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有時候對自己的工作現狀不滿?對枯燥無味的學習感到厭倦?那么,試著想象一下,換一種工作環(huán)境,在悠閑的工作狀態(tài)之中你就能感到幸福了嗎?不上網課,睡覺睡到自然醒,打游戲、看電視、刷視頻是不是就一定會感到幸福?你想過沒有,這種幸福能維持多久? 《幸福的方法》的作者本.沙哈爾告訴我們:幸福與狀態(tài)無關,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的能力是一種感知力,即對幸福的感知力。 現在,很多人都在喪失這種感知力。比如說,父母給你做好了飯,你覺得難吃;在家上網課你覺得這是束縛;父母嘮叨你嫌啰嗦。諸如此類。 本.沙哈爾認為,更幸福不來自于你掙了更多的錢,也不來自于你社會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來自于你的身體變得更健康,這些未必都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的來源是你在追求這些東西的同時你還能隨時的感受到快樂。 顏回和孔子是感知幸福能力的高手?!?/span>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也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夫子也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顏之樂就在于:無論處于何種處境,對于他們來講都改變不了內心當中淡定從容的那種來自內在的喜悅的狀態(tài),這就是幸福的能力。 1.及時行樂型-----吸毒的人,夜夜笙歌的人,沉迷于網絡游戲的人屬于現在幸福 未來不幸這一類,他們推從及時行樂,而及時行樂的人有一天他需要錢的時候,他需要自己有一個能力的時候,他沒有。 2.無助型---據說得了嚴重抑郁癥的朋友基本都是無助型的。無助型的特點就像是他的人生走在一個黑暗的隧道當中,他們很難看到前方有產生樂趣的可能,他們覺得什么都沒有意思,干什么都提不起勁來,無助。 3.忍辱負重型---就是說我現在不幸但未來要幸福,然而答案其實就是忍辱負重型的人永遠都不會幸福,因為任何期望通過改變外部環(huán)境來改變自己幸福狀態(tài)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而忍辱負重型的人卻占大多數,因為我們的教育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產品。 4.現在幸福,未來也幸福,學會讓自己能夠感受到此刻打拼的幸福,我們在為未來努力,但是我們在開心的享受這個努力的過程,這才是幸福的方法,我們每時每刻都體會到自己的存在。這在佛教里的方法叫做保持正念,要能夠學會享受當下,活在當下,這才是人生智慧所在。 如果大家想從無助型,及時行樂型,忍辱負重型轉換出來,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方式。 我們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叫溺水型心態(tài),就像永遠被押在水池子的那種感覺,憋著一口氣;另一種是郊游行的形態(tài),上山是快樂,下山是快樂,當你能夠感受到每一步的快樂的時候,你的人生所積攢下來的全是快樂的相冊,而不是痛苦的回憶,所以這就是幸福的方法。 高中生活很苦很累,但是我們要享受這個過程,以苦為樂。不要想著過了這三年,考入大學就輕松了。人生中的各個階段都是不輕松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來。我們轉變思維,樂觀以對,積極解決問題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