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是詩的翅膀 想象,是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一個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從古人詩詞中會看到,作者本來在自我抒懷,但筆鋒一轉(zhuǎn),突然落到對方身上。這樣,意境驀然開闊,別具情味,并使作者的感情更深刻的表達(dá)出來。 杜甫有一首《月夜》詩,這樣寫道: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這首詩的前六句,寫遠(yuǎn)方妻、兒在月夜的情景,一句也沒寫自已在月夜如何。正是.“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而且不說自已看月憶人,卻說妻子看月憶己。接著,不說自已看月憶兒女,卻偏說兒女看月不懂得思念自已。正因為兒女年幼“末解憶長安″,則顯得母之憶,辭情更苦,也照應(yīng)了次句的“獨″。再后又想象妻子憶己的情境:霧深露重,頭發(fā)己被打濕;佇望既久,玉臂都很涼了。一“濕",一“寒″,見出望久,見出憶深。最后,才表示出詩人滿懷希望:什么時侯我們才能共倚薄幃(虛幌)一同看月,讓月光看見我們由共流淚到淚痕干?杜甫的設(shè)想和想象,合情合理,遠(yuǎn)比自己如何看月憶人,更加情深以往愛意彌堅。 李清照的《怨王孫》詞,寫她秋日里一次出游: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秋己暮,紅稀香少。水色山光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開頭說秋風(fēng)蕭瑟,波光浩渺,紅稀香少,景色一片凄清。但接下來唱得卻是另一個調(diào),“水色山光與人親”,是想象,是詩人的主觀心里感受。實際上是“水色山光”作用與人,因而才感到它可親可愛。而無知的山水,也就具有靈性了,也就更加可愛了。下片開頭兩句,是秋色秋光的寫實:蓮花結(jié)子,荷葉衰殘。岸上的花與沙洲上的草,一紅一綠,相互襯映。最后三句,又是想象:沙灘上假寐的鷗鷺頭也不回,好像在怨憤人們這么早就回來了,一點也不懂得欣賞湖上美麗的景色。這三句的寫法和上片后三句完全相同,都是變主觀為客觀,即把自己熱愛自然的主觀意識,賦予山光水色和眠沙鷗鷺。正是通過想象,把自己對湖光山色的流連難舍的眷戀之情,細(xì)致深刻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描寫楊貴妃的美麗,李白說“云想衣裳花想容”,白居易說“芙蓉如面柳如梅”,這是想象,也是比擬。 《文心雕龍。神思》篇,就極力推崇飛騰的,浮想聯(lián)翩的想象。書中說“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fēng)云之色,……”這種想象,不受時間空間制約,你可以想到千年以上,萬里以外;你可以想到各種美妙的境界,像珠圓玉潤的聲音;你可以想到壯麗的景色,像風(fēng)舒云卷;你可以由地想到天,由眼前想到以往的已后的千萬年……總之,詩人需要戴著感情的“眼鏡”,來觀察和反映生活的。盡管生活中的事物千姿百態(tài),萬景紛呈,卻無不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以至于打破事物間固有的聯(lián)系,或改變事物原來的特征,而依作者的感情要求,予以稱心如意的安排。 我發(fā)在群里的[七律·致野地鳶尾花],是一首聽群友聊鳶尾花,贊鳶尾花,和看了發(fā)在群里的圖片,聯(lián)系我少年時的記憶寫的即興之作。我在頷聯(lián)頸聯(lián)中都用了想象,因“鳶"而想。所以尾兩句寫了“休嘆我輩無飛志,艷馥洇風(fēng)上昊端″。這句是想象的大結(jié)局:誰說我已不象蒼鷹那樣翱翔蘭天了?我的艷色,我的香氣己染了風(fēng),并由風(fēng)帶上了浩翰的天宇。 附: 七律·致野生鳶尾花 偏憐濕地野蕪難, 但有葳蕤一色單。 愿化香薰陪勁草, 還題紫韻冠芳蘭。 笑看朋儔翔翰宇, 摯貽鳶尾結(jié)鴻鸞。 休嘆我輩無飛志, 艷馥洇風(fēng)上昊端。 再比如我發(fā)群里的兩首詞作《城市杜鵑》和《詠古樹銀杏》都是帶著豐富的想象的:從北方瘠崖上的燦爛到荒古時期的恐龍劍齒虎。 附: 永遇樂·城市杜鵑之聯(lián)想 尚乃伊乎?勁筋安在,虬骨何處?塞北曾經(jīng),窮崖麗遍,撩惹啼春雨。崢嶸陋境,貧寒不易,恪守自家清譽(yù)。寄江南,甘人把握,叛了籍貫宗祖。 凌寒罔屈,春華鄉(xiāng)梓,志士當(dāng)年如許。賣祖求頤,卑躬乞賞,奸佞遭噴詛。一花兩品,同人異志,良莠盡由分付。茶余也、緣花寄理,莫愆杜宇。 永遇樂·詠古樹銀杏 幾日沉思欲賦一闋為銀杏古樹,卻總乏動心之句。昨夜夢中竟伏案賦成,醒來亦印象清晰,遂錄之?!}記 銀杏聽宣:而今瀟灑,忒較名度。羽扇仙風(fēng),青衣道貌,儼若韜文武。修頎俊朗,悠然傲世,似具大方風(fēng)骨。卻原來、書詳?shù)鋸?fù),盛名遠(yuǎn)至荒古。 流生累變,幸非殤沒,汝尚知祖宗否?初辟鴻蒙,峰巒一統(tǒng),任爾身高舉。森森蔭蔽,欣欣苦蕨,恣肆恐龍劍虎。境遷矣、唯存汝輩,任人景慕! 詩界大賢曾說“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把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在生活中所接觸的形形色色事物表達(dá)出來,要借助于想象。這種想象經(jīng)過詩人的思維活動,會受每人不同世界觀的制約而出現(xiàn)不同的表達(dá)樣式。比如,古詩中詠月的作品很多很多。張若虛對著春江花月夜的一片美景,想象到“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而杜甫對月懷念家人時想象到“砍卻月中桂,清光應(yīng)更多”。后來杜甫漂泊夔州時,家隔千里之外,想象又不同了:“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由于自己的孤獨寂寞,想到嫦娥的孤寂獨處,該怎樣度過蕭瑟的九秋呵! 浮想聯(lián)翩是詩的一大特色。一般說,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常常是浮想聯(lián)翩的。但浮想聯(lián)翩必須符合實際,得合情合理。比如你要寫城市人口眾多,住、行都擁擠,說“如能借月三方地,寧訪嫦娥伴寂寥”,這是想象。但你就說“天上月宮咱作主,今來彼往但由身″,就不合情合理了,是不現(xiàn)實的瞎說。 也就是說,浮想聯(lián)翩決不是脫離實際的向壁虛構(gòu),而是立足于現(xiàn)實,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shù)行象,所以寫來如真可信,仿佛可見,似若可聞,而產(chǎn)生深邃感人的藝術(shù)力量。 想象是詩的翅膀,沒有想象,詩就不能飛翔。如實的描繪再好,也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傳其“神"。但想象決不能靠冥思苦想,或靈機(jī)一動,它必須植根于堅實的生活土壤中,才能結(jié)出“佳果″。脫離生活的“空想",是不能達(dá)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的。 總之,寫詩要善于用想象,而想象不等于“空想",要有扎實的生活積累,文學(xué)素養(yǎng)的積累。
|
|
|
來自: 紅塵翩翩lyi82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