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9月19日晚10點,一檔名為《第一書記》的公益電視節(jié)目在廣西衛(wèi)視播出。 臺上30個孩子站成一排,一名14歲的少年拿出15萬元,向他們每人捐出5000元,這一善舉催人淚下。 捐款的少年是一個孤兒,在村里獨自生活了7年。 那么,這個孤兒為何要向其他人捐款?他捐出的15萬元從何而來? ![]() 2000年3月20日,廣西隆林縣德峨鎮(zhèn)新街村的楊三妹生下了一個男嬰,體重6斤整。 丈夫提議取名 “楊六斤”,全家人表示同意。 楊六斤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他都特別疼愛。 ![]() 為了讓兒子過上好日子,楊六斤的爸爸跟著鄰居一起外出做建筑工,媽媽則負責(zé)照顧家庭,種了幾畝田地,增加收入。 2006年,媽媽又生下了一個弟弟。 每天晚飯后,一家人坐在燈下一起逗小弟弟,媽媽給兩個孩子講故事,楊六斤也把幼兒園學(xué)到的兒歌唱給大家聽。 可突如其來的一通電話,打破了生活的平靜。 ![]() 楊六斤的爸爸因腦溢血倒地,被工友們緊急送往醫(yī)院,住進了ICU,但最終性命還是沒能被搶救回來。 這對于全家人來說,就如同整片天都塌了下來一樣。 從那天起,媽媽不想說話不再講故事,楊六斤也不敢唱歌,弟弟哭鬧也沒人哄。 爺爺奶奶在兩年前剛失去大兒子,無法接受小兒子又離開的現(xiàn)實,兩次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后,奶奶哭得眼睛都快看不見了。 ![]() 由于家里沒錢,楊六斤當(dāng)年該上小學(xué)的事情也被擱置了下來。 他便在家里下地幫媽媽干農(nóng)活,踮腳站在灶臺邊洗碗,吃飯時搶著喂弟弟。 一天晚上,媽媽哄睡了弟弟,把楊六斤緊緊地抱在懷里:“孩子,你要照顧好自己!” ![]() 躺在媽媽懷里,他很滿足,也很開心,學(xué)著弟弟的樣子閉上眼睛。 媽媽以為他睡著了,松開胳膊輕輕地把他放在床上,然后下床穿鞋,在屋子里翻東西。 楊六斤瞇著雙眼,看著媽媽將一疊一疊的衣服放在了一起。 ![]() 第二天早上醒來,楊六斤第一次感覺那張狹窄的床上不太擁擠,也沒聽見弟弟的哭鬧聲。 他一下子坐了起來,發(fā)現(xiàn)媽媽和弟弟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站在門口抹著眼淚,床頭放的是媽媽昨晚整理的衣服,剩下的只有楊六斤一個人的。 聽奶奶說,媽媽不想要他了,在他睡醒之前就帶著弟弟悄悄地離開了。 顧不上穿上鞋,楊六斤沿著村口的小路追了出去,可跑了好長一段,路上沒看到一個人。 ![]() 他大聲地呼喊,也聽不到媽媽的回應(yīng),只聽到爺爺奶奶在叫自己的名字。 從此,他跟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同齡的孩子還在大人面前撒嬌,6歲的楊六斤就扛起了照顧爺爺奶奶的重擔(dān),每天早早地起床做飯,下地除草。 第二年春天,爺爺一個人走路去田間,途中不慎摔了一跤,被鄰居們發(fā)現(xiàn)抬回家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 ![]() 每天以淚洗面的奶奶,3個月后也撒手人寰。 原本熱鬧的6口之家,在一年之間只剩下楊六斤一個人。 住了多年的房子因為失修,下雨就會漏水,房頂在大風(fēng)中很可能會被掀翻。 要說身邊的親人,楊六斤有一個堂哥叫楊取林。 ![]() 他的父親去世,母親體弱多病,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夫妻倆在梧州打工多年。 回鄉(xiāng)料理完奶奶的后事,楊取林又把母親送到同村的姨媽家,把兩個孩子送到了岳母家,夫妻倆又準備出去打工。 在村主任的溝通下,楊取林答應(yīng)每年給楊六斤500元作為生活費。 他外出打工時,就把錢都放在自己的姨媽那里,讓楊六斤每周去領(lǐng)10元。 住的地方則是楊取林家中的一間空置房屋里。 ![]() 從自己家搬到堂哥那里,楊六斤收拾好能帶走的就是幾件破舊衣服,幾袋糧食,還有一個鋁制飯盒。 看著自己住了7年的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弟弟的樣子都在他的腦中閃爍。 這一幕幕的事情,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 帶著收拾好的東西,他跟在堂哥身后,依依不舍地離開。 ![]() 第二天一早,看著堂哥一家越走越遠的背影,楊六斤在頭腦中想象著媽媽帶弟弟離開時的背影該是怎樣的,一種莫名的孤獨感向他襲來。 他忍不住順著門前的小路向前走去,一個人走了好遠,奶奶說的那句話又回響在耳邊:“媽媽不想要你了!” 楊六斤停下腳步,望著前方,又掉頭走回村里。 ![]() 鄰居王阿娘把這一切看在眼里,把這孩子疼在心里。 王阿娘的丈夫和女兒都在外面打工,她一個人在家養(yǎng)牛喂豬,深知孤獨的滋味。 看著楊六斤才7歲的孩子就一個人獨自生活,知道他不容易,就把自己腌制的辣椒醬送給他一些。 楊六斤記得,幼兒園老師講過“知恩圖報”的故事。 他對王阿娘非常感激,但不知道該如何回報。 ![]() 看王阿娘忙里忙外,楊六斤就主動提出幫她喂豬放牛,不然就不收她給的東西。 王阿娘拗不過他,只能答應(yīng)。 第二天,天空微明,楊六斤就起床幫王阿娘把豬草切好,再拌好飼料倒進豬槽,然后把豬圈里的豬糞打掃干凈。 ![]() “阿娘,我把牛牽走了!”從王阿娘手中接過牛繩,楊六斤牽著牛向大山走去,找一片肥沃的草地,看著牛吃飽再牽回來。 這頭牛長得高大壯實,鬧脾氣的時候非常犟。 有一次,楊六斤牽著它往村口走,聽到另一座山上有幾頭牛發(fā)出“哞哞”的聲音,它一時興奮,撒開腿就往那邊跑。 楊六斤擔(dān)心它踩了別人的莊稼,緊緊地拽著繩子,結(jié)果被它絆倒在地上拖了好遠,額頭上磕破一個大洞,鮮血直流。 ![]() 好心的村民幫他追上了牛,送回了村里,用毛巾堵住傷口。 為了不給王阿娘帶來負擔(dān),楊六斤每天早早地起床煮飯。 泥土壘成的灶臺,不好控制火候,有時候把大米煮得黑乎乎,有時候半生不熟,他都盛起來裝進鋁制飯盒里,上面鋪上一層辣椒醬,放進竹背簍里帶著吃一天。 在一個山坡停下,牛兒大口地吃著青草,肚子慢慢鼓起來。 坐在一旁的楊六斤,肚子卻鬧起了空城計。 但是,他不知道家里的大米吃完后該怎么辦,也不知道堂哥一家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所以,每次煮飯他只抓一把米,煮出來的飯能把飯盒裝滿一半。 聞著青草散發(fā)出的淡淡香味兒,他想起來爺爺奶奶曾經(jīng)給他講過吃野菜的事情。 ![]() 楊六斤靈機一動,就在地面尋找起來,發(fā)現(xiàn)草叢里長著各種不同的野菜。 但是,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他不清楚,只能每樣摘下一片葉子放進嘴里,如果特別苦地吐出來,如果不太苦就在辣醬里蘸一蘸,然后就著米飯吃下去。 就這樣,整座山成了他的糧倉。 長期吃素,飯菜里沒油水,還是難以抵抗饑餓。 ![]() 牽牛喝水的時候,楊六斤發(fā)現(xiàn)溪中有小魚在游動,他伸手去抓,可小魚倏地一下就溜走了,他只能干著急。 一次,他在村口發(fā)現(xiàn)一個廢棄的塑料瓶,突發(fā)奇想,就自制了一個捕魚神器。 他在瓶口1/3的地方切開,倒過來插在瓶身里,然后找了一根絲線,把整個瓶子串起來,最后用燒紅的木棍對著瓶身燙幾下,就出現(xiàn)了幾個小洞。 扒開溪邊的草叢,能看到泥土上有一些小洞,楊六斤拿一根樹枝撬開泥土,就能看到有蚯蚓在里面蠕動。 ![]() 他抓起一條放進塑料瓶,然后丟進小溪中,絲線系在岸邊的樹樁上。 過一陣再回來,拽著絲線把塑料瓶拉到岸邊,發(fā)現(xiàn)手指長的小魚在瓶子里面歡蹦亂跳。 晚上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把灶膛里的火點起來,把小魚放進鍋里煎,一陣誘人的香味兒撲鼻而來。 火勢太旺,把鍋里的小魚煎得又黑又焦。 ![]() 但這對他來說,是一頓難得的美餐。 天氣漸漸變涼,冬天就沒有野菜,小魚也不會出來,楊六斤準備把野菜和小魚都曬成干,所以他早上起得更早,天黑時能帶更多的野菜和小魚回家。 山上所有的野菜,他挨個嘗遍。 有一次,他把一種像薺菜的東西吃下去后,上吐下瀉,全身無力,趴在板床上一天都起不來。 ![]() 王阿娘喊來村主任,一起把他送進村里的衛(wèi)生所,村里的人都擔(dān)心他再這樣下去會沒命的。 在村主任的協(xié)調(diào)下,楊取林答應(yīng)2012年的秋天把楊六斤送到學(xué)校,那樣,他至少可以在學(xué)校吃上一頓飯。 已經(jīng)12歲的楊六斤,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足長得又矮又瘦,站在7歲的孩子跟前還矮別人一截。 ![]() 學(xué)校免除了他所有的學(xué)雜費,還為他免費提供一頓午餐,另外幫他申請到一筆資助,每年能拿到670元,加上堂哥提供的500元,他每天能有3塊錢的生活費。 但是,為了買學(xué)習(xí)用品,他吃飯依然很節(jié)省。 雖然沒有家長的幫助和督促,但楊六斤對學(xué)習(xí)的事情特別認真。 家里沒有鬧鐘,不知道時間,他每天一聽到雞叫聲,就爬起來做飯。 ![]() 看到太陽爬到門前的樹梢,就背起書包去學(xué)校,每天去得都比其他人早。 因為勤奮努力,他的考試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 學(xué)校老師心疼他,所以每次收到捐贈的衣服,都會特意多挑幾件出來先給他,也在想各種辦法找機會盡量多幫他。 兩年后,因為校長的一次推薦,他的命運得到巨大的扭轉(zhuǎn)。 ![]() 2014年2月,廣西電視臺的一檔公益節(jié)目《第一書記》開播,這是國內(nèi)首檔聚焦鄉(xiāng)村扶貧的節(jié)目。 因為剛起步,節(jié)目組通過各種途徑在尋找有典型的素材。 新街村的校長向當(dāng)?shù)亟逃滞扑]了楊六斤,教育局又推薦給了電視臺。 楊六斤吃草的事情引起了這檔節(jié)目的關(guān)注。 ![]() 4月30日,記者對楊六斤進行了跟拍。 裝上半盒拌有辣椒醬的米飯,接過王阿娘家手中的牛繩,楊六斤在記者的攝像機中走進那座熟悉的大山里。 每一種草,都給他留下過回憶,俯下身采一棵,折斷一根細木棍當(dāng)筷子,就把蘸了辣醬的野菜往嘴里送。 ![]() “孩子,你確認這能吃嗎?”記者忍不住按住了他伸向嘴邊的手。 “這個有點酸也有點甜,苦的就不要吃。”楊六斤邊說邊騰出另一只手來指向前面那種葉子上有鋸齒的野菜,還帶著一臉自信地笑。 記者從他手里掰下一片葉子放進嘴里,剛動了一下舌頭,馬上就皺起眉頭,把野菜吐了出來。 “這哪里是菜?。坑炙嵊譂?!”記者大呼道。 ![]() 旁邊的人都心疼地看著楊六斤,不知道他這些年是怎么把這東西咽下到肚子里去的。 可楊六斤還是樂呵呵的,把野菜放進了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楊六斤從來沒吃過甘甜的水果,也很少吃到鮮嫩的蔬菜,所以,野菜對他來說就是正常的青菜,或許是辣味沖淡了野菜的澀味,他吃得津津有味。 “想去找媽媽嗎?”記者看著他小心地問。 ![]() 聽到“媽媽”這兩個字,楊六斤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低下了頭,想躲過記者追問的眼神。 過了好一會兒才低聲地回答道:“想,但是我怕她不要我了?!?/strong> 看他臉上的局促,根本不像一個孩子。 ![]() 聽說節(jié)目組已經(jīng)幫他找到了媽媽,還安排了媽媽第二天跟他見面,楊六斤興奮得整夜睡不著。 擔(dān)心媽媽認不出自己,他把小時候唱過的那些兒歌唱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一早,他挑了一套最好看的衣服穿上,把臉洗了一遍又一遍,坐上了記者的采訪車,跟著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出發(fā)了。 ![]() 那是一個比新街村更偏遠的地方,汽車開了3小時后停在路邊,進村的路太窄,大家只能下來步行。 電視臺里工作人員都走得筋疲力盡,但楊六斤一步也沒有停,他希望能再快一點見到媽媽。 走了半個多小時,終于進了村。 一個扎頭巾的中年婦女帶著一個小男孩等在村口,那是楊六斤的媽媽和弟弟。 ![]() 楊三妹一眼就認出了楊六斤,她張開雙臂迎了上去,一陣哭聲響起。 楊六斤的弟弟離家時只有半歲,他對哥哥沒什么記憶。 但楊六斤還能認出那是自己的弟弟,快速跑過去,一頭扎進了母親的懷里。 母子倆抱在一起哭得撕心裂肺,旁邊的人看著都跟著抹淚。 ![]() 哭了好一陣子,楊三妹把楊六斤從頭到腳都看了一遍。 7年沒見,她對楊六斤也朝思暮想,不知道他怎么樣了,但又不敢去找他。 看著兒子額頭上的傷疤,手上的膿皰,她心疼得又哭了起來。 “能不能把六斤留在身邊?”記者試探著問她。 “不行?。〈遄永餂]有他的田地,我沒有辦法養(yǎng)活她!”她哭得更傷心。 ![]() 楊三妹說,改嫁到這個村里,她跟丈夫生了兩個孩子,加上自己帶來的兒子,家里有三個孩子。 她也跟丈夫提過想把大兒子楊六斤接來,但丈夫一家都不同意。 村里田地少,遇到收成不好的時候,孩子們都吃飽。 公婆都臥病在床,日子很難熬。 ![]() 說到這些,楊三妹又緊緊地抱著楊六斤:“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也舍不得把六斤一個人丟下!” “別哭,媽媽,我已經(jīng)是大人了,不需要人照顧!”楊六斤拍著媽媽的背安慰她。 ![]()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母子倆在一起還有很多話沒說完,夜幕就開始籠罩大地,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提起返程的事情。 “弟弟,你要聽媽媽的話!”楊六斤拉著弟弟的手叮囑。 “媽媽,你別為我擔(dān)心,我能照顧好自己的!”他邊走邊回頭安慰媽媽。 楊三妹跟在后面,舍不得跟兒子分開。 “媽媽,你別送了,路上看不見!”楊六斤轉(zhuǎn)身把媽媽送到弟弟身邊,然后轉(zhuǎn)身向前跑去,又回頭看看,直到黑夜擋住了他的視線。 母子倆這一別,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時候才能再見面。 ![]() 記者把拍下的這些細節(jié),剪輯成了20分鐘的視頻,在5月23日播出,現(xiàn)場的企業(yè)家提出要為楊六斤捐款,當(dāng)場就收到了4.22萬元的善款。 節(jié)目組幫楊六斤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并把賬號通過電視屏幕公布于眾,希望社會愛心人士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那段20分鐘的視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瘋傳,賺足了8億人的眼淚。 網(wǎng)友們這樣評價楊六斤:“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很多人被他的故事感動,喜歡他的堅韌品格、樂觀態(tài)度,更佩服他那聰明的小腦袋。 7年時間里與自己的影子為伴,大家都無法想象,他是如何熬過來的。 ![]() 深圳一所私立學(xué)校的校長助理,曾經(jīng)是廣西師范大學(xué)的教授,看到這個節(jié)目后馬上安排了志愿者聯(lián)系楊取林。 向?qū)W校請了假后,教授把他接到了深圳參加夏令營,還特意帶他去南山荔枝世界游玩,之后又參觀了深圳的科技大樓,希望能把他留在深圳學(xué)習(xí)。 哪料,才離開兩周時間,楊六斤的銀行賬號就收到了500萬捐贈款。 一時間,曾經(jīng)吃野草的孤兒楊六斤,變成了全社會關(guān)注的寵兒,很多媒體想采訪他。 久旱的小草,被雨露甘霖澆灌才能成長。如果換做飄潑大雨當(dāng)頭砸來,注定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災(zāi)難。 相關(guān)部門迅速介入處理,讓捐款路徑中斷。 同時,德峨鎮(zhèn)的鎮(zhèn)長、新街學(xué)校的校長,還有楊六斤的堂哥楊取林,迅速趕赴深圳,把楊六斤從深圳接了回來。 ![]() 這個事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繼續(xù)發(fā)酵,楊六斤被推到風(fēng)口浪尖。 接受捐贈的銀行卡由楊取林代為保管,他為此飽受非議,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2014年的6月30日,楊六斤和楊取林還被邀請走進董倩的節(jié)目《新聞面對面》。 但是,面對鏡頭,兄弟二人表示只想做個普通人過正常的生活,不希望被過度關(guān)注。 ![]() 接著,楊取林在村領(lǐng)導(dǎo)的見證下拿出150萬給村里修路,把原來的爛泥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馬路,村里如有老人生病,救護車能開進來,孩子們上學(xué)路上也更方便。 楊六斤是個有主見的孩子,看到身邊也有一些同學(xué)來自貧困家庭,他決定拿出15萬,捐贈給有困難的人。 從新街小學(xué)畢業(yè)后,楊六斤去德峨鎮(zhèn)讀初中,后又到百色市里讀高中。 之后,記者去學(xué)校找不到名叫楊六斤的人,只能再去了新街村,接待他們的楊取林友善又熱情。 ![]() 楊取林在家鄉(xiāng)辦起了養(yǎng)殖場,還蓋起了一幢三層的樓房,里面有一間屬于楊六斤的單獨房間。 每次假期,他都會回家跟堂哥一家團聚,還會去小學(xué)看望自己的老師和校長。 提及楊六斤,楊取林只說他個子長高了,身體變壯了,學(xué)習(xí)成績也非常好。 但是,他想安心下來學(xué)習(xí),也早就改了名字,不希望被太多的人認識。 或許是因為此事的影響,2016年國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頒布,其中對相關(guān)問題作出了解答。 ![]() 直至2020年,《慈善法》已實施四周年。 而《慈善法》是為了發(fā)展慈善事業(yè),弘揚慈善文化,規(guī)范慈善活動,保護慈善組織、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quán)益,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fā)展成果,制定的法律。 如今,楊六斤已經(jīng)22歲,如果上了大學(xué),今年也將面臨就業(yè)的問題。 他用什么樣的名字行走社會? 跟他沒有交集的人也無從得知,但他的故事激勵過很多人。 善良的人也不忍心去揭開他多年前的疤痕,只是祝愿他平安順?biāo)?,用自己的方式去?chuàng)造社會價值。 轉(zhuǎn)自:咸陽禁毒先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