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王朝自洪武開國到崇禎殉國,歷十六帝,共留下十五座皇陵(唯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而眾所周知的,是南京朱元璋明孝陵與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十三陵,計十四座。這差的一座去哪了?在遠離十三陵的北京西郊海淀區(qū),一座皇陵失落的靜默在一座大院里,這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明代宗)的陵寢,依其年號“景泰”而名“景泰陵”。
上三圖:景泰陵(國五) 明史中有兩變,即“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二者的主角都是英宗朱祁鎮(zhèn)和代宗朱祁鈺。這兩場驚天變故,使得二位主角一生波瀾迭起,特別是朱祁鈺失去了葬入明十三陵的機會,也讓景泰陵成為了北京海淀區(qū)唯一的帝王陵寢。 1449年八月,一個壞消息閃電般傳進皇宮,皇上被抓了!這種事中國歷史上甚是少見,不禁讓人想起宋朝的靖康之恥,剎那間滿朝文武手足無措,整個明王朝陷進空前的混亂之中。一個月前,蒙古瓦剌部大舉寇邊,明英宗率數(shù)十萬大軍征討,不料在土木堡遭瓦剌包圍,王振被殺,英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上圖:1907年,美國人拍攝的河北省懷來縣土木堡,清晰可見夯土墻體砌磚垛口,此類墻體在明代繪制的長城輿圖中多有體現(xiàn)。
上八圖:河北懷來明長城鎮(zhèn)堡土木堡現(xiàn)況 近乎完整的一圈城墻依稀可見 內外二城,鎮(zhèn)堡規(guī)格很高 航拍人:尚方 分析明王朝當時的背景,軍事實力、經濟實力都遠在瓦剌之上,但皇帝被俘,天下無主,必須想辦法力挽狂瀾,才能安然度過自建國后的第一次大危機。這時候,于謙出來了,在這次戰(zhàn)役失利、國家危機中,于謙光芒四射,他的赤膽忠心,他的慷慨果敢,他杰出的政治、軍事才干,在重要的歷史關頭,為明朝扭轉了局面。還有一個人不該被遺忘,那就是當時的皇太后孫氏?;实郾环?,舉國惶然,身為皇太后,對政治并無野心的孫氏,瞬間成為做出最高決策的唯一人選。沒有她拍板,明朝的統(tǒng)治核心就沒辦法重建,即便勉強重建,也沒有合法性,難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消弭分歧,凝聚舉國之心。 當時的太皇太后張氏已經去世了很多年,眼下皇帝被俘,只有皇太后孫氏有足夠的權威,來確定國家新的合法的領導者。只在“土木堡之變”后的第四天,孫氏便迅速冷靜下來,她召集大臣百官商議,最后以睿智的抉擇,明確了當時的鉞王(英宗異母弟)的監(jiān)國身份。 隨后孫太后和鉞王最終采納了于謙的建議,并任命他為兵部尚書,令他主持大局,后來的事實表明,重用于謙,是極其正確的決策。瓦剌在經濟等方面對明朝本身就有依賴性,若不能取勝勢必求和,自然會送還明英宗;相反,如果明朝求和,那只能聽任敵方要挾,英宗永無還日。這另立新帝的決定,可以凝聚人心、強硬對敵,乃最明智的選擇,比南宋一味求和要高明得多。 景泰帝即位后,下令用簡單的禮儀迎回英宗,隨后將他安排在南宮形同軟禁,沒有大臣敢前去拜見,只有孫太后經常去探望人生極度失意的兒子。兩年后,景泰帝廢了英宗長子(朱見深)的太子身份,讓自己的兒子做了太子。但第二年新太子就夭折了,景泰帝只有這一個兒子,太子之位又成了大問題,大臣紛紛上書,請求恢復朱見深的太子地位。失子之痛讓景泰帝極為煩躁,他對這些官員痛加責罰,并追查主使,遲遲不肯再立朱見深為太子。英宗、代宗也因此嚴重對立,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聯(lián)盟,欲擁戴英宗復辟以求功賞。于是趁著朱祁鈺重病之際發(fā)動政變,徐有貞率軍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領東華門,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這場政變的發(fā)酵,廢代宗為郕王,并處死了于謙。代宗去世后,以親王禮被草草下葬,到明憲宗時,才重新以皇陵規(guī)制重修陵寢。如今步入景泰陵,陵寢規(guī)模并不大,史書記載的宰牲亭、神廚、宮殿、內官房等,都已不見蹤影,唯御碑亭、祾恩殿、和寶頂原有的中路建筑殘留,碑亭內龍首龜趺碑額篆書“大明”,碑文楷書“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
上四圖:景泰陵(國五) 不得不說的是,復辟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鎮(zhèn),倒是做了一些靠譜的事兒,比如廢除了自太祖朱元璋以來恢復的宮妃殉葬制度。后來大明王朝又爆發(fā)了以昔日幫助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的石曹之亂。石亨、曹吉祥因復辟之功而受到寵信,權勢日重,甚至沒有把朱祁鎮(zhèn)放在眼里圖謀叛亂。經歷過七年軟禁的朱祁鎮(zhèn)畢竟也是稍微有點手段的,于是就有了曹石之亂誅殺石亨、 曹吉祥等人,任命李賢等賢臣治國的景象。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肆意北征的熱血;從皇位墜落的彷徨與毫無自由的恐慌,到最終失而復得、勤政處事。朱祁鎮(zhèn)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寵信過奸詐小人,也打過敗仗;當過俘虜,也做過囚犯,殺過忠臣。縱觀他的一生,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七年幽禁,最后八年又當皇帝,不能不說復雜至極。公元1464年,英宗朱祁鎮(zhèn)病逝,葬入裕陵。
上五圖:筆者2005年拍攝的明裕陵原貌(國一、世遺) 如今訪古十三陵,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裕陵并不開放,二十年前陵區(qū)未修復的時候,我拍過殘破的老照片。如今十三個陵寢均已修復,看似隨心所欲的陵寢分布,其實是帝王們各懷心機的一盤棋局,最終無心插柳,成為留給后人的世界文化遺產。
上四圖:筆者2020年3月重訪明裕陵 給大家推薦一個訪古利器,關鍵是免費、定位較準、5058處國保都有。直接點進去,搜索“景泰陵”、“十三陵”,就可以看到本文中涉及的國保簡介與定位,默認是全國5058處國保。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目的地輸入關鍵字查找簡介和定位;可以統(tǒng)計自己去過多少“國?!秉c,再一個個劃去心愿單;還可以上傳自己的尋訪所得,所有國保點均直接導航即可。
![]() 一起學習 ![]() 沿絲路一路東向 循著希臘化的歷史脈絡 展現(xiàn)出一個縱貫東西的文明體系 超強專業(yè)陣容,實地尋訪 抵達文明現(xiàn)場的視角獨到、見解中肯 絲綢之路上的中國與世界15講 附高清美圖,可無限回放 解讀山川地理密碼 了解中華大地如何作為一幕幕歷史大戲的核心角色 塑造我們傳統(tǒng)文明的血脈與現(xiàn)代轉型的方向 古跡探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