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我們的古圣先賢,一再的提醒我們,要有時間觀念。 注重時間觀念的人,才會更加注重奮斗路上的風景,不過激追求結果,從而浪費人生。 今天中午,兒子沒有按時出來,我有點小焦慮,多等了幾分鐘。 等到兒子出來的時候,跟我說“爸爸,今天我過暈乎了,以為是第三節(jié)課呢,沒想到第四節(jié)課已經(jīng)上完了?!?/p> 我開玩笑跟他說:“我說呢,怎么該出來的時候沒出來。于是我就一直在看手機,等待老師電話的召喚'樂樂家長嗎?麻煩你到我辦公司來一趟,你兒子有點小麻煩需要你過來處理一下……’” 兒子聽了,笑著跟我說:“有那么夸張嗎?我也就晚出來了一小會兒……” 我說:“當然有了。你知道嗎?一個有時間觀念的人,通常都是這樣想……你們是11:50下課,平時最晚出來也就11:55分,今天超過12點了還沒出來,我就開始推算,可能出什么狀況了。” 然后接著又跟他講:“時間觀念強的人,可以過別人好幾輩子的人生。所以爸爸特別希望你是個時間觀念特別強的人……比如你早上起床愛墨跡,爸爸就不是很喜歡。我是6:50叫的你起床,你大概是6:53才開始跳繩,7:10分花了17分鐘才跳了500個,然后再用5分鐘跳另外500個……這就說明你的時間,還不夠優(yōu)化。前500分鐘花費時間太多了……我們按綜合考慮,假如你前500個花7分鐘算,每天就可以節(jié)省10分鐘的時間,每個月就可以節(jié)省300分鐘的時間,5個小時左右。每年就可以節(jié)省60個小時,兩天半的時間。兒子,你知道生命一年多了兩天半的時間有多重要嗎?全世界首富把所有錢都捐出去,也換不來一天的時間,一分鐘也換不來……這就是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意義……” 不知道他聽進去沒有,但是我知道,要想讓他有時間觀念,我大概還需要念叨幾年,他才有可能在某天突然頓悟,就好比他早上起床一樣。 享受過程,就要學會把人生用時間觀念來看待。絕不能一味地埋頭奮斗,一抬頭:“到了夕陽紅的年齡了……” 白話點說,我們既要追求理想,又要享受追求理性過程中的各種風景。 …… 我跟好多人都聊過,他們在回憶自己過往的時候,內心最感慨萬千的,還是“苦難日子”多一些。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知道:“當前你所面臨的困難,就是未來最值得回憶的時刻,過好現(xiàn)在,回憶才會更有價值,也更有教育意義……” 只有你有這個心態(tài)轉變,你再面對困難的時候,也就輕松了許多……“無論成敗,都有意義” 這一集視頻里老師好像也舉過好幾個案例,就是關于如何調整自己,不再懼怕失敗的。 大多數(shù)的方式,都是降低預期,甚至貶低預期,把人的天然性給釋放出來。 “我20年后一定是積極心理學大師,現(xiàn)在我的講課,都是草稿!” “我20年后一定是個很好的作者,現(xiàn)在我的公眾號寫作,都是草稿!” 用未來“虛構”出來的成功,來對抗當前面對生活工作的各種焦慮。 焦慮的背后,無非是“越想好,越好不了”。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式離婚”蔣雯麗的臺詞,她在大結局獨白的時候,對婚姻是這樣描述的:
婚姻如此,工作生活也如此。 享受生活工作的過程中,順便做了點事,之前叫理想,之后叫過往! 張弛有度,才是追求卓越人生的最好姿態(tài)! |
|
|
來自: 樂康居 > 《幸福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