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建筑的發(fā)展,有一個相當長的歷史積累過程。早在中國文字產(chǎn)生之前,華夏祖先就創(chuàng)造出了“穴居”與“巢居”兩種原始居室形式。之后形成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的營造模式。中國古建筑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忠實而客觀地反映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及面貌,甚至保存許多文字無法記錄的史料,蘊含了浩瀚無涯的精神文化。所以也有人說,古建筑能夠讓我們與歷史對話。下面讓我們一起從建筑的屋頂開始了解、認知古代木構(gòu)建筑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屋頂是我國傳統(tǒng)建筑造型藝術(shù)中非常重要的構(gòu)成因素,以收遮陽、擋雨、保暖與防風之效。中國建筑屋頂形式多樣,等級低者有硬山頂、懸山頂,等級高者有歇山頂、廡殿頂。此外,還有攢尖頂、卷棚頂、盔頂、勾連搭頂、平頂、穹窿頂、十字頂?shù)忍厥庑问?。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shù)扔钟袉伍?、重檐之別,攢尖頂則有圓形、方形、六角、八角等變化形式。
屋頂形式
廡殿頂 “廡殿”是清式說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吳殿頂”、“四阿殿頂”等名稱。因為廡殿式屋頂上共有五條脊,即,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所以稱為“五脊殿”。屋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別。廡殿式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貴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廡殿頂,如,宮殿、廟宇殿堂等。
廡殿頂
歇山頂 歇山頂是清式叫法,在此之前它被稱為“九脊頂”。歇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歇山式屋頂在兩側(cè)山墻處,不再像硬山式和懸山式那樣,山墻是由正脊處向下垂直一線。歇山式屋頂?shù)恼贡葍啥松綁χg的距離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頂是在上部的正脊和兩條垂脊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垂直區(qū)域,稱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將正脊兩端的屋頂覆蓋。
歇山頂 重檐 重檐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檐。一般來說,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層建筑上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檐,比如,單層重檐歇山頂、單層重檐廡殿頂。但有的時候,人們也將一座多層建筑,只要是每層上都有一層檐,或是這座多層建筑的全部檐數(shù)加起來為“二”或超過“二”,就叫做“重檐”。重檐屋頂?shù)摹爸亻堋?,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不同的?/span>
重檐歇山
懸山頂 懸山式屋頂與硬山式屋頂一樣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不過,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頂?shù)牡胤?。懸山式屋頂在山墻處不像硬山式屋頂那樣與山墻平齊,而是伸出山墻之外。這部分伸出山墻之外的屋頂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所以懸山式屋頂不僅有前后出檐,在兩側(cè)山墻上也有出檐。懸山又稱“挑山”,就是因為其桁(檁)挑于山墻之外。從外觀上來看,這可以說是懸山式屋頂與硬山式屋頂最大的不同點。懸山式是兩面坡屋頂?shù)脑缙谧龇ǎ贿^中國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沒有使用懸山式屋頂?shù)?,特別是唐代以前尤為少見。
懸山頂
硬山頂 硬山式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這種屋頂造型的最大特點是比較簡單、樸素,只有前后兩面坡,而且屋頂在山墻墻頭處與山墻齊平,沒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沒有變化。關(guān)于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纂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xiàn)存宋代建筑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在宋代時,建筑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明、清時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頂廣泛地應(yīng)用于我國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硬山式屋頂是一種等級比較低的屋頂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廟建筑中,幾乎沒有硬山式屋頂。同時正因為它等級比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硬山頂
卷棚頂 卷棚式屋頂也稱元寶脊,其屋頂前后相連處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線形的曲面,也就是說卷棚式屋頂?shù)摹罢埂笔腔⌒?/span>,與普通的人字形屋頂不一樣,沒有屋頂端的正脊。
卷棚頂
勾連搭屋頂 勾連搭屋頂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相連成為一個屋頂,但看起來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屋頂,只是每個屋頂之間是連在一起的。這樣的屋頂形式,可以在建筑下部形象不變的情況下,使上部屋頂更富有變化,更為生動多姿。另外,也在不提高屋面整體高度的情況下,擴大室內(nèi)空間。
勾連搭屋頂
十字脊 十字脊,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屋頂形式,它是由兩個歇山頂呈十字相交而成。
十字脊
攢尖頂 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據(jù)實際建筑需要而定,一般雙數(shù)的居多,而單數(shù)的較少。如,有三條脊的、有四條脊的、有六條脊的、有八條脊的,分別稱為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shù)?。此外,還有一種圓形攢尖頂式,也就是沒有垂脊。
攢尖頂
盔頂 “盔頂”是一個比較形象的屋頂名稱,也就是像古代軍隊中戰(zhàn)士所戴的頭盔一樣形狀的屋頂形式???shù)捻敽图沟纳厦娲蟛糠譃橥钩龅幕⌒?,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翹起,就像是頭盔的下沿。盔頂?shù)捻敳恐行挠幸粋€寶頂,就像是頭盔上插纓穗或帽翎的部分一樣。盔頂在現(xiàn)存古建筑中并不是那么多,我國著名的岳陽樓就是使用的盔頂。
盔頂
盝頂 盝頂,是一種較為特別的屋頂形式。這種屋頂形式是在屋頂上有四條與屋檐平行的屋脊,四條屋脊構(gòu)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頂,其四角各有一條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塊坡檐。盝頂這種頂式在古代大型宮殿建筑中極為少見。
盝頂
萬字頂 “卍”字紋是我國古代裝飾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紋樣,“卍”讀作“萬”,它可以代表“萬事如意”“萬壽無疆”等,非常吉利。因為它的吉利意義,所以也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頂采用“卍”字形,這樣的屋頂形式就叫做“萬字頂”。北京圓明園中的“萬方安和”就是采用的萬字頂,建筑名稱與建筑形式相應(yīng)。
萬字頂
組織簡介 ![]() 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是經(jīng)國家文化部(文服函【2005】35號)、國家建設(shè)部(建辦人函【2005】414號)批準、國家社團登記主管部門民政部(民函【2006】90號)正式注冊成立的國家社團,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古建文化藝術(shù)分會是的由全國古建筑文保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科研學術(shù)機構(gòu)以及關(guān)心支持古建文化藝術(shù)事業(yè)的有關(guān)人士和單位,自愿組成的全國性、學術(shù)性、非營利性組織。分會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國古建筑文化精髓、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本著傳承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的原則,開展對中國古建筑文化藝術(shù)研究、保護與發(fā)展的綜合性學科學術(shù)研究和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加強古建筑文化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推動我國古建筑文化藝術(shù)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大繁榮,積極反映并解決行業(yè)會員訴求,充分發(fā)揮橋梁與紐帶作用,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復(fù)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做出更大貢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