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因是4月21日,教育部發(fā)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稱“新課標”),其中提到,從今年9月起,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要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其占總課時比例10%-11%,僅次于語文(20%-22%)、數(shù)學(13%-15%)。 
來源:教育部官網(wǎng)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
單憑“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的比例超過外語和理化生,就能解讀成體育如今成為第三主科嗎?事實上,20多年前,教育部發(fā)布的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體育課的占比就已經(jīng)達到10%-11%。 
來源:教育部官網(wǎng) 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占比并未產(chǎn)生變化,為什么當年很少有人覺得體育課成為了主科?似乎在90后的記憶里,學生時代一周只有一節(jié)體育課,本該身強體壯的體育老師還“經(jīng)常生病”,需要其他科目老師來“代課”。 
據(jù)新華社報道,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認為,這源于應試教育對學校體育的擠壓,使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始終處在非主流地位。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到底怎么上體育課?中國日報記者小彭帶著這個問題,和小學體育老師臧景一做一天朋友。 
操場上,小學生們正熱火朝天地進行體育運動,拉吊環(huán)、跳繩、迎面接力、踢足球、拔河,笑聲、熱情和活力充滿著整個校園。 提供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幫助兒童建立起運動興趣,提升運動參與度,這也與新課標相符。新課標提到,應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

臧老師告訴小彭,同學們每天要鍛煉1小時40分鐘左右,上午半小時課間操,下午半小時律動空間,再加上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近年來,全民不斷提高對運動和健康的追求,學校體育課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3月30日,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一級巡視員郝風林在發(fā)布會上表示,教育部正在推進體育教學改革,讓學生喜歡體育運動,讓每一位學生掌握一到兩項終身受用的體育技能,強化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嚴禁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jié)體育課。 China's 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has called for appropriate school scheduling to ensure that students a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engage in one hour of physical activity both during and after school hours every day.
Physical education (PE) classes and campus exercise activities should not be squeezed out in favor of other programs, said the MOE.

此次因新課標發(fā)布而引起輿論的“體育上升為第三主科”的說法,從側面也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學校體育的關注度、期待度在增加。
身穿運動服,臧景一說話的聲音十分洪亮,給學生們上課時毫不含糊,“這堂課就是專門用來進行足球訓練的,不是哄孩子,大家跑齊了?!苯o學生專業(yè)的指導,帶領他們強健體魄,培養(yǎng)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是臧景一的日常。 
教育部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得到有效保證,中小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總體呈現(xiàn)“逐步提升”的趨勢,優(yōu)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in schools directly benefit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Getting the recommended amount of exercise combats obesity, which subsequently reduces the risk for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sthma, sleep disorders and other illnesses.
除此之外,體育能教會我們什么?小彭在臧老師的體育課上還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小學生們自在地跑跑跳跳,享受運動的快樂; 進行團體拔河比賽時,使出全身力氣堅持到最后一秒; 團體賽前夕,在班上重申比賽規(guī)則后,臧老師鼓勵大家“每個人付出最大的努力,就算得最后一名,我也為你們驕傲?!?/p> 
小學生因為比賽失敗而獨自流淚,在臧老師的帶領下走出角落?!翱梢暂?shù)荒苷J輸,要有不認輸?shù)木瘢蹅兠魈熠A回來好嗎?好樣的?!标袄蠋熀蛯W生碰拳,傳遞勇氣。 兩位學生遇到小沖突,在臧老師的調(diào)解下,雙方互相擁抱,充分感受對方的善意。 …… 感受團隊精神、努力拼搏、學會堅強勇敢、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嘗試表達對他人的善意,孩子們似乎在體育運動時無意地習得了這些技能。 晚上六點半后,辦公室里還剩下三位學生,他們的父母分別是體育老師、警察和醫(yī)護人員。 
每天,臧景一的女兒小葡萄會來學校等他下班,早上也一同從家里出發(fā)。因為家住通州,距學校24公里,他們大約六點就會出門。面對早起這件事,小葡萄相當樂觀,“早起晚起,一樣都是困?!?/span> 臧景一任教已十二年,關于成為體育老師的原因,臧景一告訴小彭,自己正是受兩位老師的影響,才從體育愛好者走上體育道路,最后選擇成為教育工作者。 
在一個人的成長生涯中,老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教授本領,還增強學生對于生命感知力,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世界。 “學生成長成人需要很長的時間,很難看到他短時間內(nèi)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毙∨砗完熬耙惶接戧P于成長的問題。臧景一表示,自己只是學生人生當中的一小角,作為一名老師,他會做好該做的事,學生多年以后能想起來小學有個臧老師就很知足。 
如今,體育教育除了讓學生個人的體能達標,更希望強健的體魄、積極的心態(tài)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陪伴他們一生。青少年的體育不僅關乎著個人發(fā)展,更牽系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一路走來遇到了不少好老師,學到了什么知識已經(jīng)記不太清,但還能記得幼兒園老師送了我一雙自己做的鞋子,我第一次感受到給予的力量;還有小學語文老師對同學們無條件的信任;初中體育老師告訴我,勇敢是一種珍貴的品質(zhì)…… 這些老師似乎都不再出現(xiàn)在我后來的生活中了,但他們就像人生接力賽中的第一棒一樣,是起點,也是基礎。 
《做一天朋友》是一檔由中國日報推出的原創(chuàng)系列紀錄片,記者小彭走近各行各業(yè)從業(yè)者,和他們做一天朋友,體驗他們的生活。該片以紀實類生活體驗的形式,探討關于大時代的思考和小人物的生活碰撞。目前,三集紀錄片已收官,您可以在芒果TV、騰訊視頻、微博和B站搜索“做一天朋友”觀看紀錄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