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教父》里,有這樣一句話,在一秒鐘內(nèi)看透本質(zhì)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zhì)的人,自然是不同的的命運。 為啥兩只獅子之間的命運,再怎么有差異,也沒有兩個人的差異大呢? 這是個好問題。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即使九十六歲了,依然智慧滿滿。 前段時間,92歲的巴菲特和98歲的芒格還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與大家度過了6個小時,并回答了世界各地股東提出的問題。 一般來說,一個90歲的老人,智力水平會退化到8歲左右,但是,看兩位老爺子一點都不像智力退化到8歲的樣子。 為啥呢? 人類聰明不聰明,基本來自兩個原因啊,一是遺傳。目前這個是比較隨機的,即使再聰明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也可能不如自己的父母,大多數(shù)的情況是一樣的,超越自己父母的情況比較少。 這也是你只知道愛因斯坦是誰,你不知道他兒子是誰的原因。同樣,你也不知道,霍金。楊振寧的兒子是誰。 這就是所謂的天賦,就是字面意思,天才都是天生的,老天給的,中獎了。 好消息是,通過一代一代不斷的選擇更優(yōu)秀的人結(jié)婚,孩子大概率會越來越優(yōu)秀。 例如,你談戀愛一定會考慮一些條件,而不會隨便跟誰結(jié)婚生孩子一樣,就是除了情投意合以外,你要盡量保證下一代的基因更好點。 這符合兩個趨勢,冪律分布和正態(tài)分布。 也就是說,在人類當中,特別聰明的就是一小撮人,特別不聰明的也是一小撮人,大多數(shù)呢,智力水平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即使是特別聰明的人結(jié)合生下的后代,再和聰明人結(jié)合生下后代,智力水平也會逐漸趨近于正態(tài)分布水平。 反過來也在成立,即使普通人也有機會生下智力超群的孩子。 這也是普通人還很有價值的所在,不然這個世界將會更加馬太效應(yīng)。 二是,后天接受的教育(包括人生經(jīng)歷)所決定的。 這也是目前內(nèi)卷的主要原因。跟天才沒法比,咱們只能努力學習了。 你的行為,你的思想,你的談吐,你的品位,你的三觀,隨時隨地都在影響著你的孩子。 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了你的認知上,體現(xiàn)在了孩子的認知上。 比如,智力水平不夠,很容易就會排斥學習,尤其是比較理性、邏輯的學習,重復(fù)的學習。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你的耐心夠不夠。 一般,自己瞎忙的人肯定是不夠的,這個跟你的地位、金錢有關(guān)系,但是還不是必然關(guān)系。 條件好了,可以選擇的空間大了,本來是好事,但是,有些人欲望也更大了,反而變成了壞事。 如果想得到解脫,那么只能是不斷的學習,提升你的認知,升級你的思維。 芒格最令人熟知的就是他的100多個認知模型,這也是即使他這么大年紀還能這么睿智的基本保證。 一定要系統(tǒng)的學習重點學科的重點知識,不要總是東一榔頭西一鎬,這樣你不太容易建立起自己的認知體系,在遇到一個新概念、新知識的時候,你不容易解構(gòu),再建構(gòu)。 你可能會無處下嘴。 這是成年人經(jīng)常有的尷尬和困境,好像逐漸在被這個時代所拋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