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天書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為“睢陽學舍”,由五代后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chuàng)辦,后經(jīng)其學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發(fā)展,出了不少人才。該書院后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擴展。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應天書院為府學,并正式賜額“應天府書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升格為南京,成為宋朝的陪都,應天書院又稱為“南京書院”。慶歷三年(1043年),應天府書院改升為“南京國子監(jiān)”,成為北宋最高學府,同時也成為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一座升級為國子監(jiān)的書院。《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于商丘”,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guī)模之大,持續(xù)之久,人才之多,位列古代四大書院之首。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應天書院隨著商丘古城的變遷而興廢。20世紀初,中共商丘市委、市政府等部門多方努力,啟動應天書院修復項目,修復后的應天書院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原文發(fā)表于2021.7.20.微衛(wèi)星新浪博客
|
|
|
來自: 微衛(wèi)星空間 > 《人文歷史》