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過上九山,那里的石頭山石頭村落,石頭院子石頭房子,石頭壘就的曲折小路,還有幾個不大的池塘,讓人領(lǐng)略到一種古老山區(qū)特有的民風之美,雖然去過,總覺得還想去!5月12日下午,我們重新來到上九山。 上九山古村位于石墻鎮(zhèn)政府西南7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5°12′13″東經(jīng)116°52′48″。人口2060人,主要姓氏有王、聶、滿、張、劉、秦、孔、席、萬、洪、賈、高、趙、婁、鄭等。 村民介紹,該村建于北宋,舊稱“古松村”“段常莊”,后因村域內(nèi)有九個山頭,故名“九山”。后形成上下兩個村落,分別稱“上九山”和“下九山”。2021年兩村合并為一個行政村,通稱“上九山”村。 從傳承世代看,現(xiàn)村民多于明末清初遷居此地,最早遷居此地的是何姓氏,難以定論。村民傳說段姓遷居較早,現(xiàn)有林無人?,F(xiàn)有蕭姓胡同無蕭姓人。有王家大坑王家林,卻無人丁。全村有一眼古井,傳說八家合打的,民國十三年重淘?,F(xiàn)鄭姓人最多,約六七百人,遷自太平三村,傳15世。婁姓遷自滕縣界河鎮(zhèn)西曹,約200人。秦姓遷自滕縣鐵戶。滿姓遷自嘉祥滿洞,來得較早,滿家林墳頭多,現(xiàn)人口不多,或因外遷。王姓遷自滕縣王堂。張姓遷自疊戶,傳八世。彭姓遷自城前。高姓遷自郭里。劉姓遷自滕縣大劉莊。萬姓遷自滕縣西曹。 上九山土地相對瘠薄,種植業(yè)潛力有限,迫于生計,他們?nèi)巳硕际琴I賣精,賣雞鴨、賣茶葉,什么都干,上世紀六十年代,家家有炕房,戶戶販鴨子,最多時有四五百人,近之本鄉(xiāng)本土,遠至東北三省,都有九山人販雞鴨的身影。有人從東北販牛,有胡姓人跑回老家賣鴨子,有人販桿草去魯橋賣。有人從界河販姜去魚臺賣,九山村第一輛手推車是婁守寶販皮硝推回來的,還有人從事石匠鐵匠。村民說,九山人什么都販,就是不犯法!鄭春房50元起家,去縣開發(fā)區(qū)賣茶葉,現(xiàn)在是本村著名富戶。 九山村也有良醫(yī),郭里夏連玉在太和縣做縣長,他父親病了,沒人治好,卻被九山鄭姓人治好了。 村民介紹,九山村歷史悠久,文化興盛,有多座廟宇,玄帝廟,明代重建,大殿有哈巴狗子張嘴獸。有華佗廟、關(guān)公廟、牛王廟。日偽時期,村長聶惟遠長瘡,信華佗治好了,為了還愿出資修建了華佗廟。該村地域有鄒鳧魚三縣交界碑。尚有鄭姓等部分私人碑刻。有民國時期的水井。 談及上九山景區(qū),村民說,現(xiàn)在蕭家大院,是聶維功的家院和周圍相鄰的幾處院落的組合院落,原來不是一家獨有。作為旅游策劃,這不失為一個高明做法。 走進景區(qū),外有青山,內(nèi)襯綠水,一條石頭河溝連接著幾個池塘,池邊綠草垂柳,路邊錯落著石頭砌壘的房子,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有的門樓高大威風,有的門樓簡潔樸素,有的院落豪華大氣,有的小巧別致,輔以輕描淡寫的現(xiàn)代規(guī)劃和裝修裝飾,順勢而建的幾處廟宇,幾處精致的組合院落,相互擠兌成曲折的街巷,層級不一的臺階,磨得打滑的石頭,石墻小瓦,精致典雅,大紅燈籠的點綴,原始與現(xiàn)代輝映,古典與時尚協(xié)調(diào),到處散發(fā)著石頭的韻味,展示著石墻之鄉(xiāng)的美妙。讓人感覺,上九山值得一去! ![]() 上九山村委會 ![]() 村側(cè)上九山古村的標志牌 ![]() 獼猴桃園 ![]() 門牌 ![]() 池塘 ![]() 民居院子 ![]() 門樓 ![]() 石砌街道 ![]() 古石臺階路巷 ![]() 玄帝廟 ![]() 觀音殿 ![]() 石階路 ![]() 牛王廟 ![]() 玄帝殿 ![]() 玄帝廟 ![]() 文曲星 ![]() 玄帝像 ![]() 重梁起架 ![]() 玄帝像 ![]() ![]() ![]() 玉皇殿 ![]() ![]() 廟宇建在山石上 ![]() 民居 ![]() 街巷 ![]() 景區(qū) ![]() 景區(qū) ![]() 景區(qū)池塘 ![]() 這里有大小九座山頭,這是大九山 ![]() 莊稼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