村莊,石漠化嚴(yán)重,巖石裸露,土地不斷退化。

懸崖村的人,窮。

但比他們更窮的地方,昭覺縣乃至整個涼山州,實在太多。

況且,搬下山后,靠什么生存?

懸崖村大部分村民,一輩子沒下過山。

不但沒有一技之長,很多人連字都不認(rèn)識,只會用彝語交流,不會說漢語。

連種地,都只會種土豆和玉米,別的東西見都沒見過,不會種。

而且只會野蠻耕種,種子撒下去就算完事,收成好不好,老天爺說了算。

不懂科學(xué),什么時候該給農(nóng)作物施肥、澆水,一竅不通。

這樣的人怎么謀生?

也有年輕人去城里打工,但家里的老人孩子就沒人照管。

況且只能做苦力,薪水極低,根本沒法在城里買房安家。

等到年紀(jì)大了,還要回懸崖村生活。

(石漠化地區(qū)的種植情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國家扶貧,是為了讓他們挖掉窮根,學(xué)會謀生的手段,懂得“自救”。

而不是讓他們坐以待斃,等著天上下錢雨。

2016年,為了脫貧,四川從全省各級機關(guān),選派1.15萬名優(yōu)秀干部到基層。

這批干部親自駐扎貧困村,利用在城市生活工作的經(jīng)驗,幫助當(dāng)?shù)乩习傩彰撠殹?/span>

28歲的彝族小伙“帕查有格”,被選派成懸崖村駐村書記。

有格是土生土長的昭覺縣人,從小在大山里放牛放羊,再高的山他都不怕。

他在州委有大好前程,聽說他被派去懸崖村,家里人都表示反對。

母親反復(fù)勸他不要去:“可不可以不去?”

舅舅說得更難聽:“那里是猴子住的地方,根本不適合住人!”

總之,大家是一個意思:連路都沒有,還怎么致富?老實等國家修路吧!

有格卻滿懷激情,執(zhí)意要去:

不可能因為沒有路,就等著來修個路,脫貧的這個任務(wù),它等不起了。

人民想要致富的愿望,我們也等不起了。

我們自己打退堂鼓的話,那老鄉(xiāng)該有多傷心啊。

可還沒到地方,他就差點沒命。

(懸崖村駐村書記帕查有格)

第一次爬懸崖,有格腿都軟了。

爬到一半,他腳下一滑,踩空!

千鈞一發(fā)之際,跟在他后面保護他的老鄉(xiāng),用雙肩頂住他的腳,成功地把他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

有格平時是個鐵骨錚錚的男兒,差點沒忍住當(dāng)場哭出來。

他體重可有100多斤??!

如果老鄉(xiāng)沒成功托住他,自己也會被他連累喪命!

老鄉(xiāng)們卻反過來安慰他,后半程用繩子把他拴在腰上,護著他往上爬。

一直以來,懸崖村保留著一項傳統(tǒng)。

每個第一次到懸崖村的人,當(dāng)?shù)乩相l(xiāng)都會安排三四個年輕力壯、經(jīng)驗豐富的小伙子護行。

一端拴著老鄉(xiāng),一端拴著那些來幫他們的人。

路上一旦踩空,老鄉(xiāng)就會各盡全力,把人往回拽,哪怕自己有可能被拽下懸崖。

其實,這何嘗不是以生命為交托呢?

你帶給我們希望,我們以命護你。

如此樸實,又誠摯動人。

(懸崖村的村民在耕種)

駐村扶貧干部的任期只有兩年。

有格不想敷衍兩年,等自己任滿離開,村民們卻一無所獲。

他剛到懸崖村時,村民們不相信他,怕他工作搞到一半,撂挑子跑掉。

因為以前來的干部,沒人愿意留下來。

有格卻信心滿滿,在村里辦養(yǎng)羊合作社,讓會養(yǎng)的人集中養(yǎng)羊,村民分紅。

什么是合作社模式?村民們完全沒聽說過。

有人指著有格鼻子,大聲質(zhì)問:

如果你給錢,我可以拿起來修整我的土地。

錢現(xiàn)在變成大家的了,我缺什么也不能去買了。

有格卻很高興,有人提意見,說明村民們真正思考過這件事是否可行。

新生事物,一時無法接受很正常,坐下來一起商量通就行。

他挨家挨戶做工作,說得嗓子冒煙,總算組織起懸崖村第一次村民大會。

(有格組織村民進行投票)

大會上,組織村民對是否合作養(yǎng)羊這個項目進行投票。

村民不識字,說是大會投票,其實選票是土豆,投票箱是水盆和啤酒箱。

有格反復(fù)解釋:

兩個字的是同意,三個字是不同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土豆放到相應(yīng)的地方。

村民們這才勉強理解,票該往哪里投。

原本,懸崖村的農(nóng)作物只有土豆和玉米,但養(yǎng)羊和種植玉米,只能解決吃飯問題。

有格又帶著村民種植臍橙、青花椒、核桃等,增加村民收入。

新奇的養(yǎng)殖、種植模式,全都靠有格手把手教。

本來,有格打算在這里干滿兩年就走。

沒想到,懸崖村,來了就走不了。

懸崖村第一書記,他一當(dāng)就是5年,往返“天梯”無數(shù)次,膝蓋嚴(yán)重?fù)p傷。

如今,他在懸崖村所在的古里鎮(zhèn)當(dāng)鎮(zhèn)長,生活仍然和懸崖村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農(nóng)產(chǎn)品該怎么運下山去賣呢?

如果光靠人背下山,就沒法擴大經(jīng)營,徹底改善村里的生活條件。

路,成了懸崖村繞不開的坎。

2016年7月,涼山州、昭覺縣兩級政府,籌措100萬元資金,打算把懸崖村的木梯改造成相對堅固、安全的鋼梯。

100萬,還不夠在大城市買套房,卻能給懸崖村的村民架起一條路,改變幾代人的命運。

可施工隊到現(xiàn)場一看,說什么也不愿意修:

開玩笑,這樣的路100萬怎么修?

無數(shù)施工隊,來了又走。

沒辦法,負(fù)責(zé)修路的干部,只能從涼山州的州府西昌市區(qū),忽悠回來兩個經(jīng)驗豐富的工人,當(dāng)指導(dǎo)員。

剩下的活,全村人自己干。

(懸崖村的村民背著鋼管上山修路)

村干部親自帶頭,全村青壯年輪流上陣。

6000多根、總重120多噸的鋼管,全靠村民們一根根背上懸崖。

從下往上開始修,背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鋼管最長的有六米,一不留神,前端和后端很容易被路兩邊的東西掛住,人就會被扯到萬丈懸崖之下。

卻沒人退縮。

2017年8月,歷時一年,2556級鋼梯建成,一眼望不到盡頭。

最陡峭的地方,垂直度高達90度,被稱為“天梯”。

3個月后,可以運送貨物上山的索道也進入調(diào)試階段,很快投入使用。

有了鋼梯和貨運索道,山下的貨物和人進村都更容易。

以前,村里水電不通,靠篝火照明。

飲用水則要去附近的村子背回來,但人家村里的水也不夠用。

為了成功搶到水,村民早上5點就要出發(fā)背水。

現(xiàn)在,工作人員和貨物可以進出村子,村里不但通電通網(wǎng),還開起了小賣部。

(懸崖村的貨運索道)

有網(wǎng)絡(luò)之后,村民們第一次坐在燈光明亮的屋子里看電視。

一開始,很多人不識字,根本看不懂劇情。

但隨著和外界聯(lián)系的增加,村民們還學(xué)會了用智能手機。

甚至有不少人在網(wǎng)上直播,售賣農(nóng)產(chǎn)品。

每次直播,都要村書記有格特意守在旁邊。

因為村民不識字,播著播著就要問:

書記,粉絲說什么?這個字我不認(rèn)識。

如果有格恰好不在,粉絲們互動留言,“主播”只好裝作沒看見。

互動多了,大部分村民都能聽懂漢語。

雖然不會寫,但讀懂基本漢字,已經(jīng)沒問題。

網(wǎng)絡(luò)在懸崖村,產(chǎn)生了正向引導(dǎo)。

同時,因為媒體大力度宣傳,當(dāng)?shù)刂饾u興起旅游業(yè)。

世界各地的人來懸崖村“打卡”,不少村民成為旅游向?qū)А?/span>

比如懸崖村的蘇不惹,他是一個單親父親,妻子生下三個孩子后,因腎衰竭去世。

現(xiàn)在,他在旅游公司當(dāng)導(dǎo)游,每月固定工資2000元。

閑暇時,可以在網(wǎng)絡(luò)上直播,足以養(yǎng)活一家人。

還有村民某色拉博,以前他在廣州打工,家里年邁的父母無人奉養(yǎng)。

現(xiàn)在,他回家鄉(xiāng)開直播,當(dāng)戶外導(dǎo)游,被網(wǎng)友稱為“懸崖村飛人”,還上過中央電視臺的很多節(jié)目。

(懸崖村網(wǎng)紅某色拉博)

每件事都朝著好的方向轉(zhuǎn)變,唯一無法改變的事,就是村里沒有老師。

以前,村里的孩子讀書有兩個選擇。

要么七八歲再下山上小學(xué),要么干脆不讀書,到了年紀(jì)就出去打工,或者嫁人。

很多女孩子沒有讀書的資格,十幾歲就出嫁。

而男孩子結(jié)婚,彩禮要十幾萬,堪稱天價。

為給男孩攢結(jié)婚的彩禮,曾有父母收男方20萬,“半賣半嫁”的,把小學(xué)剛畢業(yè)的女兒送出門。

班主任上門勸說,父母就一句話:“我們的孩子上不上學(xué),關(guān)你什么事?”

他們根本不明白讀書有什么用,軟硬不吃。

有鋼梯后,政府在懸崖村設(shè)立幼教點,懸崖村的小孩終于可以上幼兒園。

從小接受教育,以后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問題是,沒有老師。

來了好幾撥大學(xué)生,可剛呆幾天,人家就受不了當(dāng)?shù)氐纳瞽h(huán)境,卷鋪蓋走了。

直到懸崖村的“大學(xué)生媳婦”吉伍爾洛,掉進這個天坑。

懸崖村,人均學(xué)歷小學(xué)畢業(yè)。

吉伍爾洛只是西昌學(xué)院畢業(yè)的大專生,但在懸崖村,卻是不可多得的大學(xué)生人才。

她的丈夫吉巴日洛是個退役兵,在郊區(qū)鄉(xiāng)鎮(zhèn)當(dāng)交通輔警。

結(jié)婚前,爾洛每周放假回家,總會在十字路口看到站崗的日洛。

日洛陽光帥氣,不經(jīng)意間,爾洛的目光總會在他身上短暫停留。

偶然之下,通過社交軟件上“附近的人”這個功能,兩人結(jié)識。

2015年3月,吉伍爾洛嫁給懸崖村的小伙子吉巴日洛。

婚宴擺在出租屋附近,連放菜的桌子都沒有,菜只能擺在地上。

親朋好友熱熱鬧鬧地吃頓飯,就算禮成。

(留在懸崖村教書的吉伍爾洛)

但在懸崖村,很多外來媳婦無法忍受窮苦,拋夫棄子,偷偷走掉,再也不回來。

結(jié)婚后,丈夫不愿意帶爾洛回老家:

我的房子爛了,院子里的草比人高,住兩天她就會跑掉!

爾洛卻對丈夫生活過的地方充滿好奇。

找工作時,她應(yīng)聘到丈夫家鄉(xiāng)懸崖村的幼教點當(dāng)老師,打算回家給丈夫一個驚喜。

沒想到,帶給日洛的只有驚。

日洛好不容易才從懸崖村逃出來,現(xiàn)在又要再回去生活,天都塌了!

他第一次對著爾洛大發(fā)雷霆,把爾洛臭罵一頓。

爾洛卻笑嘻嘻的,她鐵了心,一定要去丈夫生活過的地方看一眼。

可現(xiàn)實卻啪啪打臉,爾洛連腸子都悔青了!

爾洛的家離西昌市區(qū)只有幾公里,家庭條件很不錯,生活安逸幸福。

正式出發(fā)去懸崖村之前,她以為只是翻座山而已。

從小在四面環(huán)山的涼山州長大,她心想:翻山有什么了不起的,誰還沒翻過似的。

可路越走越危險,爾洛又累又怕。

想臭罵丈夫一頓出氣,卻累得連罵人的力氣都沒有。

身上背的東西全丟下,丈夫在前面拉,親戚在后面推。

從早上一直折騰到晚上九點多,才安全到達懸崖村上的家。

家徒四壁,爾洛差點罵娘!

說是家,其實就是一間小破屋。

黑漆漆的灶臺,亂七八糟的雜物,睡覺的床鋪,全在同一間屋子里。

(吉伍爾洛一家三口正在爬天梯上山)

住了兩天,爾洛只想趕緊離開。

床搖搖欲墜;一下雨,破房子就漏水;就連買包鹽,都要花一天時間下山。

村里老人連火車是什么都不知道,小孩子已經(jīng)8歲,卻連汽車都沒見過!

最要命的是,當(dāng)?shù)卮迕袷恰爸边^民族”,直接從奴隸社會,跨越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建國后50年代,這里才廢除奴隸制度,村民第一次有財產(chǎn)的概念。

工作?教書?

全部化為泡影。

家長連幼兒園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明白老師和學(xué)校是什么意思。

教育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意義。

這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爾洛忍著氣,挨家挨戶走訪,花費兩個月時間,磨破嘴皮,才說服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開學(xué)那天,確實人山人海,可都是來看熱鬧的。

大人帶著孩子轉(zhuǎn)一圈,看完新鮮就回家,剩下上課的孩子不到10個。

而且沒有學(xué)校和教師,沒有紙筆、課本,更沒有建設(shè)經(jīng)費。

只能臨時找個廢棄民房,買幾張塑料凳,再買一塊巴掌大的小黑板,開始上課。

沒人幫忙看孩子,爾洛只能背著孩子上課。

(懸崖村的小孩在教室上課)

來上課的小孩們,衣服臟得黑漆漆的,卻不懂換洗,手上滿是泥垢。

爾洛只能先從個人衛(wèi)生講起,教孩子勤換洗衣物,勤洗手。

孩子們似懂非懂,睜著水靈靈的大眼睛,盯著爾洛瞧。

爾洛自己也身為人母,看著孩子們這樣,心軟得一塌糊涂,再大的怨氣都散了。

她每天上課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每個孩子的衣服和手,看他們頭發(fā)里有沒有長虱子。

然后溫聲把每個孩子都叮囑一遍:“明天記得穿干凈點,記得戴好手套……”

然而,別人的孩子管好了,自己的孩子卻餓得哇哇直哭。

山上實在太窮,大人孩子只能吃玉米。

爾洛的孩子才1歲多,吃不慣玉米,又沒有大米,每天都要因為吃飯問題,哭啞嗓子。

她只能從鄰居家里買米,后來又借來一包面條,每天省著給孩子煮,吃了兩周面條糊糊。

環(huán)境惡劣,自己受再多苦都行,可孩子遭罪,實在不行。

生活成了問題,爾洛覺得沒辦法再堅持不下去,她也想逃!

聽說她要走,孩子們主動把家里的土豆、大米帶到學(xué)校送給她。

山下買來的餅,孩子們自己舍不得吃,卻全帶到幼兒園,喂給爾洛的孩子吃。

孩子們雖然不會表達,但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挽留爾洛。

這是他們內(nèi)心深處,對知識的渴望,對七彩世界的向往。

(爾洛背著孩子給學(xué)生上課)

爾洛感動得落淚:“孩子們多好,卻被耽誤了。”

她決定留下來,用她有限的力量,幫助懸崖村的孩子,創(chuàng)造無限的未來。

這一留,就是數(shù)年光陰。

當(dāng)年的同學(xué),不少已經(jīng)是公務(wù)員、律師、翻譯官,最差也是城里有編制的教師。

只有爾洛,窩在懸崖村,成了混得最差的那個。

她不敢跟同學(xué)聯(lián)系,怕走漏風(fēng)聲,遭受白眼。

連父母也要瞞著。

直到父母看到新聞,才知道她在那么艱苦的地方教書,心疼得直哭。

以前,丈夫日洛錯過讀書的機會,就業(yè)和升職加薪都很困難。

看到妻子為懸崖村做出的貢獻,他終于明白:

村里孩子,缺的就是引路人。

而今,她就是那個引路人,確實有點偉大。

吉伍爾洛的故事曝光后,知道的人都贊美她,說她和丈夫之間,是“懸崖村最美愛情故事”。

可她在鏡頭面前眼含淚花,哽咽著說:

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走,我舍不得這群孩子。

他們實在讓我太感動了,他們是懸崖村的未來。

懸崖村很窮,很苦,可村民們一直積極向上,努力用雙手改變生活。

多年來,同胞們用青春和熱血幫助他們,站在他們身后的祖國,一直是最強大的后盾。

萬眾齊心,懸崖村的村民才能迎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新生活。

從2016年開始,國家累計投資超過600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nèi)修建了266萬間安置房。

幫助將近1000萬貧困人口搬遷,規(guī)模相當(dāng)于一個小型國家的人口遷徙。

2020年5月,懸崖村84戶貧困戶搬進他們的新家。

水電氣全通,網(wǎng)絡(luò)全覆蓋,客廳寬敞明亮,廚房干凈衛(wèi)生,樓梯安全好走,還有熱水可以洗澡。

以前,這是懸崖村的村民不敢想的事情。

不敢相信,這樣的房子真的是給我們住的,連做夢都不敢夢到這樣的事情。

100多平的房子,在昭覺縣城的價格在40到60萬之間。

但在安置小區(qū),村民只需要交1萬元錢,就可以拿回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懸崖村的村民搬遷后的新家)

而且,沙發(fā)、電視機、床,都由國家免費統(tǒng)一發(fā)放,這些東西是他們的新家唯一的家具。

他們很滿足:

我想對全世界的人說,以后不要擔(dān)心我們了,我們都過得很好,不比城里的人差。

在小區(qū)周圍,國家還配套設(shè)置了學(xué)校、醫(yī)院。

以后看病打針,孩子上學(xué),走路只需要十幾分鐘,再也不用冒著生命危險爬懸崖。

從2016年至今,6年時間,懸崖村大變樣,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在中國,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宿命,變成了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

這一切,是奇跡。

同樣的事情,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根本不可能發(fā)生。

美國曾放過豪言,要建設(shè)阿富汗。

結(jié)果,20年過去,投入3億美元,美國人倉皇離開阿富汗,當(dāng)?shù)厝酥两袢曰钤谒罨馃嶂小?/span>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也扶貧,結(jié)果10年后,貧富差距更大了。

美國博主郭杰瑞,曾到懸崖村旅游。

他驚訝地感嘆:

這里居然有手機信號,還通電通網(wǎng)絡(luò),這樣的地方怎么可能?

他直言,在美國,這種地方不可能有信號。

就連倫敦的地鐵,都做不到全部覆蓋4G網(wǎng)絡(luò)。

國家不計成本,默默做了這么多事情。

(懸崖村風(fēng)景)

為了幫搬下山的村民謀生,國家牽頭,企業(yè)合作,投資成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教當(dāng)?shù)乩习傩湛茖W(xué)種菜。

以前在山上耕種,辛苦且沒有收入,現(xiàn)在只要種出菜,國家包銷。

懸崖村的村民種的菜,遠銷深圳、香港等地,每個月有三千元左右的穩(wěn)定收入。

實在困難的人家,還可以拿國家補貼和低保。

國家和同胞,在不遺余力地幫他們,解開貧困的死結(jié)。

一次,一個大姐到懸崖村旅游,借住在村民家里。

看到老鄉(xiāng)還在用幾百元的手機,頓覺心酸。

第二天臨走時,她悄悄把身上的錢壓在枕頭下面。

還承諾等她回到城里,一定買一部好手機送給老鄉(xiāng)。

當(dāng)時,沒人把大姐的話放在心上。

可兩個月后,果然有一部價值5000元左右的智能手機,從城里寄到懸崖村。

其實,老鄉(xiāng)們不把大姐的話當(dāng)回事,是因為他們從沒想過索取。

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生妄念。

而大姐踐行她的承諾,是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身體里流淌著同樣的血液。

面對世間萬物,中國人骨子里,有著天然的慈悲。

懸崖村的故事被拍成紀(jì)錄片,外國人看完后質(zhì)疑聲不斷。

中國扶貧一定是假的,這種事情怎么可能實現(xiàn)?

美國政府還把和此有關(guān)的視頻,全部下架。

他們永遠不會理解,明明穩(wěn)虧不賺,中國為什么一定要去做。

其實道理很簡單。

因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任何一個同胞都不會被放棄。

(懸崖村的孩子在新家里玩耍)

以前,懸崖村生活很難,他們卻不覺得苦。

因為他們不知道,深山之外,還有其他生活方式。

現(xiàn)在,他們步入新生活,感覺到滿足和幸福。

讀過他們的故事,感慨萬千。

單從物質(zhì)條件來說,世間大部分人,都比他們更優(yōu)越。

可懸崖村的村民身上,有一種精神,卻是世間人少有。

他們沒有高學(xué)歷,沒有讀過很多書,卻淳樸、真摯、積極向上,懂得自救,懂得知足。

很多時候,精神世界的貧瘠,比物質(zhì)世界的貧瘠更可怕。

在物欲世界里掙扎求存,學(xué)會慢下來,用心感受生活的溫度,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朱小鹿&七月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