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淺析定窯15字銘文白瓷碗與定窯“官”字款瓷器的聯(lián)系

 不老東 2022-05-13

你是我的月亮
關注

2019-12-16 23:03

      定窯15字銘文白瓷碗,1988年出土于定窯遺址內(nèi)的北鎮(zhèn)村,現(xiàn)收藏于曲陽縣文物保管所。近年來,我們對照定窯遺址考古發(fā)掘出土的標本,并結合當前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此碗進行了認真研究,對制作年代和銘文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核定和釋。在此基礎上,對銘文的含義與定窯“官”字款瓷器的聯(lián)系提出認識,以求教于專家學者。


銘文的釋讀

      白瓷碗上銘文分別刻于外腹部、內(nèi)底、底足。筆者此前曾認為,底足內(nèi)刻“ 治”、內(nèi)底部刻“官”、外腹部靠近圈足處環(huán)半周刻“劉雅八年五月廿日官治 押”。

      經(jīng)查閱資料并請教有關專家,認為銘文中的“”字為“泥”字的行書體,“ ”字為“試 ”古代異體字;“”為“雅”。對“”字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為“厰”字的古代異體字,一種為“押”。結合專家意見及銘文“劉雅八年五月廿日官治”中“官泥”和“ ”之間的間隔來分析(如果為“官泥厰”,“泥”與“ ”字之間不應有間隔),筆者認為上述3處銘文釋為“試泥”“官押”“劉雅八年五月廿日官泥 押”比較妥切。

      方鎮(zhèn)官窯的性質,為定窯“官”字款瓷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唐建中三年(782),以張孝忠檢校兵部尚書、易定滄三州節(jié)度使。五月辛亥,易定節(jié)度使賜名義武軍。上元中(760),張孝忠歷飛狐、高陽二軍使,李寶臣以妻妹昧氏妻之,仍悉以易州諸鎮(zhèn)兵馬令其統(tǒng)制,前后居城鎮(zhèn)十余年。后定州刺史楊政義以州降,孝忠遂有易定之地。定窯所在地曲陽與易州為近鄰,又隸屬定州,張孝忠在任義武軍節(jié)度使之前定已對定窯的情況有所了解,他深知定窯的發(fā)展對義武軍的重要性,在定窯所在地的瓷窯村設立了瓷窯冶,派義武軍官員對定窯的生產(chǎn)、銷售等諸方面進行全面管理。張孝忠791年去世后,其子張茂昭(原名張昇云,791年7月-810年)、任迪簡和渾鎬(811年10月-816年)、陳楚(張茂昭之甥,816年12月-822年)先后接任,張孝忠集團對義武軍統(tǒng)治達40年之久。

      唐晚期,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衰微,政治制度和社會生活處于一片混亂之中,義武軍管理定窯,對周邊的社會安定、人才的匯聚、財力的支持、產(chǎn)品的銷售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為定窯在晚唐及其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政治組織基礎。陳楚去職之后的822年6月以易州刺史柳公濟為定州刺史、義武軍節(jié)度使,其后又有張璠、李仲遷、韓威、陳君實、李執(zhí)方、盧弘宣、韋損、李公度、鄭涯、盧簡求、康承訓、韋絢、候固、崔季康續(xù)任,時間至879年(乾符六年)。期間節(jié)度使雖更換頻繁,但義武軍對定窯管理一直沒有中斷。

      義武軍對定窯的管理模式,客觀上使定窯成為了一座由方鎮(zhèn)管理的地方官窯,這樣性質的窯場也為“官”字款瓷器的產(chǎn)生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和條件。

白瓷碗的制作年代及含義

     銘文“劉雅八年五月廿日官泥 押”中的“八年五月廿日”應為古代紀年,但沒有具體年號?!皠⒀拧碑敒槿嗣男彰逃诩o年之前,說明應是窯場主事或技術負責人。

      至于碗的制作年代,從它的造型看,胎體較厚,口部略內(nèi)斂,外部施釉不到底,圈足大、寬且較淺的特點,更符合唐代的特征。而且五代時期沒有“八年”的紀年,故此碗的制作年代應定為唐代。銘文“劉雅八年五月廿日官泥 押”顯示出此碗制作于“八年五月廿日”。唐代時“八年”的紀年有咸通八年(867)、大中八年(854)、太和八年(834)……此碗已屬于細白瓷范疇,對照定窯遺址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器物標本來看,此碗應是唐代晚期的產(chǎn)品,但它的制作年代不會晚于咸通八年。

      從“試泥”銘文來看,此碗應為試驗用品。燒制瓷器,胎和釉是非常關鍵的基礎工作。它涉及到原料的選取、加工、配比和制作方法等方面。胎、釉既要保證成型的要求,又要有較好的燒成效果并保證成品質量。在古代由于交通條件的限制,制瓷原料只能取材于當?shù)?,制作高檔白瓷需要經(jīng)過多次試驗,從中篩選出最好的方案,再投入生產(chǎn)。從 “試泥”“官泥 押”來看,此碗應為官方窯場制作并存檔的試驗品,而非無目的的一般產(chǎn)品。具體來說應是義武軍設立的“瓷窯冶”屬下的官方窯場的試驗品。

對定窯瓷器“官”字款的探討

      目前,對“官”字款白瓷的產(chǎn)地主要在定窯基本形成了共識,但對其生產(chǎn)年代及含義還未形成一致共識。針對有明確紀年的河北省靈壽縣唐景福二年(893)墓出的兩件“官”字款定窯白釉缽的記載,普遍認為定窯“官”字款白瓷的生產(chǎn)始于唐代晚期?!皠⒀虐四晡逶仑ト展倌?押”“官押”“試泥”銘文包含的信息,使我們對定窯“官”字款瓷器生產(chǎn)的年代及含義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我們據(jù)此認為定窯“官”字款瓷器初始是表明由義武軍管理的官方窯場生產(chǎn),并經(jīng)官方在質量上認可和供給的瓷器,其生產(chǎn)年代應當不會早于867年。

      定窯“官”字款瓷器一經(jīng)投入生產(chǎn),就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隨即名聲遠播。如1985年3月在西安火燒窖藏出土33件“官”字款白瓷,1978年浙江省臨安錢寬墓(葬于900年)和1980年錢寬夫人墓(葬于901年)出土的20件“官”字款白瓷,經(jīng)鑒定均為晚唐定窯產(chǎn)品。

      唐亡之后至公元929年,義武軍還握有易定專地專軍權。五代中期定窯已由方鎮(zhèn)官窯變?yōu)樗綘I手工業(yè),但定窯還在繼續(xù)生產(chǎn)“官”字款瓷器,如有明確紀年的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定州靜志寺塔基地宮和至道元年(995)的凈眾院塔基出土的北宋早期定窯白瓷中有21件刻有“官”字款;1984年至1985年發(fā)掘的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公元1000年的遷葬墓)中出土的16件刻“官”字款定窯白瓷。雖然這個時期的“官”字款瓷器已沒有了官方生產(chǎn)和供給的含義,但也充分說明了定窯“官”字款白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之深遠。直到1004年,宋遼簽訂“澶淵之盟”后,臨近宋遼邊界的定窯一帶的形勢趨于安定之后,規(guī)劃生產(chǎn)“官”字款瓷器才告結束,代之而起的是“尚食局”“尚藥局”等款瓷器的面世。

      晚唐義武軍對定窯的管理促進了規(guī)模生產(chǎn)精細白瓷的發(fā)展。方鎮(zhèn)官窯的性質誕生了“官”字款瓷器。最初“官”字款瓷器表明了是由官方窯場生產(chǎn)并在質量上經(jīng)官方認可和供給的瓷器,后逐漸成為被社會認可的高檔白瓷的代表和品牌。而定窯“官”字款瓷器不同于如專供定州刺史衙門專用的“定州公用”款一類的瓷器,也不是專為朝廷和官府燒制的。但因其質量的高檔和稀少而珍貴,絕大多數(shù)只能作為貢瓷進入宮廷或供地方官府、達官貴族使用。

以上內(nèi)容(包括圖片及視頻)為創(chuàng)作者平臺"快傳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張孝忠

(唐朝首任義武節(jié)度使)
張孝忠(730-791年),字阿勞,信州(今吉林省農(nóng)安縣)人,契丹乙室活部。唐朝中期藩鎮(zhèn)、將領,鴻臚卿張謐之子。
張孝忠身材魁偉,勇武過人,原本是安祿山的部將,安史之亂平定后,歸順朝廷,成為成德節(jié)度使李寶臣部將,此后累封至易州刺史、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封范陽郡王,781年(建中二年),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岳舉兵謀叛,張孝忠選擇支持朝廷,在平叛后先后擔任成德節(jié)度使、義武節(jié)度使等要職。

此后,張孝忠一直支持朝廷,拒絕與朱滔、王武俊等人合作,并在唐德宗遭遇奉天之難時派兵勤王,貞元七年(791年),張孝忠病逝,終年62歲。贈魏州大都督,追封上谷郡王,賜謚貞武。

人物生平

編輯 播報

早期事跡

張孝忠祖上世代為契丹乙失活部落酋帥,父親在開元年間內(nèi)附唐朝,出任鴻臚寺卿 [1] 
張孝忠身材魁偉,性情寬裕,以勇武聞名燕趙,與王武俊齊名。后來,張孝忠成為安祿山部下偏將,隨其攻破九姓突厥,被提拔為漳源府折沖 [2] 
安史之亂時,張孝忠先后跟隨安祿山、史思明攻陷河洛,率部為前鋒。 [3] 

效力成德

763年(廣德元年),安史之亂平定,張孝忠歸順朝廷,成為成德節(jié)度使李寶臣部下,授左領軍衛(wèi)郎將。此后,張孝忠累封至左金吾衛(wèi)將軍同正、殿中監(jiān),歷任飛狐、高陽二軍使李寶臣認為張孝忠謹慎穩(wěn)重又驍勇善戰(zhàn),對他非常信任,還將妻妹嫁給他,讓他統(tǒng)領易州(今河北易縣)兵馬。張孝忠在易州十幾年,威名卓著。 [4] 
775年(大歷十年),魏博節(jié)度使田承嗣攻打冀州,張孝忠奉命前去抵御。田承嗣見他軍容整肅,嘆道:“張阿勞在這里,冀州難以奪取?。 庇谑欠贇I寨,趁夜退兵。不久,李寶臣與幽州節(jié)度使朱滔交惡,擔心朱滔入侵成德,便任命張孝忠為易州刺史,并配給七千精兵,讓他防御幽州。后來,朝廷封張孝忠為太子賓客御史中丞、范陽郡王。 [5] 

歸順朝廷

781年(建中二年),李寶臣去世,其子李惟岳謀襲節(jié)度使不果,舉兵叛亂,朝廷命朱滔征討。朱滔知道張孝忠善戰(zhàn),便命判官蔡雄游說張孝忠道:“李惟岳年紀輕不懂事,竟然抗拒朝廷命令。我朱滔奉旨討伐,你為什么要幫助叛逆?如今昭義軍、河東軍已經(jīng)攻破田悅,而李希烈收復襄陽梁崇義也已投井自盡。河南各路官軍很快就能北上,魏博、成德馬上就要滅亡。你若能歸順朝廷,必定受到重用?!睆埿⒅冶闩扇嘶貜椭焯?,又命錄事參軍董稹入朝面見皇帝。 [6] 
唐德宗大喜,加封張孝忠為檢校工部尚書、恒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成德軍節(jié)度使,讓他和朱滔一起征討李惟岳。李惟岳得知張孝忠歸順朝廷,便殺死其弟張孝義與三個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而張孝忠則與朱滔結為姻親。 [7] 
782年(建中三年),張孝忠與朱滔在束鹿(今河北辛集)擊敗李惟岳,李惟岳逃回恒州(今河北正定)。朱滔欲乘勝追擊,張孝忠卻撤向西北,駐扎在義豐。朱滔大驚,張孝忠部將也都大惑不解:“如今李惟岳潰敗,您卻不再接再厲,我們實在不明白?!睆埿⒅业溃骸拔覀冎皇且瀑\,如今賊軍已經(jīng)擊破。恒州有很多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將領,我們?nèi)袈受娺M逼,他們就會誓死抵抗,我們?nèi)魰壕忂M攻,他們肯定會起內(nèi)訌。況且朱滔這個人,見識淺薄,可以共始,難以共終。我們就在義豐,等待李惟岳滅亡?!敝焯现坏猛qv在束鹿,不敢繼續(xù)進軍。 [8] 
同年二月,成德大將王武俊斬殺李惟岳,一切都與張孝忠料想的一樣。不久,定州刺史楊政義投降張孝忠,張孝忠于是占據(jù)易州、定州二州之地。后來,唐德宗將成德軍轄下各州分封給張孝忠、王武俊、康日知三人,并在定州設置義武軍,任命張孝忠為檢校兵部尚書、義武節(jié)度使、易定滄等州觀察等使。 [9] 

堅守臣節(jié)

四月,朱滔、王武俊發(fā)動叛亂,打算到魏州(今河北大名)救援田悅。朱滔又派蔡雄到定州,游說張孝忠一起舉兵,張孝忠回復道:“李惟岳叛逆,我張孝忠歸順朝廷,如今是個忠臣。我性子直,既然效忠朝廷,就不會再反叛。我與王武俊都是胡人,又一同共事,對他非常了解,他這個人反復無常。司徒您以后一定會想起我這番話的?!敝焯嫌仲浺越鸩?,張孝忠仍拒絕起兵。 [10] 
當時,義武軍位于幽州軍與成德軍之間,四面受敵。張孝忠修建戰(zhàn)壕、堡壘,鼓舞將士,絲毫不受朱滔二人的蠱惑,受到時人的稱贊。朝廷加封他為檢校左仆射,將他的食邑加到三百戶。 [11] 
后來,張孝忠受到朱滔的攻擊,朝廷便派神策兵馬使李晟、中官竇文場前去救援。張孝忠與李晟戮力同心,終于保住義武軍,使叛軍不敢深入。 [12] 
783年(建中四年),涇原兵變,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李晟欲回師勤王。張孝忠正陷于朱滔和王武俊威脅下,一直不讓李晟離開。李晟讓兒子李憑娶張孝忠之女,又解下玉帶賄賂張孝忠的親信,才得以帶兵西歸。張孝忠也派大將楊榮國率六百精兵隨李晟西入關中。李晟收復長安時,楊榮國也立下戰(zhàn)功。 [13-14] 

晚年生活

784年(興元元年),唐德宗加封張孝忠為同平章事。 [15] 
786年(貞元二年),河北地區(qū)發(fā)生蝗災,因戰(zhàn)亂方平,百姓都無積蓄,以致餓死無數(shù)。當時,張孝忠以身作則,每頓只吃干豆,屬下也都吃些粗劣的食物。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勤儉,稱他為賢將。 [16] 
787年(貞元三年),唐德宗加張孝忠為檢校司空,并將女兒義章公主嫁給其子張茂宗。張孝忠讓妻子昧谷氏到長安迎接公主,受到唐德宗的厚賞。 [17] 
789年(貞元五年),張孝忠在部將的迷惑下,入侵蔚州(今河北蔚縣),雖然很快便退回,但仍被以擅自興兵為罪名,削去檢校司空之職。 [18] 
791年(貞元七年),張孝忠病逝,終年六十二歲。唐德宗輟朝三日以示哀悼,冊贈太傅、太師、贈魏州大都督,追封上谷郡王,賜謚貞武。 [19] 

軼事典故

編輯 播報

李寶臣猜忌大將,誅殺李獻誠等人,又召見張孝忠。張孝忠非常害怕,拒絕到恒州,李寶臣便派張孝忠之弟張孝節(jié)前去。張孝忠回復道:“諸將沒有罪過,都被殺死了,我張孝忠怕死,不敢去恒州,也不敢造反,就像您不肯入朝一樣,只是擔心災禍,沒有別的想法。”張孝節(jié)哭道:“兄長不回去,我回去肯定會被殺!”張孝忠道:“我們一起回去都會死,我不會去你就沒事?!睆埿⒐?jié)回恒州后,果然平安無事。 [20] 

人物評價

編輯 播報

劉昫《舊唐書》:朝廷治亂,在法制當否,形勢得失而已。秦人叛上,法制失也;漢道勃興,形勢得也。臣觀開元之政舉,坐制百蠻;天寶之法衰,遂淪四海。玄宗一失其勢,橫流莫救,地分于群盜,身播于九夷。河朔二十余州,竟為盜穴,諸田兇險,不近物情。而弘正、孝忠,頗達人臣之節(jié),沂國力善無報,殆天意之好亂惡治歟! [21] 

家庭成員

編輯 播報

曾祖:張靖,契丹乙失活部節(jié)度使。 [22] 
祖父:張遜,契丹乙失活部節(jié)度使。 [22] 
父親:張謐,鴻臚卿,贈吏部尚書、右仆射。 [22] 
兄弟:張孝節(jié) [21]  、張孝義,被李惟岳殺害。 [21] 
妻子:昧谷氏,鄧國夫人。 [17]  [23] 
兒子:張茂昭,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太子太傅、義成節(jié)度使、延德郡王。 [21]  張茂宗,左衛(wèi)將軍、兗海節(jié)度使。 [24]  張茂和,左武衛(wèi)將軍。 [24] 
玄孫:張宏,北宋右仆射。

史籍記載

編輯 播報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21]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24]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唐紀三十三》 [25]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26]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27]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28] 
《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29] 
  • 參考資料

《舊唐書·張孝忠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張孝忠,本奚之種類。開元中以眾歸國授鴻臚卿同正以孝忠貴贈戶部尚書孝忠以勇聞于燕趙形體魁偉長六尺余性寬裕事親恭孝。天寶末,以善射授內(nèi)供奉。后為偏將,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陣,以功授果毅折沖。
    上元中,李寶臣奏授左領軍郎將。寶臣以孝忠謹重驍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諸鎮(zhèn)兵馬令其統(tǒng)制。前后居城鎮(zhèn)十余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寶臣俾孝忠以精騎數(shù)千御之。承嗣見其整肅,嘆曰:“孝忠在焉,冀州未易圖也!”乃焚營宵遁。
    無幾,寶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詔幽州節(jié)度使討之。滔以孝忠宿將善戰(zhàn),有精兵八千在易州,慮軍興則撓其后,乃使判官蔡雄說孝忠曰:“惟岳小子驕貴,不達人事,輒拒朝命。使君誠能去逆效順,必受重任,有先歸國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隨雄報滔,又遣易州錄事參軍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授孝忠檢校工部尚書,仍賜實封二百戶。
    及朱滔、王武俊謀叛,將救田悅于魏州,慮孝忠踵后,滔軍將發(fā),復遣蔡雄往說之。孝忠曰:“李惟岳背國作逆,孝忠歸國,今為忠臣。孝忠性直,業(yè)已效忠,不復助逆矣?!碧嫌粥⒁越鸩?,終拒而不從。易定居二兇之間,四面受敵,孝忠修峻溝壘,感勵將士,竟不受二兇之熒惑,議者多之。
    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斗一千五百文。復大兵之后,民無蓄積,餓殍相枕。孝忠所食,豆瓣而已,其下皆甘粗糲,人皆服其勤儉,孝忠為一時之賢將也。三年,加檢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義章公主。孝忠遣其妻鄧國夫人昧谷氏入朝,執(zhí)親迎之禮。上嘉之,賞賚隆厚。七年三月卒,時年六十二,廢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贈太傅,再贈魏州大都督,冊贈太師,謚曰貞武。
(選自《舊唐書.列傳九十一》)


譯文
    張孝忠,原本出身于奚人種族。開元年間率領部隊歸順朝廷。授予鴻臚卿同正,因為張孝忠顯貴,又授予戶部尚書。張孝忠因為勇敢在燕、趙一帶聞名,身材高大健壯,身高六尺多,性格寬厚,侍奉父母恭敬孝順。天寶末年,因為擅長射箭授官內(nèi)供奉。擔任副將,攻破九姓突厥,沖鋒陷陣,因為軍功授予果毅折沖。
上元年間,李寶臣上奏朝廷任命他為左領軍郎將。李寶臣認為張孝忠謹慎穩(wěn)重,勇猛善戰(zhàn),委以重任很信任他,將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給他,還將易州各鎮(zhèn)兵馬全部交給他統(tǒng)領。在城鎮(zhèn)先后任職十多年,聲威惠政都十分聞名。
    田承嗣進犯冀州的時候,李寶臣派張孝忠率領精銳騎兵數(shù)千人抵御他。田承嗣看到張孝忠的軍隊陣容整齊嚴肅,感嘆道:“張孝忠在這里,冀州不容易謀取了?!庇谑菬龤I寨連夜逃跑了。
    不久,李寶臣死了。他的兒子李惟岳擁兵自重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朝廷命令幽州節(jié)度使討伐他。朱滔認為張孝忠是一名有經(jīng)驗的老將,善于作戰(zhàn),又在易州統(tǒng)領八千精兵,擔心興兵之后張孝忠從背后襲擾,于是派判官蔡雄勸說張孝忠說:“李惟岳這小子位尊而驕橫,不懂人情世理,總是抗拒朝廷命令。使君如果能夠離開李惟岳效忠朝廷,必定受到朝廷重用,并有率先歸國的功勞?!睆埿⒅屹澩囊庖?,于是派遣衙官跟隨蔡雄報告朱滔,又派遣易州錄事參軍董稹入朝。德宗嘉獎他,授予張孝忠檢校工部尚書,還賞賜實封二百戶。
    等到朱滔叛亂,將要到魏州去救田悅,擔憂張孝忠背后襲擊,朱滔的軍隊將要出發(fā),又派遣蔡雄前往勸說。張孝忠說:“李惟岳背棄朝廷叛亂,孝忠選擇歸順朝廷,現(xiàn)在是朝廷忠臣。孝忠生性正直,已經(jīng)選擇效忠朝廷,不會去幫助叛臣了?!敝焯嫌钟媒鸩T他,(他)始終拒絕不聽。易定處于兩個叛賊的轄地之間,四面受敵,張孝忠深挖壕溝、高筑堡壘,感召激勵將士,最終沒有受到兩個叛賊的誘惑,議論的人稱贊他。
    貞元二年,河北發(fā)生蝗害旱災,一斗米售價一千五百文,又經(jīng)戰(zhàn)爭之后,百姓沒有糧食儲備,餓死的人到處都是。張孝忠的飯食,也只有磨碎的豆子而已,其部下都甘心吃粗糧,人們都佩服他的勤儉,張孝忠堪稱一代賢將。貞元三年,加封檢校司空,并讓他的兒子張茂宗娶了義章公主。張孝忠遣其妻子鄧國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親自迎接的禮儀,皇帝贊賞他,賞賜非常豐厚。七年三月去世,享年六十二歲,朝廷停止朝會三天,追封為上谷郡王,追贈太傅,再次追贈魏州大都督,冊贈太師,謚號為貞武。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