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紅樓夢》,沒了以往意欲速畢的急躁,悠悠緩緩地,倒也自在。思緒卻在漸漸地清晰起來,一部紅樓,囊括紅塵諸事。當凡世間情誼、人間百態(tài)皆可尋跡于其中。洋洋灑灑的《石頭記》,不知是多少神仙歷盡天上人間的世事塵埃,穿越多少時光變遷,方看破這熙攘紅塵里多少無謂的紛爭,不過都是一場游歷人間的鬧劇。因果報應(yīng)、曲曲折折、世事輪回、如夢似幻,虛虛實實里娓娓道來天機無數(shù),讓人看清了許多也看淡了許多。 經(jīng)典,原本就是經(jīng)得住歲月打磨的精品。一部紅樓,囊括世間萬象。任憑時光荏苒,多少紙墨奇香,多少傳世力作,多少睿智真言,都無法掩蓋其璀璨的光芒,終是會穿透塵煙,浸潤每一代讀者的內(nèi)心,或掩卷沉思,或頷首淺笑,或低徊吟詠,無不專注入神。每一次重溫都會有不同的感覺,讀書是漸進式的感悟。不同階段的閱讀,關(guān)注的側(cè)重點不同,帶給心靈的感受也迥異。有俗語說:“少不讀紅樓、西廂、水滸;老不讀三國。”概是因其多兒女情長、風花雪月、江湖義氣,恐不諳世事間讀不透真義反受其負面影響。老不讀三國呢,概是老則老矣世事亦經(jīng)無數(shù),再也不必智謀多端費心算計,倒是活得自然簡單一些方是悟透人生后的一大境界。進入知天命之年,突然細細地讀起紅樓來,卻自感沉穩(wěn)了許多。文學藝術(shù)性自不在話下,也不是我輩略讀之人可枉自評論的領(lǐng)域。單是四大家族的興衰、真誠愛情的身不由己、官場朝令暮改的變遷、人倫關(guān)系的復雜與詭異,都潛藏在宿命的種種際遇中,仿佛一個濃縮后的社會大舞臺,生旦凈末丑各自演繹,讓人感嘆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倒是這一番不急不緩的重溫,古今細細對照開來,許多的事仿佛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jié)局,善惡有報不是傳說,懲兇除惡不必人為,一切盡有天理,一切都符合自然規(guī)律。做人還須坦坦蕩蕩,概是逃不脫天上一雙無時不在注視著人間的眼睛,或者說是某種公理永存。如果人人皆以之自警自律,人生終得圓滿。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再借用網(wǎng)絡(luò)讀者的高見補充說:法家看見秩序,佛家看見萬境歸空。王熙鳳協(xié)理寧國府,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算是法家的代表事件;賈府最終被抄家,“飛鳥各投林”,“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可以看出佛家萬境歸空的思想。一部紅樓,就是一部百科全書。想要的從中都能找到。87版的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成了用影視形式詮釋不朽巨著的永恒經(jīng)典,以后的版本無可超越。似乎有著某種魔咒般的巧合,其中的幾個主演后來的人生命運也讓人唏噓。詩詞歌賦,有專門的紅學家研究與解讀。一部紅樓,不僅濃縮了社會的多層面現(xiàn)實,也道盡了人生的諸多玄機。常常翻閱,沐浴在經(jīng)典的熏陶中,會是一種人生的自省,更能幫我們看清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收藏了好幾個版本的《紅樓夢》。隔一段時間,就會隨手拿起來翻閱。有時候,會在喜馬拉雅APP里聆聽各種版本的解讀。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經(jīng)典,常讀常新,永恒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