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講講自己投稿的利弊。 如果時間比較寬松,不著急見刊的,可以選擇自己投稿。 自己投稿可以積累經驗,只要是第一次投稿成功的話,以后投稿就會輕車熟路。而且,節(jié)省費用,不用繳納除版面費多余的費用。 但是自己投稿的話,會有缺點。 第一,選擇期刊。每個期刊的收稿范圍、出刊時間、投稿須知等等不清楚,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選擇合適的期刊。 第二,審稿的周期長。自己投稿,需要漫長的等待,有的時候聯系不上編輯,還不能重新投稿,就耽誤論文發(fā)表。 再講講代發(fā)機構的利弊。 好處: 1.節(jié)省時間 作者可以通過信息中介投稿,能讓學生自己的文章我們能夠更早出現一些期刊編輯面前,審核工作時間成本大大縮短,普刊一般1-3天就能出結果,這比起作者認為自己投稿動輒就要等幾個月,是不是省了很多不同時間呢? 2.減少失誤 每種期刊都有對紙張格式、起始頁等的要求。很多都是作者自己辛苦寫的論文,主題、內容都很好,卻因為數據格式進行問題被退稿,是不是很冤呢?但是,中介人對這些基本資料有很好的了解,在提交論文審閱前,中介人會要求作者根據期刊的要求對論文進行修改,修改完成后,才會提交審閱。 確保作者的文章不會因為諸如格式化之類的低級錯誤而被拒絕。 3.錄用率高 通過信息中介投稿,他們能最大不同程度地減少作者對于文章的失誤率,從而可以提升錄用率。經常與雜志合作的代理人可以有效地溝通,如果論文有小問題,就有機會修改論文,而不是像自己提交論文那樣被“判處死刑”。 4.精準推薦 中介管理經驗可以豐富,更加具有專業(yè),了解我們每個中國期刊的征稿范圍,大概瀏覽一下自己論文,再結合不同作者對期刊的要求,基本就能從繁雜的各類期刊中確定最適合作者投稿的。 5.服務保障 稿件包括一系列鏈接,從作者的稿件到作者收到上傳至數據庫網站的紙質出版物和文章,在此期間,任何問題都可以與中介機構溝通,如果是作者的稿件,則很難與編輯、論文是什么以及期刊何時出版聯系。 壞處:容易被騙。 那么,怎樣選擇靠譜的代投機構呢? 1、看對方推薦的期刊是否雙刊號齊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可查。 2、看是否被正常收錄檢索。 四大數據庫:知網、萬方、維普、龍源。 找到期刊對應的數據庫,搜索期刊是否被知網收錄,以《文化學刊》為例,查詢收錄情況是正常的。 3、看投稿流程,有沒有定金? 絕大部分普刊是不收定金的,這個一定要謹記。 投稿的流程:寫文章-選擇期刊-審核文章-錄取通知書-支付版面費-印刷郵寄-出刊檢索 4、尋找合適的機構,首先要核實經營場所,要營業(yè)執(zhí)照,也可以讓他發(fā)位置,或者視頻電話,一般是騙子的話,是不敢這樣去做的,如果確定了這家機構是合規(guī)的,就要核實刊物,核實刊物的價格以及論文多久能夠發(fā)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