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中醫(yī)經(jīng)常會遇到這個名詞,因為現(xiàn)代人很容易出現(xiàn)這個問題,比如失眠,衛(wèi)陽到晚上不能入營分,那你就睡不著,聽著有點玄乎,實際臨床意義很大。 看似虛無縹緲,特別是被科技教洗腦的,千萬別遇到這個問題,睡眠的出陽入陰功能障礙,西藥很不好處理,安眠藥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服用久了,吃安眠藥失效的時候,就會體驗到,啥叫專治不服。 舉個例子,就像永凍土地帶,到了夏季,表層土融化,這個陽進入的是表層,而深層還是冰凍的。表層水濕重,積水嚴(yán)重,表里之間無法溝通,交換物質(zhì)。 沙漠地帶,表層溫度過高,水蒸發(fā)過快,這種自然空間,都無法容納生物的生存,一片荒涼。 觀察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是不是都牽扯到一個水的循環(huán)問題。 在身體中也是一樣的,水是生命的載體,陰陽和合的橋梁,身體中的水是氣化狀態(tài),循環(huán)往復(fù),將陽氣疏布周身,既不會有過熱的地方,也不會有過冷的地方,陰陽和合,一派生機盎然。 植物的葉子可以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在水的循環(huán)作用下,葉子不會被曬干,如果失去水循環(huán),葉子很快就會被曬干,除了起保護作用,還可以吸收太陽能量,供植物生長。 人亦然,后背也有一層循環(huán)水,在大太陽下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灼燒。這層水會不會吸收太陽的能量呢?也會。這層寒水之氣,吸收太陽能量,也靠著循環(huán)水的作用,疏布周身。 這是人和自然界的引陽入陰。 那么,身體運轉(zhuǎn)需要更多的能量,這些可以通過食物分解獲得。這部分能量和外部獲得的太陽的能量,是如何在身體中分配的,這個沒有人給出正確的理論。 按中醫(yī)理論推論,應(yīng)該是先形成了心火,中醫(yī)叫君火,心火先下行進入腎水,這里發(fā)現(xiàn)沒有又是水?也就是這陰陽和合是離不開水這個媒介的。 如果這段水火既濟的程序出現(xiàn)問題,人就會上熱下寒,這是中醫(yī)處理的方案叫心腎交合。這個治療方案,也是引陽入陰的一種解決方式。如交泰丸之類的。 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交泰丸并不能解決問題,什么原因呢? 一個原因是心陽到腎水這個中間是有一段距離的,也就是三焦通道的問題,三焦通道無障礙,因心火下行,腎氣上行,自然可以做到引陽入陰,但如果這段路不通呢? 是不是需要解決這個通道的問題? 心腎不和也會引起失眠,道理是不是就清楚了。 那是不是這段路打通,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呢? 再看看上面舉的沙漠的例子,沙子自然是通氣的,道路沒問題,但是你沒有水??? 引心火下行,腎水不足,這個時候是不是也不行,那心腎交合后,肝血不足是不是和沙漠這種情況也是一樣? 這時候引陽入陰,是不是還需要解決陰血不足的問題? 為何肝血不足?很多時候是氣滯導(dǎo)致的,你想引陽入陰,那如果濁氣無法排解,這個陽也無法借助水進行循環(huán)疏布對吧! 氣滯的問題解決了,陰陽和合自然會好一些,但如果脾胃這里有問題呢?所有的物質(zhì)來源,是不是都需要你通過吃的食物來分解制造出來呢? 所以,引陽入陰一個需要解決循環(huán)疏布的通道,另一個還需要有足夠的循環(huán)水氣,通道不通,就好比凍土地帶,陰不足,就好比沙漠沒有水。 最終,引陽入陰需要考慮的還是人體這個系統(tǒng)。只有系統(tǒng)性無障礙,才能做到陰陽和合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