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志未酬含恨去挽歌啟奏革尸還 ——記抗日英雄張桂棟等人的英勇事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展開了中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 日本鬼子目空一切,很快在中國大地上星羅密布,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試想強行侵占中華領(lǐng)土。 由于叛徒告密,在1939年的秋天,龜縮在游集的日寇,于11月13日(農(nóng)歷十月初三)車馬出動,企圖吃掉成立不久的縣常備大隊王集分隊。 下午的4點多鐘,身為隊長的張桂棟得知消息后萬分焦急,為避免縣常備大隊遭遇不測,此時,抗敵心切的張桂棟聽不進(jìn)任何人的勸阻,不顧勢單力孤的處境,立馬帶領(lǐng)張桂武、張桂功、劉殿棟,張桂鳳四名隊員(途中張桂鳳因故返回)及兩排子彈朝離家三里的西南方向古城進(jìn)發(fā)。 殊不知,鬼子已先期隱藏于河岸底處布陣以待。此時湖野空曠,霞光迎面照射,我方的處境明顯不利。只聽到咚咚兩聲槍響,緊接著密集的子彈像暴雨般地襲來。說時遲 那時快,隊長張桂棟立刻命令,“臥倒,還擊!還擊!!”不久,兩排子彈所剩無幾。 身材高大的張隊長正是敵人的射擊目標(biāo),于是,他的頭部、胸部幾處中彈。在生命的垂危之際,張隊長用僅僅剩下的兩顆子彈拼力射向罪惡的敵人。 戰(zhàn)斗持續(xù)還不到半個鐘頭,由于敵眾我寡,隊長張桂棟所帶人員,除張桂武一人順小河溝跑到古城河?xùn)|一戶人家的院內(nèi)藏起來生還外,其余三人全部壯烈犧牲了。 后來,靈璧國民縣政府經(jīng)過籌備,于該年的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在目前下樓鎮(zhèn)的小圩莊北門外的廣場上召開追悼大會,著重宣傳張桂棟等人的英勇事跡。 參加追悼會的除當(dāng)?shù)厝罕娝奈迩送?,鄰邊的銅山、睢寧、蕭縣等地也派代表來參加大會。 主席臺正中央懸著三個大字“死,得,當(dāng)”;左右兩側(cè)分別寫到:“一心雄才奮力戰(zhàn)倭寇,壯志未酬含恨去;諸將英烈熱血灑疆場,挽歌啟奏革尸還。” 追悼會由時任縣長趙覺民主持并致悼詞。他宣布,縣政府經(jīng)研究決定,追認(rèn)張桂棟、張桂功,劉殿武為抗日民族英雄。并且在悼詞的最后特別強調(diào),張桂棟等人是為國而死、為民而死!死得值、死得當(dāng)!但愿他們的抗日雄心永在,殺敵的浩氣永存! 軍民團(tuán)結(jié)如一人,試問天下誰能敵。通過本次大會的召開,以此來激發(fā)地方民眾的抗日斗志、增加抗日信心。 張桂棟等人的英勇事跡在抗日救國的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 (備注:本文由原下樓鎮(zhèn)東北樓小學(xué)校長張桂銓口述,原東北樓村支部書記張清記述提供。程武整理后投稿。特注,文中主人公張桂棟的次子張玉殿(1924-1948)曾在錦州戰(zhàn)役任指戰(zhàn)員,犧牲后被評為烈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