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平面設計師,你需要懂的抽象藝術已送達 來自公眾號:研習設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歷1866年12月4日-1944年12月13日),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刀ㄋ够c彼埃·蒙德里安和馬列維奇一起,被認為是抽象藝術的先。 康定斯基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抽象派的藝術家,看似和平面設計關聯(lián)性不大。當我們在不斷地研究和學習設計過程,很容易就會注意到。 他對整個平面設計的推動,以及在不斷的通過繪畫來創(chuàng)造新的表現(xiàn)形式的過程中,對平面的空間型以及點線面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也都體現(xiàn)到了他的畫作中,影響了很多的藝術流派。 ![]() 在組建包豪斯學院時,康定斯基同樣作為中堅力量,對平面的空間性進行了有力的探索,他對色彩獨特且富有表現(xiàn)力的運用,使他的創(chuàng)作充滿浪漫主義的神秘感,從混亂中產(chǎn)生新的生命。 ![]() ![]() 5歲時的康定斯基 1866年12月4日出生的康定斯基,像很多藝術家一樣,早在兒時和少年之際,就已塑造成型。他的天賦與生俱來,那種對內(nèi)在動力的積極攝取,以及對創(chuàng)作的渴望也是毋庸置疑的。 ![]() Rapallo - boat in the sea, 1902 他描述生平最初的顏色記憶是“蔥郁明亮的綠色、白色、洋紅色、黑色以及赭石色?!边@種對圖像和色彩“”異常清晰“的記憶能力,伴隨著他的一生并成了他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 ![]() 康定斯基的父母 由于父母離婚,康定斯基內(nèi)心第一次受到了打擊,他被托付給姨媽進行照看。這個敏感的男孩從父母的緊張關系中逃離出來,一頭扎進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神話世界。 ![]() 俄羅斯和德國的神話故事,讓他的藝術想象力持久地得到滋養(yǎng)。但當他第一次嘗試將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融入到繪畫的時候,卻遭遇了失敗,因為那時的他還沒有能力將強大的內(nèi)心體驗和想象力很好的以視覺形式展示出來。 他姨媽的細心喚醒了他對藝術的熱愛,讓他在這條路上不畏艱難地前行。 ![]() 青年時期的康定斯基 為了平衡內(nèi)心未解決的緊張(父母離婚),也有可能是為了逃避他內(nèi)心難以駕馭的想象力。 康定斯基決定學習法律學和經(jīng)濟學。在此后,他毫不費力地通過了司法考試,并獲得了莫斯科大學講師職位(是的,天才就是這么的隨意)。 ![]() 這個時候康定斯基面臨了一次抉擇,是選擇接受塔爾圖大學教授職位邀請,還是過著漂泊無定的藝術家生活。這個時候兩件事深深地觸動了他。 ![]() ![]() ![]() ![]()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作品 莫奈的《干草垛》 第一個觸動他的是莫斯科的法國印象派展覽上,克勞德·莫奈的《干草垛》使他迷惑驚奇。 ![]() 羅恩格林 劇照 第二個則是,當他看到了莫斯科皇家劇院上演的瓦格納的《羅恩格林》,全新的編曲深深震撼了康定斯基”瀕臨瘋狂的畫面邊緣處的野性的線條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音樂激發(fā)了康定斯基同感的可能性。同時,也給了他在繪畫上尚未發(fā)現(xiàn)的一種預知能力。 ![]() 當時,慕尼黑是世界藝術之都 1896年,康定斯基做了最終的決定:他和年輕的妻子離開了莫斯科。他的妻子十分不愿意,畢竟康定斯基選擇的是一份飄忽不定的生活,對未來感到不安。但是康定斯基還是決定前往慕尼黑。就這樣法學生康定斯基,踏入了藝術的星辰大海! ![]() 在康定斯基的而立之年,他來到了慕尼黑。當時的慕尼黑是世界藝術之都。藝術氛圍相當?shù)鼗钴S,康定斯基到了慕尼黑并沒有立刻開始創(chuàng)作,而是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安東·阿斯比開辦的藝術學校里面,經(jīng)歷了嚴格的裸體素描練習。 這兩年內(nèi)他沒有畫出一幅知名的作品。盡管他非常的討厭解剖素描,但是為了短時間內(nèi)能快速地把基礎撿起來,他還是堅持住了。 ![]() Beach Baskets In Holland 1904 阿斯比的繪畫課程對于康定斯基是十分重要的,阿斯比用印象派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并且鼓勵康定斯基在并置中使用分離的技法,在這幅《Beach Baskets In Holland》我們就能看到這種風格的體現(xiàn)。 ![]() Beach Baskets In Holland 局部放大 厚重的色塊隨意地相鄰,視覺元素進行了獨立的把控,在較為早期的畫作中,我們能看到視覺元素還沒有形成嚴格的系統(tǒng),也與康定斯基主要想追求的抽象視覺表達相差甚遠。 ![]() 第一次方陣展覽海報 1901年,康定斯基有了一定成績,他拉上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為藝術家及其作品展覽而服務的社團”方陣“,并且親自為第一次展覽設計了海報。 他將暴風雨般積極進取的精神轉(zhuǎn)化在青年風格派的圖形形式里面。這次展覽將整個慕尼黑文化中的進步力量都凝聚在此。 ![]() 老城 Old town II 1902 在康定斯基早期的作品中《老城 Old town II》,他用色彩表現(xiàn)了一個高度風格化的城鎮(zhèn),這幅作品的靈感來自于康定斯基的羅滕堡之旅,整幅畫運用了印象派的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一個悠閑溫暖的午后時光,它完美地表達了康定斯基在慕尼黑時不諳世事的美好狀態(tài)。 ![]() 歌手 The Singer 1903 木刻 在這期間康定斯基不斷地嘗試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木刻則是給他提供了象征手法的靈感。這幅早期作品《歌手 The Singer》有著線條青年風格派以及裝飾性的空間風格,顯而易見的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 他堅信作品和觀眾之間有一種內(nèi)在的契合,他稱之為”klang“共鳴。木刻是康定斯基走向藝術獨立的第一步。 ![]() Colorful Life 1907 康定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就是這幅《Colorful Life 多彩的生活》。一群色彩人物形象在秋色風景中漫無目的游蕩,在堅實壯麗的山巔,一個宏偉的城市冉冉升起。 ![]() ![]() ![]() 整體的色彩明亮,畫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描繪俄羅斯的日常生活,技法依舊是印象派的手法,但是我們慢慢能看到康定斯基的創(chuàng)作的突破。 主題的組合和運動方向變得明顯,這幅畫中描述俄羅斯過去和現(xiàn)在生活的世界性和精神層面,描繪死亡及復活的信仰,可以在里面找到日常的小爭執(zhí)和玩笑。 ![]() 到了1908年的春天,從康定斯基決定到慕尼黑的這幾年,他一直過著飄忽不定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位于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小城穆爾瑙,并在這里買了房子。通過那里的風景啟發(fā)他進行新的藝術嘗試,從木刻版畫轉(zhuǎn)向了風景油畫。 ![]() Murnau View With Railway And Castle 1909 《Murnau View With Railway And Castle》在構圖的方面展示了康定斯基木刻版畫的眾多特質(zhì),特別是在輪廓平面化方面。明亮而厚重的色彩運用和黑色的火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成為一種新的藝術表達形式。 ![]() Grungasse In Murnau 1909 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都是用這種形式表現(xiàn)的,他的新風格十分的明顯。畫面通常是巨大而又簡單的立方狀方塊,明暗或冷暖對比強烈的高亮色塊構成。 ![]() Cemetery And Vicarage In Kochel 1909 畫面中常使用厚重的筆觸,偶爾相互區(qū)別以讓背景不同的顏色顯現(xiàn)出來。甚至在不同區(qū)域之間經(jīng)常輪流使用不同濃度的顏色和畫面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也讓畫面有一種焦躁、閃爍的質(zhì)感。 ![]() Interior (My Dining Room) 1909 康定斯基把色彩之間的色調(diào)和對比發(fā)揮到了極致,盡管他的有些作品,如《Interior (My Dining Room)》有著很多和野獸派馬蒂斯作品相似的元素,他的作品中的主題幾乎淹沒在色彩的滾滾洪流中。 ![]() ![]() Lyrical (Lyrics)divbrdiv 1911 到了這個時期的末尾,1911年,康定斯基的畫作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了抽象元素,在《Lyrical (Lyrics)divbrdiv》中,馬和騎士被放大到了紀念碑一般大,景色退縮到了背景中。 ![]() Romantic landscapedivbrdiv 1911 ![]() Glass Painting with the Sun (Small Pleasures) 騎士和馬在這一時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康定斯基的畫中。 ![]() Cover design for The Blue Rider Almanacdivbrdiv 1911 為《藍騎士年鑒》設計封面的時候,他把神話故事里面的騎士變成了圣喬治,這位屠龍出現(xiàn)在各種水彩、木刻、素描及夾金玻璃中。屠龍的形象一再出現(xiàn)在康定斯基的畫面中。 ![]() Sketch for Composition II 構成II 康定斯基的作品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幾個名字,“印象”“即興”和“構成”。1909年的時候,康定斯基開始將他的作品進行歸類:仍舊保持著自然具象元素的“印象”。無意識情感反映的“即興”。最高難度水平,只能長期積累后才能成功地“構成”。 ![]() Improvisation 6 (African) 即興6(非洲) 畫中的兩個“非洲人”的形象幾乎被鮮亮激烈的顏色淹沒。這一時期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具有一致性,都是謹慎的一步步地發(fā)掘色彩和形式的獨立語言。 ![]() ![]() ![]() ![]() ![]() ![]() ![]() ”藍騎士“是德國的第二個表現(xiàn)主義社團,熱衷于通過表達精神上的真實;致力于推動現(xiàn)代藝術,促進視覺藝術與音樂之間的結合和練習,相信色彩能夠表達精神、具有象征性,強調(diào)要通過自發(fā)的、直觀的形式去繪畫。他們更重視抽象畫面的表現(xiàn)作用。 ![]() 藍騎士成員攝影 康定斯基認為,所有藝術不僅僅是繪畫,也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的重塑,并且通過轉(zhuǎn)向抽象化、元素化變得更加貼近它們的目標。 ![]() 構成V 1911 最早最具有說服力的一個構成作品《構成V》,這幅作品對康定斯基有重大的意義。一系列偶發(fā)的不成熟的具體形象暗含在抽象的形式之中。 ![]() 在畫面中的最頂端的城市。 ![]() 用原色表現(xiàn)的三個人駕駛的游艇。 ![]() Picture with a Black Archdivbrdiv 1912 在早期的抽象繪畫中,他通過強調(diào)色彩能夠引起通感的價值?!禤icture with a Black Archdivbrdiv》是情緒化地主宰抽象形式的世界的一個美妙例證。這幅作品中三個不同形狀的區(qū)域彼此對立構成了極具戲劇性的組合。 從右下角延伸到畫面中的紅色塊顏色越來越深,和他相對的是一個藍色的輪廓,點綴著少量筆觸明顯的淺黃色和橘紅色,一個紫紅色的圓形圖案在紅色塊和藍色塊之上。盡管畫面下方的兩個色塊在畫面邊緣較為穩(wěn)定,但畫面頂端的形式還是通過邊角較小的色塊顯得自有動感。紅和藍調(diào)和的紫色似乎在努力融合這種緊張的沖突感。 ![]() Picture with a Black Archdivbrdiv 局部 所有的圖像元素奔跑著穿過畫面,拱形則給整個畫面增加了重量。這個拱形更像是一個直角,連接著三個色塊,并起到加強紫紅色圓形穩(wěn)定性的效果。 也可以把這個作品看成是一個運動的瞬間,從紅色色塊開始,然后他略微變成紫紅色最后滑向藍色色塊。黑色的拱形看上去就像一個充滿能量的火山,作為一個暴力抗爭的圖像,一邊是紅色形式,一邊是藍色輪廓。突出表現(xiàn)的基本主題就是”沖突“。 ![]() Improvisation 26 (Rowing), 1912 在”藍騎士“期間,康定斯基積極參與組織展覽和建立新聯(lián)系的工作使得他的抽象繪畫道路迎來了決定性的時期。從逐漸拒絕關聯(lián)引用到純粹的色彩和形式進行表達,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康定斯基”即興“概念的最佳闡釋。 《Improvisation 26 (Rowing)》就延續(xù)了他1911年畫作中,無組織的形狀以及充滿暗示性的線條,一個紅色的拱形和六條黑色線條的組合變成了劃船人形象的附帶闡釋。劃行的小船成為了這一時期康定斯基無數(shù)次廣泛表現(xiàn)的形象,也是康定斯基圖像學的一部分。 ![]() 小樂趣 Small Pleasuresdivbrdiv,1913 劃船形象在《小樂趣 Small Pleasuresdivbrdiv》中作為前進的象征意義被表現(xiàn)的尤為清晰,就像騎馬人的主題那樣,同樣是險境的象征,一個人暴露出的遺棄感的象征。具象的元素在寧靜而保守的色彩構圖中占據(jù)主導地位。 ![]() 山頂?shù)某擎?zhèn)清晰可辨 ![]() 這三人的小劃艇漂流在水面上 ![]() 山下的小村落也許暗含著風景 ![]() 洪水即興 Improvisation. Delugedivbrdiv,1913 他嘗試將天啟及災難性的主題融入其中,這幅作品是康定斯基構成作品中色彩極為豐富、頗為動蕩不安的作品之一。 每一個可辨識的細節(jié)逐漸迷失在上下起伏的色彩噴發(fā)之中,只有在畫面的左上角隱約可以看到山的形象,這是這一時期康定斯基最喜歡表現(xiàn)的一個基本主題。在一片混亂中,山的形象穩(wěn)定堅固,不可動搖。堅信只有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進入精神的領地。 ![]() 峽谷即興 Improvisation. Gorge,1914 這幅畫作展現(xiàn)了起起落落的洪流中,一對身穿巴伐利亞服裝的情侶在棧橋處,伴隨著小艇。 ![]() 白色邊緣的繪畫 Painting With White Border,1913 在藝術道路上最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作品應當是《白色邊緣的繪畫 Painting With White Border》,他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 他在一次想起來”圣喬治和惡龍“的主題時,在大量的草稿和前期的準備中,他將這一個原始主題逐漸轉(zhuǎn)化為越來越抽象的形式,最終呈現(xiàn)在油畫中的視覺效果是”技法上簡單、直接和清晰“地描繪了康定斯基認為的繪畫的基本準則即”黑白之間的博弈“。 ![]() 畫面中的一個退了色的淡藍形狀代表著一個戰(zhàn)斗者的形象,一條白色的線條。代表著戰(zhàn)斗者的長矛直對著”龍“,即畫面左下角那個邁步前進的黑色形象。這幅作品構圖中最重要的就是畫面四周圍圍繞著的白色邊緣,他將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畫面的核心部分。 ![]() 夢即興 Improvisation. Dreamy.divbrdiv,1913 各種顏色的形狀圍繞著背景色上彌漫的藍色中心蜂擁而來。伴隨著他們的”第二種聲音“,線條符號以及散射狀的圖形元素與自由獨立的色塊交相呼應。迥異于其他即興作品抽搐般的痙攣,整個構圖流露出平靜祥和的氣氛。在畫面里面,康定斯基在”毫無生氣“的抽象的兩個極端之間游走。 ![]() 隨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這個對整個二十世紀初的藝術史的影響是徹底的,就如同他對社會和思想的改變一樣,它也令居住在穆爾瑙的康定斯基大吃一驚??刀ㄋ够@一段的時期的繪畫,也就在這一事件上暫時停止了。 ![]() 戰(zhàn)后康定斯基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回到了德國,那個時候德國在一戰(zhàn)中戰(zhàn)敗,民族情緒高漲??刀ㄋ够降聡箫@得很孤立。他的朋友有的在戰(zhàn)爭中喪生,有的居住在柏林以外的地方。 ![]()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這時,包豪斯學院的創(chuàng)立者瓦爾特·格羅皮烏斯邀請他去魏瑪任教,他欣然接受了。 ![]() Draft for Mural In The Unjuried Art Show, Wall B,1922 在離開柏林前不久,康定斯基為”未受傷的柏林藝術展“創(chuàng)作了四幅大型壁畫。這些畫作既是康定斯基在莫斯科時期藝術風格的最后回顧,也是對他未來藝術風格發(fā)展的一次展望。 在黑色背景上使用彩畫這種技術將這幅作品與他的慕尼黑時期聯(lián)系起來。這也為他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即用自由的形式去表達自己對藝術的綜合理解。 ![]() 包豪斯 Masters’ Houses in Dessau 格羅皮烏斯(包豪斯校長)召集了一批最現(xiàn)代最杰出的藝術家在魏瑪?shù)陌浪箤W院授課。在包豪斯學院的課程上,康定斯基一方面?zhèn)戎赜谒皵M定的莫斯科藝術文化研究所教學計劃,另一個方面也將新興的格式塔心理學的一些新發(fā)現(xiàn)囊括在其中。 ![]() 康定斯基(左2)在包豪斯時期 在教授色彩時,他強調(diào)黃色和藍色的對比,采納了歌德的一些原則,并對神智學和超自然研究的成果進行的擴展(是的你沒有看錯)。第二種對比是黑色和白色的對比,第三種是綠色和紅色的對比。 ![]() 構成 VIII,1923 康定斯基在魏瑪時期的主要作品是一幅被命名為《構成 VIII》的大型作品。幾何詞匯被限定為集中有限的元素,例如圓形、半圓、排線、直線還有曲線,處于主導地位的圓形位于畫面的左上角,還有其他一些非同心圓圍繞在周圍。 ![]() 構成 VIII 立體效果動畫展示 棋盤狀的柵格形穿過自由散布的圓形和半圓形,卻并未限制這些圓形或是與這些圓形形成對抗的格局。這件作品中的各種圖形相互矛盾且搖擺不定,但又形成了一種平衡,這正體現(xiàn)了一種康定斯基早期作品截然不同的風格。 他早期作品的特色都是以顏色和形狀來塑造獨特的藝術效果,但這個時期的作品在精神層面有所突破,因此也少了一些緊張和焦慮的感覺。 ![]() 藍色中 In Blue,1925 ![]() 黃-紅-藍 Yellow-Red-Blue,1925 1925年,包豪斯的第一階段結束(學校遭到了魏瑪右翼政黨的攻擊)。第二階段始于德國德紹。在《藍色中 In Blue》和《黃-紅-藍 Yellow-Red-Blue》畫作尺寸和藝術價值方面幾乎可被視為經(jīng)典之作,這件作品的左半部分是淺色、明亮的顔色和圖形、線條,右半部分是暗色和深色,以及更多的來自于畫家的創(chuàng)意,比如藍黑色的圓形和黑色的曲線。 土黃色象征“堅實”的意義,天藍色看著似乎有向右上方“飄浮”象征過去的意味。這樣安排形狀和顏色所形成的對比效果是康定斯基對其早期作品中,騎士和龍主題的回憶,這兩種意象都在這幅作品中以一種非常正式的形態(tài)重新出現(xiàn)。 ![]() 多個圓圈 Several Circles,1926 表現(xiàn)康定斯基這些想法最好的作品是《多個圓圈》。一個黑色的圓圈像日食那樣遮住另一個藍黑色圓圈的一部分,周圍還環(huán)繞著其他大大小小鮮艷顏色的圓圈。 這些圓圈共同出現(xiàn)在一個黑褐色的背景中,重疊透明的圓圈可以營造出一種全新而且能清楚區(qū)別色調(diào)的效果。 ![]() 1928年包豪斯雜志 康定斯基(左一) 1928年,在包豪斯的季刊上,他闡述了思維能力和直覺之間的重要關系:“新的藝術時代總會有新的主張和理論,這些主張和理論的必要性不言自明,與科學理論是一個道理。然而,這些主張永遠無法替代直覺的作用。 知識本身是蒼白的,它必須通過提供素材和方法充實自己,而直覺又是通過利用素材和方法作為手段來實現(xiàn)最終的目標,如果沒有這些方法和手段則無法實現(xiàn)最終的目標,僅憑直覺的創(chuàng)作將蒼白無力?!?/span> ![]() 樓層 Storeys,1929 《樓層》這幅畫描繪了各種抽象的意向集合在一起,占據(jù)一座房子中各個樓層的場景,這些“樓層”也是對包豪斯學院越來越側(cè)重建筑設計的諷刺。 將生活空間的功能結構變成風格千篇一律的小型單元,就像在德紹用工業(yè)生產(chǎn)方法建成的特爾滕住宅區(qū)試點一樣。 ![]() 變化無常 Capricious,1930 康定斯基在德紹包豪斯學院最后幾年推出的作品又變得輕快起來,還帶有了一些幽默感,他藝術生涯晚期在巴黎的作品尤為如此?!蹲兓療o常》就是這時期作品中的一例,這幅畫中的三桅船、宇宙飛船、埃及象形文字和克利夢幻般的象征性語言之間有一種神秘聯(lián)系。 ![]() 1931年,納粹發(fā)動了一場針對包豪斯學院的惡意攻擊,最后導致學院于1932年關閉。到了1933年4月希特勒上臺,學院立刻遭到了蓋世太保的搜查并被關閉。 7月19日,教職工決定出于安全原因停辦包豪斯學院,很多教師和學生都移民去美國繼續(xù)傳播包豪斯學院的主張和學說。康定斯基和他的妻子有幸及時逃亡巴黎,也開始了康定斯基新的創(chuàng)作時期。 ![]() ![]() 巴黎藝術界對康定斯基的到來卻表現(xiàn)得非常冷淡并且有所保留,一方面讓法國藝術家與“巴黎學派”保持距離,另一方面對抽象畫也不認可??刀ㄋ够诜e極聯(lián)絡旅居巴黎的俄羅斯藝術家無果而終之后,他開始減少與其他藝術家的聯(lián)系。 ![]() 平緩上升 Gentle Ascent,1934 《平緩上升》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從五彩的云朵中升出各種色彩,這些顏色上特別細微的差別共同構筑了一曲色彩的美妙樂章。 康定斯基似乎將構成主義關于色彩的理論都留在了包豪斯學院,他現(xiàn)在使用的色彩組合都是藝術界之前從未見過的,其中的大多數(shù)都具有巧奪天工的效果。 ![]() 天藍色 Sky Bluedivbrdiv,1940 這件作品中占主導地位的巨大色塊很容易讓人想起深海水母,其他形狀讓人想起浮游生物和微小的水生生物。 ![]() 特別是在《天藍色》這件作品中,各種顏色的形狀和圖形在天藍色背景上飄浮,就像透過顯微鏡觀察到的未知世界?!邦伾托螤畹膭?chuàng)新”一次又一次地創(chuàng)造出歡快的效果,在色彩斑斕的云狀背景上顯示出獨立頑強的生命力。 ![]() 構成X Composition X,1939 《構成X》就是康定斯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完成的最后一幅大型畫作。他利用大量的色彩和形狀描繪了一個神秘虛幻的世界,但從這件作品中絲毫察覺不到軍事沖突一觸即發(fā)的緊迫感。 ![]() 主調(diào)曲線 Dominant Curvedivbrdiv,1936 康定斯基的作品突出的特點就是不可動搖的復雜性,一個典型的佐證便是大型畫作《主調(diào)曲線》,描繪了一場充滿幻想和紛繁復雜的焰火秀。大量象征性符號和生物形態(tài)漂浮其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圓圈;其中一些發(fā)展成為某種卷軸畫,形成了畫中畫;右邊階梯狀的建筑很清晰地表明康定斯基對感知心理學也有所了解。 ![]() 圓圈的周圍 Around the Circle,1940 在《圓圈的周圍》中,奇形怪狀的顏色在黑色的池沼中熠熠生輝,就像夜色中莫斯科的穹頂。紅色圓心周圍的圖案具有令人著迷的音樂效果。 ![]() 溫和的活力 Tempered Elan,1944 康定斯基最后因為動脈硬化于1944年12月13日去世,他最后的作品《溫和的活力》,像其他在戰(zhàn)爭期間創(chuàng)作的畫作一樣,除了稀缺的顏料,看不出任何其他來自外部或者內(nèi)部的困窘。 ![]() 康定斯基說:“抽象藝術處于一個新世界中,表面上與'現(xiàn)實’并無關聯(lián),但卻與'真實’的世界密切相關。究其根本,它也遵循'宇宙世界’的通行法則。所以'新的藝術世界’與'自然界’平行存在。這個'藝術世界’很真實也很具象。正因為如此,我更愿意將'抽象’藝術稱為'具象的藝術。” 康定斯基深入的參與了現(xiàn)代藝術的重要發(fā)展進程。但他最大的貢獻在于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繪畫理念。他通過各種形式將這樣的理念傳授給大眾。 康定斯基直到去世前都堅持自己認定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個視覺的世界中,抽象并不只是其本身或只是單純用來表達的一種手段,它意味著從欲望中升華出的對物質(zhì)和生命的探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