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神話傳說也是內容各異,龐雜多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說這個神、那個妖,這個精,那個怪,它們廣泛存在于諸多文學作品和神話故事中,增添了我們東方傳統(tǒng)文化許多的“神彩”,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么狐貍精是“精”,而黃風怪是“怪”呢? 這所謂的神仙妖魔、精靈鬼怪究竟都是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又有什么分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說一說,用最直白的方式,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做個傳統(tǒng)文化上的“小小科普”: 重要聲明:本文不是學術討論,最多算大眾生活小妙招吧,此句放在最前面“避杠”。 1、神
“神”這個字的古字形是由表示祭臺的“示”與表示雷電的“申”構成,通俗點說就是“溝通天地的祭司”。演變到如今,你可以理解為神就是“高高在上的為生靈服務的強大存在”,看過《封神演義》和《西游記》等書的都應該明白,所謂“神”其實就相當于是天上各司其職的公務人員,他們共同管理著這個三界,維持著平衡。 火神主火、風神主風,財神管財,瘟神主疾禍,他們是人類最主要的祭祀對象,也是心中信仰的具象化。 最典型常見的神,舉幾個例子,比如財神、門神、二郎神,等等。 ![]() 財神像 2、仙
前文中提到了神,那么在神話傳說中,神是由什么變成的呢,這就要提到第二種存在“仙”了。在我們通常的認知中,傳說中的“仙人”分為五個等級,即天、地、神、人、鬼,這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就不多說了。 小說《封神演義》與《西游記》對于仙,有著很系統(tǒng)的解釋,世間萬物生靈,能通五竅,皆備仙資。也就是說,萬物生靈只要通了五竅(當然,開竅越多越好,五是基礎),且有一顆成仙得道的心,慢慢修煉就都可以得道成仙。 成仙后,接受天庭的招募,拿到編制干活領工資,就成了所謂的“神”;而選擇繼續(xù)笑傲山野間的,便稱作“散仙”。 最有名的散仙便是《封神演義》中提到的陸壓真人還有《東游記》中過東海的八仙。 ![]() 東游八仙像 3、妖
上文中說了,世間萬物生靈皆可成仙,可是,成仙有一個前提,那便是“得道”。 “證道”的過程就是擺脫世俗欲望的過程,那么要是擺脫不了呢?那就要踏上了另外的一條修行道路,這里面就包括“妖”。妖與仙是相對的,可是,仙的對立面卻不僅僅是妖,因為妖也有門檻! 成為妖的一個最重要的標準,那就是——美。 有一句俗話叫做——事出反常必為妖。這里面的“妖”是與平常的“?!毕鄬Φ?,意思是不“尋常”,可是不尋??刹蝗恰把卑?。比如一個長相一般的人,我們可以叫他是一個“常人”,那么長相不一般的人呢?上限與下限就分成了兩種。 一種是長相不尋常但是很美,這種的我們可以稱為長得“妖”;另外一種也是長得不尋常,但是很丑,那就不能說“妖”了,只能說丑,也有個詞叫“丑八怪”。 所以說,不男不女的雖然我們一般都稱之為“人妖”,可是不美的不能算“人妖”。(日?;?/p> 最有名的妖,當然是狐妖,也叫狐貍精,這個我們后面接著說。還有桃妖、柳妖、貓妖等等,反正一般都是女妖,畢竟傳說中的故事角色美女比美男要多很多嘛。 ![]() 女妖形象 4、魔
“魔”這個名詞是舶來品,最早見于梵文,南北朝時期從南亞流入我國后,將它定義為與光明相對的一切惡的代表。 因為魔是從沙門那邊來的,因此最初不在我們的傳說中出現(xiàn),后來我們一般用它來形容一種癡迷或者盲目地堅持帶來的惡果。那些執(zhí)迷不悟、苦心所求、癡情不改、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存在,最終成“魔”。 魔這個概念后來被本土道家吸納,比如《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有云:“其魔有十......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p> 不瘋魔,不成活。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 影視作品中魔的形象 5、精
精、氣、神,是傳說中構成我們靈體的三種存在,是除肉身外的構成我們生命的主體。 但我們這里所說的“精”也是一種特別存在,與仙相對,與妖并存,甚至經常與妖代指的就是一種東西。我們以“狐貍精”為例來解釋。 狐貍精一般是美的,所以也被稱為“狐妖”,可是在很多神話傳說中,她們除了美,還具備另外一種特質,那便是“聰明伶俐”,換句話說的再明白些,就是“精明”。 精是一種生命質量的濃縮,所以才有“精華”這個詞。某些存在在修煉的過程中將自身的雜質剔除,去粕留華,最終修成的存在就是“精”。人中的極品叫“人精”,調味品中的極品叫“味精”,妖中的極品叫“妖精”,以此類推。 這就很好理解了吧! ![]() 影視作品中的妖精形象 ![]() 影視作品中的地精形象 6、靈
在“泛神論”學派中,一般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皆有思想和生命,而它們的統(tǒng)稱就是“靈”,因此,泛神論又被稱為“萬物有靈論”。 靈是一種廣泛的存在,“靈中之精”便是我們人類。這在你理解了上文的“精”后,再看這句話是不是就特別好理解了?!渡袝ぬ┦纳稀酚性疲骸拔┨斓厝f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p> 活著的靈,被稱為“生靈”,“死過一次”的便是“死靈”。這里我特意強調了“死過一次”,而不是“徹底死了”,這就是“鬼”與“死尸”的區(qū)別。 ![]() 影視作品中樹靈的形象 7、鬼
“生靈”如果死了但還存在著便成了“死靈”,而作為“生靈之精”的人類,死后的存在便被稱作“鬼”。 所以,鬼一定是人死后化成的,豬狗牛羊死去不會變成“鬼”,它們即使在機緣巧合下沒有“塵歸塵土歸土”,也只會變成“死靈”。 人屬陽,鬼屬陰,陰陽兩隔,按理說是不該有交集的,但出于人們對于死去故人的思念,在許多的傳說故事中,人鬼相見甚至相交、相戀的情節(jié)便頻頻上演了,這是人們對于故人的情感維系所致,也是人們擺脫“死后化無”恐懼的一種美好向往之情所衍生出的文化現(xiàn)象。 ![]() 電影《倩女幽魂》中的女鬼聶小倩 ![]() 電影《畫皮2》中的女鬼小唯 8、怪
在魔沒有出現(xiàn)之前,一切不美的,不聰明的,不正統(tǒng)的存在,都被稱之為“怪”。后來,將那些癡迷的,盲目堅持的,邪惡非凡的“魔”屬性明顯的存在剔除,剩下的便是“怪”。 其實這是泛指,細說起來,怪也沒有那么包容,它們還是有很清晰的分類的。但想要理解它,首先你要理解前文中其他七種存在,才好理解這最后“收尾包堆兒”的“怪”之分類。 除以上七種存在外的一切不尋常者皆可稱“怪”,比如:人中之怪,曰怪人;物種之怪,曰怪物;事中之怪,曰怪事;獸中之怪,曰怪獸;怪異的嗜好,曰怪癖,等等。 ![]() 怪獸也是一種怪,比如哥斯拉 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理解了以上內容,我們再留個小作業(yè),放出些超綱的名詞來由您來提升理解,問:妖怪、鬼怪、魔怪、精怪、神怪,又都是什么呢?歡迎熱烈討論。 分享故事,娛樂生活,民俗傳說,一聽一樂,切莫較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