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周易》中有這么兩個詞——否極泰來和泰極否來。 這兩個詞合在一起,就是我們常說的“發(fā)展周期”。從衰落到發(fā)展,從發(fā)展到衰落,循環(huán)往復,一直保持著大自然的平衡。 就像是坐過山車一般,我們在這一刻依舊處于低谷,而下一刻,就有可能逐漸走上坡路,走走停停,波波折折,形成了這復雜的一生。 有兩句話說得很好。 第一句話:“如果你正處于山谷,請不要擔心,因為你未來不論怎么走,都會走回上坡路?!?/span> 第二句話:“如果你正處于山峰,請不要狂妄,因為你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墮入到深淵當中,經受巨大的人生落差?!?/span> 對于當下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其實他們所擔心的,并非是登臨頂峰后的突然落魄,而是當下身處于低谷的自己,未來到底有沒有出路。 王爾德說過,不要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在你的手里。 只要明天依舊會到來,那希望終究在我們的手中。要堅信,身邊發(fā)生了這幾件事,象征了苦去福來。
02 遇到“事與愿違”的事兒,象征了苦去福來。 談到理想和心愿,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萬事順遂,心想事成,而不希望事與愿違,難以得償所愿。但是,前者終究無法實現(xiàn),唯有后者,那是常態(tài)。 一輩子都心想事成,那是誰都不可能做到的。當然,不排除真的有好運到極致的人,但那個人絕對不會是你我等蕓蕓眾生。 難道說事與愿違,就一定是壞事嗎?危中藏機,壞中有好,這才是生活的現(xiàn)實。 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所有的事與愿違,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正軌。 這家公司不要你,而那家公司接納了你,上司也很賞識你。這就是先“事與愿違”,而后“苦去福來”。 你在這個領域沒有天賦,換了一個領域繼續(xù)鉆研,誰知道賺了不少錢。這也是先“事與愿違”,而后“苦去福來”。 生活,就像是一杯茶,也許它現(xiàn)在的味道不符合你的口感,不夠刺激,但細細品嘗下去,你將會感覺到甘香四溢,令人口齒留香。 03 大器晚成,象征了苦去福來。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寫道:“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大概意思是,早年有點成就的人,未必就真正成功了。而后來才干出點成就的人,未必就無法成功了。做人,不能因為年少而驕傲,也不能因為年老而自暴自棄。 大器早成,固然是好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早成”的資本和運氣。而大器晚成,雖然讓人感覺到韶華已逝,但生活的磨練,早已讓人無堅不摧。這,才是普通人的追求。 說句難聽點的話,二十歲的時候比不過別人,那不妨比30歲時的成就,再不濟,比40歲時的成就。人,只要還活著,就肯定會遇到機會和生活的驚喜。 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些人的福氣來得比較早,而有些人的福氣來得比較晚,這又算得了什么呢?關鍵還是要看個人把握機會的能力。 晚點成功,有點經驗,終究是好事。
04 發(fā)現(xiàn)有不幸的事兒出現(xiàn),但影響不大,象征了苦去福來。 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生活中所有發(fā)生的不幸的事兒,都是為了避免更壞的事兒出現(xiàn)?!?/span> 直白一點來說,一個人原本要走向深淵,掉下去就完了,可如今他被一顆石子絆倒了,受了點傷,那他就原路返回了,避免了更大的不幸的出現(xiàn)。 對此,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人被這一顆石子絆倒,到底是好事呢,還是壞事呢?這石子,到底給人帶來好運氣呢,還是帶來霉運呢? 剛開始受傷的時候,我們會認為自己倒了大霉。等到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死里逃生”時,才頓悟,這并非是倒了大霉,而是走了大運。 很多時候,大霉和大運,只存在于一念之間。能不能把握住,就得看我們的智慧和格局了??催h一點,別只盯著家門口,那才是福氣。
05 遇到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象征了苦去福來。 孟子說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大致意思是,對內沒有忠臣名將,對外沒有時刻威脅的敵人,那天下就有倒懸之危了。 同樣的道理,對于普通人來說,自己本身沒有壓力,外部也沒有跟你競爭的敵人,那你自然而然就在舒適區(qū)中廢掉了。 遇到旗鼓相當的敵人和對手,這并非是我們的不幸,而是我們的好運。一個人的潛力和才華,只會在“競爭”和“威脅”中才能逐漸提升。 有些時候,“正反”地看待一件事,別總是看著事情的表面做人,要堅信“危中藏機”,逐漸地磨練自己,等待機會,才能擁抱一鳴驚人的往后余生。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