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舊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滿堂灌。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得注意力本身就容易分散,老師講得吃力,學生聽得也疲勞。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一節(jié)課只講十五分鐘,大部分時間要留給學生。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一定的情景和組織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教師導演,學生表演。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活動的主人,就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自覺性。 但也不能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一定要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下,在聽清教師的指令,領會老師的意圖,明確教師給出的'任務的前提下,學生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教師給出方向,學生自行前進。而不是讓學生像無頭蒼蠅亂撞,那就適得其反了。 二、正確對待多媒體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活動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具體過程,組織方式以及質量效益等都是和教學活動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說,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更新教學設備,優(yōu)化教學技術是教學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和要求。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教學發(fā)展的時代要求。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的課件制作,是目前十分受重視和歡迎的一種教學手段。但課件是否要做;做了又何時用,何處用,怎樣用,都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定。語言知識才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一切教學手段,技術和設備都是為教學內容而服務的,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多媒體、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也只是一種輔助,起輔助作用,絕不能替代教學內容而站主導地位。(網(wǎng)絡教程,遠程教學另當別論。) 現(xiàn)在很多公開課,競賽課都流行使用多媒體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幾乎每堂公開課都有課件制作,幾乎每一個課件都制作精良,絢麗多彩。公開課幾乎成了課件展示課。有的運用得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卻本末倒置,失去重心。 教學手段多種多樣,而采用何種教學手段要看具體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實物教學也是一種很直觀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果能用實物就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再使用課件。如果只是為順應潮流,為了做課件而做課件,就失去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意義了。況且,公開課與平時的課堂有很大的不同,課件在平時的課堂上并不常用,我們的使用也是根據(jù)具體需要而定。 |
|
|
來自: 邢家歡的圖書館 > 《青年教師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