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元的投入
讓茶葉增產茶農增收
500畝山地
變身智能化茶園

當前,蓮都正向著“接續(xù)高質量發(fā)展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闊步前進,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蓮都人扛起擔當!從5月6日起,蓮都區(qū)融媒體中心推出“共富路上的蓮都人”系列融媒報道,講一講那些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奮斗故事,看新時代蓮都人如何引領別樣的“共富革命”。
今天
我們來看看
茶產業(yè)智能化、自動化的探索者
江禹衡的共富故事
▼

“我們本地沒有大型的香茶加工廠,以前春茶采摘完就不采的,自從有了這條流水線,我們采茶葉也不愁了?!辈柁r告訴小布。眼前這條茶葉加工流水線的負責人叫江禹衡,往年因為當地沒有大型茶葉加工廠,春茶過后,很多好好的茶葉就留在樹上浪費了。


在了解到茶農的難處后,他幾經思考,投入800萬左右資金購置了茶葉貯青機、熱風殺青滾筒、回潮機、揉捻機、動態(tài)烘干機等專業(yè)設備,打造了一條年產10萬斤以上的流水線。

麗水春秋農產品專業(yè)合作社董事江禹衡說:“我當時就想,這些茶葉浪費了太可惜了,如果加工好,不僅茶農可以增收,還可以有效提升茶葉種植的產量。我們這條流水線是麗水首創(chuàng)的,可以加工麗水香茶、扁茶、毛峰、紅茶等多個品種?!?span>自從有了這條流水線,茶農們便信心十足地將采摘的茶青送到加工廠,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說到江禹衡和茶葉的緣分
還要從父輩講起

江禹衡的父親有著30年茶葉生產種植的經驗,他從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便對茶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茶葉也成為江禹衡一家增收致富的鑰匙。畢業(yè)后,江禹衡子承父業(yè),在太平鄉(xiāng)長樂村承包了一片高山茶園,茶園海拔400米左右,有著最適宜茶葉生長的環(huán)境。
這幾天,他正忙著打理自己承包的茶園,江禹衡說:“這批茶葉是今年種植的新茶,現(xiàn)在正處于適應氣候土壤的階段,我們主要看看茶葉生長還有哪些需求?!?/span>目前,這片茶園主要種植龍井43、烏牛早、黃金、白茶等優(yōu)質品種。

江禹衡在父親多年種茶經驗的基礎上,引入更加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讓茶葉種植更智能更高效,他告訴小布,“智能化生態(tài)系統(tǒng)建立之后,能夠監(jiān)測到茶葉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情況,并進行智能調節(jié)以及數字化噴灌,通過智能監(jiān)測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蟲咬的現(xiàn)象,智能的捕蟲板、紫外線燈也會對茶葉進行蟲害防護,既能保證茶葉的健康生長,又能有效抑制蟲害對茶葉帶來的危害。”
助力茶農共同富裕
編輯 | 樓 卉
編輯 | 王 嬙 尹 力
通訊員 | 區(qū)農業(yè)農村局 廖彬慧 趙金淼
大港頭鎮(zhèn) 孫朝慶
責編 | 昕 壹 審核 | 凡 影
轉載請注明出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