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說到這個人很虛,你可能一下想到的就是貶義的一面,比如說虛弱或者虛偽,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虛字,虛的意義遠不止這些,它有著更深的含義。 看過《道德經》的朋友知道,它其實就在告訴我們兩個字,一個是“靜”一個就是“虛”,“靜”很好理解,”但“虛”是什么意思呢,《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很經典,“致虛極,守靜篤”,可以看出道家歷來講究一個“虛”字。這里的虛,并非是虛空的那種什么都沒有。 我們說做人要“虛”一點,一方面指的是心理上的虛,這個也很好理解,所謂虛心,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指我們那顆看不見的心。老子說要虛其心,實其腹,我們?yōu)槭裁匆忍撈湫?,因為我們的身體是被我們看不見的這顆心主宰著,說白了身體就是工具,這就叫“以虛控實”。既然是“以虛控實”要想保養(yǎng)這個工具,就要先從主宰它的這顆心入手。虛掉心中的執(zhí)念與分別心,你的身體才不會被你的執(zhí)念、欲望所累,疾病叢生。 就比如說大房子好,小房子不好;晴天好,下雨不好;山珍海味好,粗茶淡飯不好,這些都是執(zhí)念、欲望。 做任何事情,如果目的性太強,就已經是不自然了。老子認為把這些都虛化掉,而這種虛化,并非是遠離世間,而是就在這種環(huán)境中,遇到各種事情,從而磨煉自己的心,提升自己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心中坦蕩,沒有過度的欲望,才能強壯我們的身體。 但大部分人,做不到。很多人,都是外謙內驕,似謙實驕。 虛的另一方面,也是指的身體要虛,這句話很多人就不理解了,身體虛,不就氣血不足容易生病了嗎?這里并不是說要讓身體虛弱,你看人體的氣和血,雖然遍布全身,但不是滿的。不是所有的氣脈,都充滿了氣,也不是所有的血脈,都灌滿了血??傮w上,可以說是一個相對不足的狀態(tài)。 這種狀態(tài),就叫做虛。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月滿則虧,滿招損。你可以這樣想就好,如果你的氣脈里,填滿了氣,你的血脈里,充滿了血,滿滿當當?shù)模鼈冊趺戳鲃?,怎么循環(huán)呢? 所以,一定要保留空間。沒有人是100分。只不過有人相對多一些,90分。有些人很少,60分以下。所謂氣血足不足,要看你怎么使用它。收支平衡就沒有大問題。 就比如說如果你能量不足,你還大量的使用,最后的結果,就是斷電跳閘。現(xiàn)在不少過勞死,猝死的,就是這么個情況。這個社會,有透支消費的觀念。這不是一個好的觀念。金錢透支了就是破產,身體能量透支了,就是病危。 你看我們平時吃飯,說要七分飽,保持微微的饑餓感,可防止積食。我們出力,要用七分力,不能太實,以免用力過猛,方向走偏。我們說話,要說七分話,不能太滿,給人留下思考的空間。這些都是虛的妙用。 我們上面講的虛心,并不只是心理上的,在生理上,心也必須是虛的。生理上就是說的心臟。心臟有兩個心房和兩個心室。房室必須是虛的,不是實的,才能裝東西,血液才能回流進來。如果不夠虛,房室空間變小了,比如心肌肥厚,它也是一種病。 在看看腸胃也是一樣,它本身是空腔結構,你不能把它塞得太滿。你吃得太飽了,就是腸胃快塞滿了。這么多東西進來,腸胃要加工它們,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再加上如果你本身是一個能量不足的人,過多的能量,被征集調用到腸胃區(qū)域,大腦的能量減少,就會出現(xiàn)犯困頭暈的癥狀。 總而言之,做人要虛,就是要自己的內心不讓欲望填滿,欲望過則傷身傷心,勞心勞力。害人害己。過去道家有句話說:你看世間越真,你就越虛;你看世間越虛,你就越真。 以虛控實,虛就是率性虛淡,隨遇而安,進而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所謂實呢,是指在“虛”的狀態(tài)下有所得、有所獲的另一種安然,是一種精神得到滿足后的慰藉與愉悅。虛與實,實際上是一種辯證的統(tǒng)一體。虛,是前提;實,是結果?!疤摗钡綐O處,方可“實”到好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