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記》的世襲爵位有沒有每代下降?為什么要區(qū)分現(xiàn)襲,世襲? 《石頭記》作者是明末福州人徐興公,故事發(fā)生在明朝。先考察明朝的世襲制度、爵位制度。 明朝的世襲制度 明朝的世襲制度分成兩種。世襲罔替和普通世襲。 世襲罔替。罔替意為不更替;不廢除。明朝所有宗室親王郡王的爵位都是超品的存在,并且世襲罔替。 普通世襲。普通世襲,是世襲次數(shù)有限、而且每承襲一次,承襲者只能承襲較被承襲者的原有爵位低一級的爵位。 《石頭記》的賈府不是宗室,因此只能是普通世襲。 明朝的爵位制度 《石頭記》榮國府、寧國府的爵位、官位敘述,有等、品、品爵。初看極為混亂,其實不然。分析得知,品,用于指官位,前面有數(shù)字,比如五品。等是指爵位。唯一不好解釋的是三品爵將軍。 明朝的爵位是公、侯、伯三等。 國公是第一等。 一等將軍是第一等。 兩種將軍 明代,將軍有兩種。 第一種,將軍是明代的爵位之一。通過繼承獲得。 明朝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分兩種,一是只授終身,二是可以世襲,世與不世,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除有軍功者外,可得爵號的還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駙馬都尉、外戚等因恩澤受封者,但只是給誥而不給券。 第二種,明朝將軍,是武職,通過武科舉獲得。品級從正二品到從五品。 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 從二品,初授鎮(zhèn)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 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毅將軍,加授昭武將軍。 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 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 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 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jié)將軍。 從五品,初授武略將軍,升授武毅將軍。 賈家人屬于哪一種將軍?答案是賈家人是第一種。賈家人全部沒有通過武科舉,不屬于第二種。 榮國府的世系 《石頭記》第二回:自榮公死后,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勛史侯家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長名賈赦,次名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著官。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幾子,立刻引見,遂額外賜了這政老爹一個主事之銜,令其入部習學。如今現(xiàn)已升了員外郎了。 《石頭記》第三回:大內(nèi)兄現(xiàn)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nèi)兄名政,字存周,現(xiàn)任工部員外郎。 榮國府的世系。 第一代榮國公賈源。第一等。 第二代賈代善?!耙u了官”,等級未知。如果是清代,要降到第二等。 第三代賈赦。第一等將軍,沒有降級。如果是清代,要降到第三等。 榮國府賈赦是沒有降級的。 有人認為,榮國府有從國公降級到將軍,這種理解是不對的。下面按照他們說的來列一下。 第一代榮國公賈源。超品。 第二代賈代善,書里沒有寫,應(yīng)該是降到一等將軍。 第三代賈赦。應(yīng)該是降到二等將軍。但是,書里寫賈赦是一等將軍。并沒有降級。 結(jié)論是,榮國府沒有每代下降。《石頭記》寫作于清代的說法行不通。 寧國府的世系 《石頭記》第二回:寧公死后,長子賈代化襲了官,也養(yǎng)了兩個兒子。長名賈敷,至八九歲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賈敬襲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愛燒丹煉汞,馀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喚賈珍,因他父親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讓他襲了。他父親又不肯回原籍來,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 再看寧國府的世系。 第一代賈演封為寧國公。就算超品。 第二代賈代化,“襲了官”,任京營節(jié)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就算有降級。 第三代賈敬。襲了官。追賜五品。如果是清代,和上一代相比,要降到二等將軍。賈敬,非常奇怪,襲官不襲爵,官職是追贈的五品。賈敬生前的官職還要低于五品。這一代就沒有人襲爵,跳過了。 第四代賈珍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如果三品爵就是第三等,那么和第三代相比有降級。 如果賈珍是三等爵位,那么寧國府世襲有降級。 賈珍為什么降級?不是因為按照清朝的制度,每代下降一級,而是有可能因為沒有軍功。否則無法解釋榮國府賈赦沒有降級,寧國府賈珍有降級。 但是賈赦也沒有軍功,為什么不降級?很難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嘗試解釋一下,賈珍的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可以理解為是“世襲三品,爵至威烈將軍”的簡稱。類似的例子。明劉球《兩溪文集》宣德年間:“正五品,爵至武德將軍。” 還有一種更合理的解釋就是就是,《石頭記》徐興公因為不喜歡寧國府原型東林家,故意把寧國府寫成有降級,以顯得一代不如一代。榮國府是不降級的。榮國府指明末福州文人圈。徐興公認為是明末福州文人圈衰落的責任,首先要歸罪于東林家。所以,榮國府不降級,寧國府降級,可以理解。 是不是每代降級就是說《石頭記》必須寫于清代?并不一定。明代之前就是有普通世襲,每代降級的?!妒^記》只不過是出于情節(jié)需要,使用了這一制度,并不是實寫。小說不是《資治通鑒》。 吊客的世襲 《石頭記》第十三回:那時官客送殯的,有鎮(zhèn)國公牛清之孫現(xiàn)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xiàn)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zhèn)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誥命亡故,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曾來得:這六家與寧榮二家,當日所稱八公的便是。馀者更有南安郡王之孫,西寧郡王之孫,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孫世襲二等男蔣子寧,定城侯之孫世襲二等男兼京營游擊謝鯨,襄陽侯之孫世襲二等男戚建輝,景田侯之孫五城兵馬司裘良。 吊客有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zhèn)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 世襲三品威鎮(zhèn)將軍可能可以理解是“世襲三品,爵至威鎮(zhèn)將軍”的簡稱。 吊客的爵位有沒有每代下降,因為沒有比較,無從得知。 現(xiàn)襲,世襲,有可能是有區(qū)別的。 現(xiàn)襲,是普通繼承,繼承次數(shù)有限,是要每代下降的。 世襲,是罔替繼承,是不需要每代下降的。 有一個問題就是,既然明朝的爵位都是不代降的,為什么《石頭記》還要區(qū)分現(xiàn)襲,世襲? 只能解釋為小說中的人物原型都不是國公,只是普通官吏,普通官吏的職位是有升降的。 三品與三品爵 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zhèn)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賈珍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 三品、三品爵,意思是一樣的嗎?值得研究。 三品爵。這樣的用法是有的,可以指爵位。 例如:四品爵。《顏山雜記》宋朝:“上柱國,二品勲。開國伯,四品爵?!?/p> 一品爵?!秶I征錄》:“又以故錦衣陸炳徐婚家巳嗾張御史追劾炳,而刑部以炳一品爵,例在應(yīng)議列,當請敕三法司集議定之。” 三品爵將軍,應(yīng)該是爵位第一等,官階三品。三品爵將軍,指有爵位的三品將軍。三品將軍,指無爵位的三品將軍。 賈政的官職 賈政是工部員外郎,正六品。 明初亦置,位在尚書、侍郎、郎中下,協(xié)掌部務(wù),設(shè)官一人,正六品。后改置為各清吏司副長官及各庫長官。 賈政的官職不是通過科舉獲得的?;实圪p賜賈政主事,令其入部習學,后來升了工部員外郎。 《石頭記》不是清朝故事 不管《石頭記》對于官位的敘述如何混亂,肯定不是清朝的故事,清朝的制度。 清代宗室貴族的封爵分十四級。清代將軍分一、二、三等。 有人認為,清代將軍是較低的爵位。那么,榮國府第一代賈演是國公高級爵位。第二代賈代化就下降到將軍低級爵位,下降幅度太大,明顯不合理。 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清代將軍并不是低級爵位。 清代鎮(zhèn)國將軍,相當于一品武官。 清代輔國將軍,相當于二品武官。 清代奉國將軍,相當于三品武官。 結(jié)論 《石頭記》榮國府沒有降級,《石頭記》寫作于清代的說法不成立。寧國府有降級,可能是作者的刻意安排,以表達對寧國府的厭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