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骷髏廟”山西一古廟下葬有40萬顆人頭,因為過于陰森,很少有人敢來參觀,卻有一位70歲老人,獨自守護了一輩子。
那么,古廟修建于何時?是出于什么原因修建的? 這座廟下的40萬顆人頭又是從何而來呢? 廟下40萬人頭去過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的朋友,或許曾經(jīng)從當?shù)厝丝谥新犝f過一座古廟,“骷髏廟”。 這座古廟位于高平市西5里的谷口村,該村還有個別名,叫做“哭頭村”。骷髏廟就建在村北的頭顱山上,平時人跡罕至,就算是白天,也很少有人會到廟里參觀游覽。
無論是骷髏廟還是哭頭村,這些名字都帶著幾分詭異的氣息。據(jù)說,在這座古廟之下,埋葬著40萬顆人頭。 如果有外地游客因為好奇,走進這座古廟,首先就會被廟里陰森恐怖的氣氛嚇一跳。這時,在這座古廟守護了一輩子的老人,就會走出來接待。 這位老人年輕時便獨守這座古廟,如今已經(jīng)70多歲了,熱衷于向每一位到訪的客人,講述這座古廟的歷史。
老人說,相傳這座骷髏廟修建于唐玄宗開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距今已經(jīng)有1200年的歷史了,然而古廟下埋葬的40萬顆人頭卻有著更加久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 據(jù)說,當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3年巡幸澤、潞兩地,曾在高平市一帶短暫停留休息。當時的這里一片寧靜祥和,百姓安家樂業(yè),唐玄宗看后很高興,就在一處名為殺谷的地方暫作休息。 誰知,到了晚上夜深后,準備休息的唐玄宗卻突然聽到外面不知何處傳來了哭泣的聲音,仿佛是厲鬼在哀嚎慘叫。而到了白天,從山野間走過時,唐玄宗發(fā)現(xiàn)外面的荒草間遍布無人收殮的白骨,令人觸目驚心。
唐玄宗叫人來詢問此事緣由,得知這里曾是戰(zhàn)國時期一場大戰(zhàn)的發(fā)生地,那些無人收殮的白骨都是戰(zhàn)國時期的將士遺骨。因為傳出了“鬧鬼”的傳聞,當?shù)匕傩斩己苌賮淼竭@附近,這些白骨就在這里晾了幾百年。 聽完之后,唐玄宗感慨萬千,命令當?shù)毓賳T派人將這些白骨清理安葬,并在上面修建一座廟宇,用來祭祀那場大戰(zhàn)之中陣亡的冤魂們。 他還將白骨所在的殺谷改名為省冤谷,村南邊的小山改名為頭顱山。之后,在當?shù)毓賳T的督促下,廟宇修建起來,還從那些白骨中挑出最大最完整的一具,為他立像封為“骷髏王”,所以建好的寺廟也有了“骷髏王廟”的別名。 這座廟最特殊的地方,不只是它下面埋葬著40萬顆人頭,它還是我國唯一一座用來祭祀古代戰(zhàn)爭的廟宇。
之后的宋元明清歷朝也都曾專門派人前來修繕古廟,到了2021年,高平市政府也曾專門撥款維修這座古廟。 看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感到疑惑了,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zhàn)爭,會發(fā)生在高平,還導致了40多萬將士的死亡呢? 長平之戰(zhàn)雖然唐玄宗巡幸此地時,讓人在這里修建了專門的廟宇,將所有的白骨埋葬在廟宇之下,用以祭奠亡魂,當?shù)匕傩找廊粫谝雇砺牭絽柟淼陌柭暋?/p> 有時他們到田地間勞作,或者修改房屋時,還經(jīng)常能從泥土間挖出人骨遺骸。至今為止,仍有未知的白骨藏于田地間,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
當?shù)氐陌傩赵缇鸵呀?jīng)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但是他們難免也會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zhàn)爭,竟然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直到千百年后,當?shù)厝诉€能挖出白骨? 其實熟知戰(zhàn)國歷史的朋友,在聽到高平市這個名字時,心中便已經(jīng)找到答案了。高平市一帶在戰(zhàn)國時期被稱為長平,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zhàn)役,參戰(zhàn)雙方是秦國和趙國,這一戰(zhàn)就被稱為“長平之戰(zhàn)”。 此戰(zhàn)是戰(zhàn)國時期,也是整個古代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戰(zhàn)役,堪稱是戰(zhàn)國時代的巔峰之戰(zhàn),光是死亡人數(shù)就超過了200萬人,前后經(jīng)過5個月的時間。 其中,秦國的領兵將領就是大名鼎鼎的“戰(zhàn)神”白起,趙軍的主將則是趙括。趙括這個人同樣很出名,“紙上談兵”的故事就出自于他。 不過,最開始的時候,趙軍的領軍將領還不是趙括,而是廉頗。廉頗比趙括更擅長打仗,而且經(jīng)驗也更為豐富。 由于此前趙軍與秦軍已經(jīng)進行過很多交鋒了,但是一直都是趙軍處于下風。廉頗權衡利弊,叫人在陣地上修建了很多堡壘,做好了長期防守的準備,以保守的戰(zhàn)略應對秦軍的進攻。
他的堅守的確很有成效,趙軍的傷亡很小,而秦軍的攻勢屢屢受挫,久攻不下,后來糧草供給也出現(xiàn)了問題,士兵們十分不安。 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白起便使用反間計,叫人四處散播謠言,說廉頗不行,秦軍根本不怕他,他還不如趙括。 正好,趙國的兩座壁壘剛剛被秦軍攻破,廉頗只能帶人撤退。按理說,這樣的戰(zhàn)果對趙國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但是趙王卻對廉頗起了疑心,把經(jīng)驗豐富的老將廉頗撤下,換上了“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zhàn)局也在此刻開始了徹底地扭轉(zhuǎn)。 后來趙括來到了前線,將趙軍原本的守勢轉(zhuǎn)變?yōu)檫M攻,卻又被緩過神的秦軍圍困了長達46天。走投無路之下,趙括決定多次分兵突圍,希望能夠以此殺出一條血路。 可惜,他所做的這些嘗試全都失敗了,次次被秦軍擊退。最后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趙括率兵殊死一搏,赤膊上陣,強行進行突圍。就是在這次突圍中,趙括被秦軍亂箭射死。 失去了主將的趙軍亂作一團,已經(jīng)沒有了反抗的能力,于是剩下的40多萬趙軍為了保命,只能選擇投降。
自古以來,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有著“繳槍不殺”的傳統(tǒng),趙軍士兵既然已經(jīng)投降,那秦軍便將其收編就是了,為什么非要將他們?nèi)繗⑺滥兀?/p> 原因很簡單,跟秦國實行的“軍功爵制”有關。 “一將功成萬骨枯”當時因為主將趙括已死,趙軍40多萬人為了保命,只能選擇投降。既然他們投降了,按照習慣,秦軍將他們收編就行了,可惜秦軍的主將白起并不準備這么做。 白起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他擔心這些趙國士兵在休養(yǎng)生息后,將來還會進行反抗,到時候又免不了一場惡戰(zhàn),秦軍可能還會出現(xiàn)傷亡。而且秦軍當時后勤也有些跟不上了,哪有多余的物資交給這些趙軍俘虜。
而另一個原因則跟秦國當時實行的“軍功爵制”有關。 根據(jù)這一制度,秦軍士兵只要殺敵越多,能獲得的封賞也就越多。這一仗打了這么久,秦軍士兵早就疲憊不堪,滿心想著封賞的問題,他們自然都很支持白起的決定。 于是,在長平的這個小山村里,上演了慘絕人寰的一幕,40萬趙國將士被無情地屠殺,漫山遍野都是他們無人收殮的遺骨,鮮血染紅了土地。 在高平當?shù)匾恢绷鱾髦粋€說法,說是“丹河”這個名字其實是后來起的,這條河就是因為河水被那些慘死的趙軍將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這個名字延續(xù)至今,還留下了“丹河流不盡,此恨終綿綿”的詩句。
當?shù)匕傩找驗橥春薨灼鸬乃魉鶠?,后來還專門在廟宇旁邊建起了一個“燒豆腐坊”,將水煮豆腐稱為“白起肉”,以此來宣泄恨意。在歷史發(fā)展中,這道菜竟?jié)u漸成為了山西高平的名菜。 1995年4月份,高平市永祿鄉(xiāng)的一位老農(nóng)像往日一樣到田間勞作,結(jié)果一鋤頭下去,竟然挖出了不少白骨,把老農(nóng)嚇得夠嗆。 山西文管所的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對這里進行了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的白骨和戰(zhàn)國兵器。那些白骨上還帶著明顯的箭痕、砸痕、刃痕和骨折等創(chuàng)傷,而且都是非自然死亡的男性,以中青年為主。 大家這才意識到,即便唐玄宗在這里修建了廟宇祭奠,依舊沒能將所有的將士遺骨找全。
在骷髏廟中,還供奉著兩尊彩色塑像,分別是趙括和他的妻子,據(jù)說是明朝時期,被當時的人更換的,因此這座骷髏廟還有了一個“趙王廟”的名字。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以前聽來總覺得說得夸張,但是結(jié)合山西骷髏廟的故事來看,這句話將戰(zhàn)爭的殘酷描述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在,戰(zhàn)爭總是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痛恨,唯有和平才是從古至今所有人的心之所愿。
|
|
|
來自: 檸檬豬nyzbh9re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