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流行的一句口頭禪,代表著當時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然而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一些達官顯貴就實現(xiàn)了這個小目標。1922年,紫禁城也裝上了電話。溥儀激動地給一位大佬打電話,問道:“你是xx么?猜猜我是誰?”那這位大佬是誰呢?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溥儀給胡適打電話溥儀宣布退位后,依舊住在紫禁城內(nèi),民國政府每年撥給遜清小朝廷400萬銀元,后來改為400萬元。隆裕太后為6歲的溥儀請了師傅,開始教他讀書。這些師傅主要教溥儀漢文和滿文,內(nèi)容則是十三經(jīng)、古詩、古文等東西。溥儀沒學過算術(shù),也沒學過歷史和地理。
1919年,大英帝國蘇格蘭籍軍官莊士敦來到紫禁城,開始擔任溥儀的老師。莊士敦畢業(yè)于愛丁堡大學和牛津大學,算是國外高學歷人才,他負責教授溥儀英文、數(shù)學、世界史和地理。而溥儀也在他的影響下,大開眼界,開始接受西方思想。不僅穿西服、喝紅酒、打網(wǎng)球,而且還剪掉了清朝祖?zhèn)鞯摹按筠p子”。
1922年,紫禁城裝上了電話。溥儀對此非常好奇,先是打電話給京劇武生演員楊小樓,然后又打電話給雜技演員、東興飯莊,基本都是對方一接起來,他就掛了。再連續(xù)搞了幾個惡作劇后,溥儀又打電話給胡適。他早就聽老師莊士敦說,胡適是“白話文領(lǐng)袖”,他想聽聽這位“領(lǐng)袖先生”說話是個什么腔調(diào)。
電話撥通后,溥儀問道:“你是誰?”電話那頭的胡適懵了,“你給我打電話,不知道我是誰?”但秉著良好的涵養(yǎng),胡適還是耐心回答道:“我是胡適”。溥儀激動道:“你是胡博士?太好了,你猜猜我是誰?”溥儀的這番操作讓胡適再次無語,一個陌生人給他打電話,讓他猜是誰?胡適氣得想罵人,但還是回復道:“您是誰?。坎缓靡馑?,我實在沒聽出來。” 電話那頭的溥儀笑道:“哈哈哈哈,甭猜啦,我告訴你吧,我是宣統(tǒng)!”“宣統(tǒng)?你是宣統(tǒng)皇帝?”胡適有些誠惶誠恐。沒想到這位清朝遜帝竟然會打電話給自己。溥儀接著說道:“對啦,我就是皇帝。只聽到你說話了,還不知道你長什么樣,有空你來宮里一趟,讓我瞧瞧你!” 溥儀與胡適的會面對于這位末代皇帝的邀約,胡適有些猶豫。因為對方身份太過敏感,而自己又是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者之一,搞不好就會被人抨擊。但若駁了這位少年皇帝的面子,他又不太好意思,再三考慮,二人約定在陰歷五月初二會面。
為了不出紕漏,胡適在見溥儀前,先是拜訪了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從莊士敦的口中,胡適得知,溥儀如今已不受宮中幾位太妃控制,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獨立意識非常高。而且溥儀還讀過胡適的《嘗試集》,至于這次溥儀給胡適打電話的事,莊士敦并不知道,很可能是他一時心血來潮。在對溥儀有了一番了解后,胡適送給莊士敦一本《文存》,同時也托莊士敦給溥儀送了一本。 到了約定的日子,溥儀派一位太監(jiān)來胡適家接他。在太監(jiān)的引導下,胡適見到了這位末代皇帝。由于在見面前,溥儀就與溥儀溝通好,不對他行跪拜禮,所以在見到溥儀后,他只是鞠了個躬,便在溥儀為他準備好的大方凳上坐下。
溥儀在大量著面前的這位胡博士,而胡適也在看著這位少年皇帝。只見溥儀穿著藍袍子,玄色背心,面容清秀,身體卻很單薄。厚厚的眼睛底片,看得出比他度數(shù)還深。隨后,二人便開始交談。溥儀稱胡適為“先生”,而胡適則稱溥儀為“皇上”。盡管溥儀當時只有17歲,卻很健談,且對于曾經(jīng)留洋的胡適很崇拜。二人探討了很多東西,包括如何寫白話詩,溥儀出國后如何留言等問題。 同時,溥儀也向胡適傾訴了自己的無奈。他早就想搬出紫禁城“自立”,但卻做不到。因為有太多依靠他的人,一旦他自立,這些依靠他的人將失去活路。所以他對于此事也無能為力。胡適對溥儀的遭遇表示同情,最后還答應(yīng)幫溥儀找一些書。 后續(xù)影響這次見面,二人談得很愉快。但從紫禁城出來后,胡適預料的事就發(fā)生了。先是滿清貴族對溥儀與胡適見面表示不滿,然后文化界也開始申討胡適。許多報紙上都出現(xiàn)了“胡適為帝王師”、“胡適要求免跪拜”的標題。就連大文豪魯迅也發(fā)文調(diào)侃胡適:“好像有人問過,你是不是見到遜帝跪下來磕頭呢?你是不是見到遜帝還向他宣講杜威主義呢?”
胡適為了澄清事實,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回應(yīng)此事。誰能想到,溥儀的一通電話,竟給胡適惹來這么多麻煩事。而胡適也因為與溥儀的會面,對他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后來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時,胡適對他表示同情,并發(fā)文要求保障溥儀的利益。當然,他的這一行為,再一次引來了文學界對他的攻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